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复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定位】框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实例,具体分析、把握联系的普遍性的实质2.联系实例,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和把握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明确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3.通过联系的多样性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从而认识把握联系的条件性1.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学会从具体事实和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结论2.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3.提高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认识把握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前预习填空】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含义,就是之间以及的、、。

(3)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4)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6)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7)联系和多样性含义。

(8)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9)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课堂学习重点】1.联系的普遍性(1) 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重要特征。

(4)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

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3.联系的多样性(1)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这是本课的难点,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理解。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不是不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如,我国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的商品经济社会原本就存在着必然联系。

改革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复习笔记整理】【高考真题精析】【例1】(2008全国文综)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联系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灾害对人们不利影响”,体现的是联系多样性和有条件性,我们在复习时要善于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例2】(2007广东单科)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不同角色”,体现了一个男人在社会上的不同联系,体现的是多样性,考生较易选择D项,没有把握住材料的重点。

【例3】(2007江苏单科)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在哲学上体现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答案:C解析:材料中考查的是我们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A项表述错误.B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课后测试提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当地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说明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C、关键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3.《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这说明A、事物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C、人们不能否认事物时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4.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

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

姓“裴”不吉利的认识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5.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6.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达400余种。

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至2种。

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5—6题。

7.外来生物离开原生地,由于天敌消失,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原有生物的生存,导致物种的减少或灭绝。

这一事实说明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先行后续的关系存在着因果联系C.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的状态也就不同 D.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8.外来生物入侵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启示我们A.必须杜绝外来生物的引进,保护本地原有生物 B.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不可改变的C.必须承认物质世界的本原 D.要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提高实践运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9.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

这段话告诉我们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②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③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④做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漫画蕴涵的哲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B、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11.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看问题应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D、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12.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法,其哲学依据是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2008年6月4 日中新网载文指出,双方经贸合作带动了两国同亚太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亚太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

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B.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14.2008年7月19日《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共有175种入侵物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