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讲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第2讲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田园城市思想的主要内容:
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具体体现为城市周围拥有 永久性的农业用地作为防止城市无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新建另一个城市来容 纳人口的增长,从而形成“社会城市”。
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的经营者掌管土地, 并对租用的土地实行控制,将城市发展过程 中产生经济利益的一部分留给社区。
第二讲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规划学科 ★ 城市规划的概念 ★ 城市规划的任务 ★ 城市规划的内容
一、城市规划学科
1、古典城市规划
古代的城市,由于其规模较小,实际上是城堡的建设规划。
《建筑十书》中有记述,中国城市也是这样。
2、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为了解决社会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很 多社会学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也 进行了很多理论探讨和实践。其中有不少对后来的城市规划 学科发展起到了启迪和指导作用。
中国的《桃花源记》
• 欧文的新协和村
罗伯特•欧文(英 1771—1858)主张建立崭 新的社会组织,提出未来社会按公社组成, 人数500—2000,土地国有,实行部分共产主 义。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人数300— 2000,人均耕地0.4公顷。村内设公共设施, 周围是住宅,附近有工厂。村外有耕地、牧 场和果园。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共有。1825 年,欧文带900人从英国到美国印地安那州, 用15万美元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 和村。但不久就全部失败。
A、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
史背景
•乌托邦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 作《乌托邦(Utopia)》,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 城市,距离一天为限,与乡村紧密结合。每户一 半人在城市,一半人在乡村,二年轮换。街道宽 200英尺。门不闭户,以废除私有财产观念。生产 物资放在公共仓库,按需领取。公共食堂,公共 医院。
• 邻里单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 单位规模 –内部设置服务设施 –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在一起,改良主义
F、其他理论与实践
• 城市美化运动
1893年,芝加哥举办纪念哥伦布博览会。整齐划一的会场 使人感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巨大潜力。纪念哥伦布博览 会的负责人丹尼尔•伯纳姆 提倡以林荫大道、广场、公共 建筑为核心的宏伟壮丽的城市整体设计。 1909年,发表芝加哥城市规划,形式主义、忽视社会经济 问题突出,对城市的影响仅限于局部。 城市美化运动持续15年。
田园城市的概念: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
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 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 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 三磁力图解 • 田园城市的结构 • 田园城市群(社会城市)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当任 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 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 部分由邻近的另一个城市 来接纳。因而居民点就象 细胞增殖那样,在绿色田 野的背景下,呈现为多中 心、复杂的城镇聚集区, 霍华德称这种多中心的居 民点为“社会城市”。六 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一个人 口规模为5.8万的中心城市, 形成规模为25万人的城市 集合。这些城市以快速交 通和先进的通讯手段相连 接,政治上联盟,文化上 密切联系,经济上相对独 立,能够享受到一个25万 人口规模的城市拥有的一 切设施与便利,而没有当 时大城市的种种弊端。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制定大赫尔辛 基规划,主张在卫星城镇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就业 岗位
1928年,在编制大伦敦规划时,提出大城市人口 疏散应与地区的工业与人口分布的规划相结合
二次大战后,欧洲重建时,普遍新建了一批卫星 城,英国第一批建设了8座,如哈罗卫星城等
独立的卫星城。英国60年代的米尔顿•凯恩斯。在 伦敦西北80公里,占地9000公顷,人口25万。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提出了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并将城市物质环境的 改善作为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体现出人与环 境互动的质朴思想。
将对大众阶层的普遍关注置于社会改造目标的首位, 通过对劳动者阶层日常生活模式的设想描绘未来大 同社会的基本物质基础。
对集体生活与协作的强调,体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傅立叶的公社
查勒斯•傅立叶(法 1772—1837) 1829年发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主张建立1500—2000人的公社,废除家 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建设可以容 纳400个家庭(1620人)的巨大建筑 (“法兰斯泰尔”)。1871年,戈定按 照傅立叶的理论在盖斯建设了“法兰斯 泰尔”。
• 卫星城的定义: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 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 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 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卧城 (2)半独立的卫星城 (3)完全独立的卫星城——新城
卫星城的实践:
1912—1920年,巴黎规划在周边16公里范围内建 设28座居住城市(含生活服务设施) “卧城”
D、带形城市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 •马塔发表了带形城 市的设想,即沿着一条高速、高运量的轴线无限延伸, 以取代传统的由核心向外展延的城市形态。
1882年,马德里外围建设了一个4.8公里的带形城 市,1892年设计了马德里外围的马蹄形城市。
E、邻里单位理论
• 邻里单位产生的背景 –道路密集,街坊地块小 –机动车发展,速度增加,车祸较多 –居住方式不适应,临街住宅不安宁
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就 近就业。
霍华德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 会,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 公司,筹集资金,在距伦敦东北 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为卫星城镇理论提供了基础
C、卫星城市
• 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其追随者恩维提出大城市疏散人口问题
明确了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良好 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城市规划不再是独裁者 表现个人淫威与欲望的工具。
B、田园城市
霍华德(1850—1928)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 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 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城乡结合的模式,以解决大城市 的拥挤、卫生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