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71 市场绩效的目标与衡量指标
产业经济学71 市场绩效的目标与衡量指标
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反映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过程, 市场绩效反映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
第一节 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及其内容
市场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以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与否为主要依据。
市场绩效评价的主要准则包括: 一是价格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 二是看产业内企业的生产量是否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三是看产业内企业生产耗费和利润率的高低; 四是产品的质量和品种规格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 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需求;
第9一·1节市市场场绩绩效效的的评评价价准准则则及及其其内内容容
大企业X―非效率的具体原因有:
1.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2.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 速度和质量下降,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 效率下降。
3.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 的动机。
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EE=f(EO,ME)
第9一·1节市市场场绩绩效效的的评评价价准准则则及及其其内内容容
X非效率
在各种产量水平下,单位 产品的实际平均成本超出 了可获得的单位平均成本。 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 存在着超额的单位生产成 本。因为这种类型的低效 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 所以称作X非效率。
实际平均成本
可获得的 平均成本
第9一·1节市市场场绩绩效效的的评评价价准准则则及及其其内内容容
产业技术进步
产业技术进步是指产业内的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
技术进步的三个阶段——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 第一阶段,发明。发明就是构思对人类生活或生产活动有用 的新产品或新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产业技术 进步的这一阶段相当于研究开发。 第二阶段,创新。创新是指发明第一次应用并导致一种新产 品或新的生产方法出现。对于产业而言,就是企业家通过市 场调查等可行性研究并筹集资本,将发明成果付诸实施,提 供新产品和可应用的新的生产工艺。 第三阶段,模仿,或者说是扩散和技术转移,是指新产品或 新的生产方法被广泛应用。对于产业而言,就是指新产品或 新的生产方法被广泛采用时,所伴随的新技术的模仿和扩散 过程。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 一产业价格、产量、费用、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 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市 场结构是产业内部组织关系的表现形式;市场行为是产业组 织状态与结构形成与变动的推动力量;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 合理化的基本判别标准。
消费者剩余为DPeN
D
生产者剩余为PeSN
B Pm
S
N
如该行业为一家垄断
Pe
E
企业,则消费者剩余
D 变为DPmB
F
生产者剩余为PmSFB
S
0
qm
qe
垄断与资源配置效率
BFN为社会
Q
福利净损失
第9·一1节市场市绩场效绩的效评的价评准价则准及则其及内其容内容
X非效率
由美国哈佛大学以莱本斯坦(H·Ieibenstein)提出一个概念, 是指在垄断企业的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莱 本斯坦X非效率理论主要涉及到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市场环 境(ME)、企业组织(EO)和经济效率(EE),其中经济 效率是市场环境和企业组织的函数,即:
L=(P-MC)/P
式中:L为勒纳指数;P是价格;MC为边际成本。 可以看出,勒纳指数越小,则竞争程度高,垄断程度低,市场 绩效显著;勒纳指数越大,则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 市场绩效越差。
第二9节·2 市市场场绩绩效效的的主主要要度度量量指指标标
贝恩指数(Bain index) 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 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主要度量指标
利润率(收益率) 产业间是否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是衡量产业内市场结构效率是 否达到最优的基本依据。利润率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R=(π-t)/E
R为税后资本收益率; π是税前利润;t是税收额;E是自有资本 (包括股本或所有者权益)。
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主要度量指标
勒纳指数(Lener index) 勒纳指数度量市场绩效是通过价格 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的计算进行的。
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了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的实现程 度,是市场绩效的重要方面。产业规模结构效率既与产业内单 个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密切相关,还反映出产业内企业之间的 分工协作水平的程度和效率。一般用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 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来反映产业内经济规模的实现 程度。
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种状态:
第9一·1节市市场场绩绩效效的的评评价价准准则则及及其其内内容容
五是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否在不断加快。 市场绩效状况与市场结构和企业市行为有关,也与政府的 产业组织政策有关。
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是用来评价市场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第9一·1节市市场场绩绩效效的的评评价价准准则则及及其其内内容容
低效率状态。即产业市场上未达到所必须的经济规模的企业 是市场的主要供给者。这种状态表明该产业未能充分利用规模 经济效益,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
过度集中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 业。由于过度集中,无法使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
理想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达到和接近经济规模的企 业。这表明该产业已经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效益,产业的长期 平均成本达到最低,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优状
第七章 市场绩效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 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市场绩效的含义、市场绩 效的度量指标,掌握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相互 关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市场绩效的含义、市场绩效的度量指标 教学难点: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
第一节 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及其内容
第9·一1节市市场场绩绩效效的的评评价价准准则则及及其其内内容容
技术进步包括: (1)人的劳动技能的提高; (2)采用新机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改进; (3)采用新工艺和改进旧工艺; (4)采用新原料; (5)采用新能源; (6)生产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和对原产品进行改造; (7)采用新设计; (8)降低生产消耗,提高投入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