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制品法规-2

血液制品法规-2

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
断试剂,对每一人份血浆进行全面复检,并作检验记录。 •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 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第三章) • 原料血浆经复检不合格的,不得投料生产,并必须在省级药品监 督员监督下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予以销毁,并作记录。 • 原料血浆经复检发现有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必须通知供应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 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第三章) • 第二十三条:严禁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出让、出租、出借以及与他人共 用《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 • 第二十四条: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
血浆站或者未与其签定质量责任书的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收集
原料血浆。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 第二十五条: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在原料血浆投料生产前,必须使用有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去除验证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 导原则》
病毒灭活/去除验证
• 2002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 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包括: - 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 - 常用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评价 - 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 - 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验证 - 验证申报程序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资料审查、工艺确认与最终验证 • 指示病毒:与WHO规定一致
• 单采血浆站 1、单采血浆站应设置在县(旗)及县级市,采浆区域选择应保证供 浆员的数量,能满足原料血浆年采集量不少于30吨; 2、单采血浆站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行政区划内; 3、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流行或高发的地区不得规划设置单采血浆站; 4、前一年度和本年度自愿无偿献血未能满足临床用血的设区的市辖 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单采血浆站。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2.完善血站、单采血浆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和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 监督和控制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血站、单采血浆站 设置规划、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实施血液集中检测;对所 有临床用血进行艾滋病检测。要积极推进单采血浆站GMP(质量管 理规范)认证工作,新开设的单采血浆站必须符合GMP标准。要继 续实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总量控制,建立原料血浆采集、血液制品 生产年度审核报告制度,加强对原料血浆的采集、收购和血液制品 生产的监管。要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 制,逐步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检疫期”制度;血液制品生产必须 采取有效的病毒去除或灭活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血液制品的生产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条规定:“药品必须按照国 家药品标准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 产”,“药品生产企业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必须报原 批准部门审核批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药品必须符 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全国药品生产专项检查实施方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
5.物料管理:原料、辅料的使用及产品放行情况;物料验收、抽样、检验、 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能够确 保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产品不放行。 6.生产管理:所有药品均按照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物料平衡、 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 7.药品销售及不良反应报告:销售记录应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 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收回全部产品;退回产品及收回产品的处理程序 及其执行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其执行情况。 8.自检与整改:企业自检执行情况;接受检查、跟踪检查的次数及发现缺 陷的整改落实情况。 9.委托生产:药品委托生产符合规定;委托生产或受托生产药品质量监控 状况。 10.曾经违反《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意见或结果。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三)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 1.坚决取缔、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或原料血浆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 立举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组织他人出卖血 液(血浆)或者制售血液制品的活动;严禁高危人群献血液(血浆)。要 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 理;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血液制品病毒去除/灭活验证申报程序
原料血浆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 2006年3月,卫生部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通知 - 管办分离,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管。 - 独立法人,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控股80%以上。 - 浆站与生产企业:母子关系,连带责任。 • 2005年12月16日,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的通知(卫医发〔2005〕500号)
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
-----质量标准体系
• 国家标准
-《中国药典(三部) 2005年版》 :生物制品的国家法定标准。每
五年修改一次。国内企业生产的血液制品必须符合《中国药典(三部) 2005年版》 要求。
- 《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 SFDA标准
• 企业标准 --• 注册标准 申报标准
血液制品的技术法规体系
- 《单采血浆站标准》(卫生部) - 《中国药典(三部) 2005年版》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2月27日发布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 第四章 药品委托生产的管理 • 第三十五条:血液制品、疫苗制品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 的其他药品不得委托生产。 • 第五章 监督检查 • 第四十二条: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生产负责人发生变更的,应在 变更后15日内将变更人员简历及学历证明等有关情况报所在地省、自 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 第四十三条: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生产设施等条件与药品GMP认 证时发生变化的,应自发生变化30日内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 药品监督管理局按有关规定审核。 • 第四十四条:药品生产企业发生重大药品质量事故的,必须立即报 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省、自治 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在24小时内报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参考标准 WHO、 USP、BP、EP
血液制品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
全国药品生产专项检查实施方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
1.关键岗位人员: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及其工
作人员、药品生产及物料管理负责人的专业、学历、资历、培训情况及 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2.质量保证部门:按规定独立履行对物料抽样、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 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成品处理等职责;具有对物 料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审计、评估及决策等质量否决权。 3.质量控制部门: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每种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 采用的标准及方法符合规定;按规定实行检验及留样,如部分检验,其 确定原则;按实验数据如实出具检验报告;如有委托检验,接受委托方 的选择原则、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4.物料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原则、审计内容、认可标准、审计人员的组成 及资格、实地考核确定原则、考核周期及执行情况;批准及变更供应商 的审批程序及其执行情况;按规定与物料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资质 证明资料具有供应商印章;每种物料供应商的档案应齐全、完整。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第六十六条规定: “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不得任意更改。如 需更改时,应按制定时的程序办理修订、审批手续”。
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 第五章 物料 • 第三十九条:药品生产所用的物料,应符合药品标准、包装材料 标准、生物制品规程或其他有关标准,不得对药品的质量产生不 良影响。 - 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原辅料、原液、半成品、成品必须严格 按照《 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 和《中国药典(三 部) 2005年版》进行检定。 - 《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是我国生 物制品生产过程中所用主要原辅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和法定 的质量控制的最低要求。凡不符合该标准的原辅材料,不得投入 生产。
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
- 血液制品的原液、半成品和成品都必须按现行《中国药典》所规 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检定,凡不符合现行《中国
药典》所规定的生产工艺与质控标准所生产出来的原液、半成品,
不得分装成成品。 - 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原液、半成品及成品的生产和检定,还必
须严格按照《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血浆的单采血浆站,并及时上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第二十六条:血液制品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经检验不符
合国家标准的,严禁出厂。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 监督管理(第四章) •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 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单采血浆站、供血浆者、原料血浆的采集及血 液制品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 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人员执行职务时, 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不得拒绝 和隐瞒。 • 第三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一 次对本行政区域内单采血浆站的监督检查并进行年度注册。 • 第三十二条: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的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国家的标准和要求,对血液 制品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定期进行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