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大社会学(孙中兴)讲义--单元-1.课程及参考书籍简介复习过程

台大社会学(孙中兴)讲义--单元-1.课程及参考书籍简介复习过程

国立台湾大学开放式课程《社会学》第一讲课程及参考书籍简介授课教师: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孙中兴教授教室:博雅教学馆201室时间:2012年09月10日(一)上午9点10分~12点10分【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因版权缘故,此开放式课程讲义经过页码重新编码及内容删减,与上课影片所讲述的页码和内容不尽相同,恳请了解。

社会学(丁)孙中兴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授课老师:孙中兴教授授课时间:周一上午09:10~12:10授课地点:台大校总区博雅馆201教室会谈时间:周一下午或另约﹝请务必事先约定﹞会谈地点:台大校总区社会学系系馆417室联络电话:(02)33661251【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联络地址: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一号传真机:(02)2368-3531电子邮件信箱:**************.tw个人网页:如果有,您就找得到课程简介这门课是社会学的导论课程,虽然是以社会工作学系、物理治疗学系,以及公共卫生学院三个单位的学生为主要考量对象,但是内容设计并不排斥其他科系的学生。

任何有兴趣了解社会学入门课程而且愿意配合本人教学的人都适合修习本课程。

前提当然是要教室可以容纳得下修课人数。

本人对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总目标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并可以区分如下:一、要让同学了解国内外社会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训练同学发问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三、养成学生摆脱教科书的束缚,进而可以批判教科书的基本学术能力四、让同学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五、培养同学能反省并关怀学校、当地社会以及全球人类状况为达成上述的第一个目标,本学期课程由老师根据自己对社会学内容综合的结果,制作讲义,随课解说;第二个目标要透过鼓励同学上课主动发问或书面提问而达成;第三到第五个目标要透过学生的集体作业。

总目标则要同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反省后,成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让自己在学习社会学之后,变成更好的人,能够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一般社会学导论都直接从各个主题开始讨论,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几个基本问题:甚么是社会学?为甚么要学社会学?社会学要怎么学?社会学有甚么用?我会用几种方式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也鼓励同学自己去搜寻自己独特的答案。

在这个讨论基础之上,我会开始说明社会学分析的架构所应该包括的范围,并藉此说明此次课程所选择讨论主题的原因,让同学明了:我教的社会学为何和其他人或教科书所教的内容和顺序上有怎样的异同以及为何有这些异同。

然后我才正式开始从人群、制度、以及文化等三个范畴来介绍本学期所教授的主题。

每个主题,也会先从相关的社会现象入手,然后举出相关的社会学概念,之后在进入主题的讨论。

因为本人长期教授社会学理论,所以会在每个主题之后,尽量补充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介绍,并在最后列举参考书目,让有心的同学可以自己适才适性,自行研读。

因为市面上没有一本书符合本人的教学理念,所以本课程不指定任何一本教科书,而是以本人制作的讲义为主要授课内容。

希望同学随着授课进度自行主动找教科书中的相关章节来阅读,千万不要因为没有指定教科书就不读书,这样是达不到学习效果的。

广泛阅读﹝也就是「博学」﹞应该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期末考时要检查讲义是否完整,这也是算是评量成绩的一个标准。

因为教学时间和个人能力有限,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

如果对于本人讨论主题及各项大小作业无兴趣者,请千万不要选修,以免自误。

有心向学者,则请千万不要以自己不懂为借口而逃避,请记住:就是因为您不懂所以我才来教您。

成功的教和学,有赖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希望同学不要怕累。

要真正能从各方面学到、体会到社会学;不要让社会学成为仅仅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要将社会学变成情感生活和理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份。

让自己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对于本课程和作业如有不甚明了之处,请向本人直接洽询。

或和本课程的教学助理请教。

开学后本课程会有一位教学助理。

和本人联络的管道甚多,敬请多加利用。

请记住:老师和助教都是要帮助学生的,不是找学生麻烦的。

不当下解决麻烦,恐怕日后被麻烦所解决。

最后要再度强调:我会很认真教各位,也请各位同样认真来学习。

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回忆。

非诚勿试!本年度课程加入学校的开放课程计划,上课情形随堂录像,请假的同学可以在课程上完两周后自行上台大首页左下角点选开放课程补课。

为了让同学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精心设计了几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是随堂指定的各种小作业,其目的是要训练同学发展不同的学术能力。

通常都和下周的主题有关,应该在指定的下周就要交的。

第二个作业是读书心得。

每位同学都应该阅读下面任何一本书籍:费孝通‧1947‧《乡土中国》‧重印版本甚多‧许烺光‧(1963)2002‧《宗族、种姓与社团》‧黄光国‧译‧台北:南天‧许烺光‧(1981)2002‧《中国人与美国人》‧徐隆德‧译‧台北:南天‧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迷思与陷阱》‧台北:巨流‧夏晓鹃‧2002‧《流离寻岸:资本国际化下的「外籍新娘」现象》‧台北:唐山‧蓝佩嘉‧2008‧《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台北:行人‧吴伟立‧2010‧《血汗超商:连锁加盟如何变成连锁枷盟》‧台北:群学‧陈柔缙‧2011‧《总统的亲戚:揭开台湾权贵家族的脐带与裙带关系》‧第二版‧台北:时报文化‧﹝请注意:此书单会在上课时可能有所增减﹞请同学尝试以社会学的分析层次中所说的内容以及课堂上的内容来做为分析阅读文本的根据,切忌毫无章法或是毫无主题或是抄录网络或是其他来源,剽窃不仅不道德,还是犯法行为,请不要在学生时代就养成坏习惯。

请不要有敷衍了事的心态。

这是要训练各位应用所学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个作业是团体作业:希望同学原则上能以四人为一组﹝多一少一都可﹞,进行方式可以选择下列两种:一、比较教科书在某一个主题上内容的异同。

请先选定一个主题,每位同学要找到一本国人自己写的、一本翻译的、一本大陆出版的、一本英文的教科书,如有可能应包含本人的讲义内容,加以详细的比较。

特别要注意各书的所介绍的概念有哪些,定义为何;所引用的例子有哪些?所参考的文献又有哪些?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请注意:此作业不是要您只列出一些图表,而是要您尝试去解释图表所展现出来的意义。

做完这个作业,您应该可以了解社会学知识的形成,以及我不指定教科书的原因。

二、共同研究台大校园中某个您认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先了解这个现象在校园的现况,并且比较另外几个校园类似的情况,最后拟订一个贵组想出来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所有作业都要以书面为之,不得以电子档案形式缴交,所以不要用电子邮件传给我。

但是同学最好自行保留计算机档案。

集体作业除了缴交纸本给老师之外,还要放在网络上供人参考。

每个作业都会在看完后,在视情况要求同学在课堂上做个别报告,也会视情况在个别作业上加上老师的评语。

作业最晚都会在期末考时还给同学。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请务必和教学助理或我联络,商讨解决之道。

请记住:老师和教学助理都是要来帮助您学习的,请善加利用。

另外还有期末考试。

我会设计一个又要唸书又可以有点趣味的考试。

如果您有什么点子也可以提供给我参考。

除了要检查上课讲义之外,其余的状况会在课堂上说明。

期末考还要检查上课讲义是否完整,作为总成绩评定的参考最后还是希望同学养成问问题的习惯。

我会带一个问题箱来,您可以将和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用书面写好﹝不用具名﹞放在箱内,我下周上课时会回答。

本学期的成绩计算方式有几个方案,所以没有在前面就硬性加上百分比。

会在上课时加以说明,并根据本学期同学上课及做作业的状况而订定最后成绩的计算方式。

基本上,同学只要尽力去做,不用担心成绩。

在这堂课,有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

本学期上课共18周,有调整上课的假期,请注意。

各周相关参考书籍会在每周发放的讲义中呈现。

各位可以自行选定近年出版的社会学入门书籍,先行阅读,然后和本人上课内容再作比较,看看怎样的学习最适合您。

以下每周的问题只是因为我相信:怀着问题的阅读或寻求答案,会比被动阅读书中的内容来的有效。

让我们试试看!介绍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市面上现有的教科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同学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这学期要阅读各式各样的、中外繁简的社会学导论书籍。

那些可以买,那些可以借,都要先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候才去找书,事倍功半。

同学应该在本周内找好合作集体作业的同伴,并于下周缴交分组名单。

同学也应自行上网搜寻国内外相关的社会学网站,以做为日后上课抽问的准备。

此外,同学也应该学会关心对于身边及世界上发生的社会事件,并尝试从日后所学的社会学观点来加以分析反省。

从这里搜集的问题可以成为上课发问的材料。

社会学的第一大哉问:「社会学是甚么?」也是我们课程的正式开始!您知道外文的「社会学」这个词会是由谁发明的吗?中文的翻译除了「社会学」之外,还有别的翻译吗?要回答「社会学是甚么?」之前,我们不应该马上给予答案,而是想想是谁在甚么时候和地点,为甚么要问这个问题,然后再想想:这个问题有哪几种解答方式,最后才是各种解答方式的可能答案有哪些。

您可以先问问身边的人「社会学是甚么?」然后看看大家的答案有哪些?并想想看为甚么有这些不同的答案?您认为最好的答案要从哪里去寻找呢?从课堂上介绍的古往今来的社会学范围之后,您可以想象未来的社会学还可以包含哪些现象或议题呢?还有,有时候您可能会听到有老师或专家说「社会学的观点」,这又是甚么意思呢?您去找找现有的教科书看看有没有讨论这个议题。

然后想想「为甚么?」我们宣称「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社会现象,到底有甚么独到之处?社会学家之间有所谓的「巨视」﹝或称「宏观」或「总体」﹞和「微视﹝或称「微观」或「个体」﹞之分,到底是甚么意思?又怎么区分?社会学的分析和一般人的常识有甚么区别?您可以从阅读李宗吾的《厚黑学》﹝版本甚多﹞来做这方面的思考。

社会学不研究单一的个人,或者说,社会学基本上认为就算是个人都受到有形无形的其他人或人群的影响,例如漂流荒岛的鲁宾逊或是汤姆汉克﹝和他的Wilson﹞。

我们先从人群说起,特别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维系、发展或终止。

您可以想想自己的身上有哪些「记号」标示着您和别人的关系?您是属于哪个团体?又和哪些团体有别?如果您要和陌生人搭讪的时候,您会想知道对方的甚么?或是您被搭讪过的话,对方都问您些甚么?如果您被要求自我介绍,您又会说些甚么?又有哪些是您不会说的?为甚么?几个人才算是「团体」?「团体」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请您算一算,您现在属于多少个「团体」?您又是如何获得这些「团体成员的身分」的?「组织」又是甚么?「组织」有甚么形式上的特征?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可以有哪些?「组织人」是甚么意思?「组织文化」又是甚么?上周您会碰到哪些「组织」?是怎样的经验?「社会运动」是不是一群人一大早到公园做运动?还是一定要声嘶力竭、摇旗吶喊在街头抗议才算是?为甚么有人要参加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有哪些形式?社会运动是不是破坏社会团结?社会运动是人民的需要还是﹝在朝和在野的﹞政党阴谋?「新兴社会运动」又是甚么?您有没有参加过「社会运动」?访问参加过社会运动的人他们的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