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说课比赛学校: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姓名:葛小丽2013年6月22日拒绝手机上网成瘾,把握大学美好青春——青春,不能在网上风干题记:青春,一段充满诗意、充满梦幻的时光,那是少男少女满怀激情畅想青春梦想的日子。
正如《青春之歌》主题曲唱的那样,“这是一个追梦的季节,紫红的玫瑰正含泪吐艳,梦里的天正像孩子的笑脸”。
当今的大学生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在多彩的网络世界里,深刻地体会着网络世界的快乐逍遥,享受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便利,挥洒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快意!青春于他们,绚丽多彩,朝气蓬勃。
然而,有些人的青春,却在网络成瘾中丧失了本该有的色彩。
网络,摧残了青春的身体,戕害了青春的心灵,让学业受挫,让青春走上歧路。
网络,更像污秽的泥潭,让他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教学背景】中国网民中,大学生占一半多比例,大学生网络成瘾不容乐观。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们会通宵达旦地在虚无的世界里遨游,乐此不疲。
尤其是网络游戏成瘾更是让整个社会、学校、家庭所关注和忧心。
网络成瘾首先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造成学业失败,最终以退学的方式告别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
正所谓“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却被网络害”。
最可怕的是,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电视媒体刊登、播放的某某学生因为过度上网而猝死的事件层出不穷,年轻的生命,让我们痛惜不已。
然而,就在多数人仍然在为“如何预防和戒除青少年电脑上网成瘾”的时候,手机上网成瘾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手机网民用户达4.2亿,占总体网民数的74.5%。
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力军。
报纸、书籍、广播影视曾被称为三大传统媒体,网络被冠以“第四媒体”的美誉。
现在,由于手机的迅速普及,又有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第五媒体”。
手机上网功能的实现,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疑就是为网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手机上网正依靠它独有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为上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手机上网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地铁里、公交车上、教室里、宿舍里……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的年轻人,他们聚精会神享受着手机上的网络世界。
大学生因其年轻,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而成为手机上网主要的受众群体之一。
特别是随着手机价格的不断下调,大学生拥有手机已不再是一种奢侈,据数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手机持有率为99.5%,基本是人手一部,甚至是几部。
而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同学占89.3%,手机游戏、电子书、mp3、电影、微博、微信、QQ等功能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上网在常用的手机功能中与传统的通话、发短信的功能占据相同比例。
手机功能如此之多,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就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上网成瘾”:他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自己的手机……大学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辛苦的讲课,而学生们在下面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玩手机的现象,无论对老师和还是学生,似乎都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而在高校里这样的现象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每到上课时候,环顾周围,总会发现一群拿着手机、埋头苦干的学子们,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认真听讲的,可是为什么上课玩手机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呢?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上网,帮助学生戒除手机瘾,化解手机上网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然成为新世纪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因此,本课程将被作为是对教材第九章第四节《青春,不能在网上风干》的延伸与拓展。
课程将通过创设情境、看漫画、讲故事、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心理小测试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提高手机网瘾防范意识,学会正确处理网络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手机上网时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坚决杜绝手机上网成瘾,倡导绿色上网,把握美好的大学青春时光。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手机上网成瘾的危害,帮助学生提高预防手机上网成瘾的意识;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网络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手机上网时间,坚决抵制网络不良诱惑,杜绝手机上网成瘾,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睁开慧眼看网络”,正确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养成科学使用手机网络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绿色上网意识,收获知识,分享青春快乐。
【教学重点】手机上网成瘾的原因、手机上网成瘾的危害性【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高警惕,预防手机上网成瘾【教学方法与手段】1.利用多媒体、ppt课件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2.通过看漫画、解读案例,分享故事来帮助大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成因;3.通过心理测试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自己使用手机的现状;4.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播放视频、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及独立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1.在校园内针对在校大学生设计、发放、回收、统计调查问卷;2.收集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案例;3.制作教学课件ppt。
【教学思路设计】问卷调查(学生手机上网现状)→什么是手机网瘾(定义)→手机上网成瘾产生的危害(列举)→手机网瘾产生的原因(分析)→预防和杜绝手机网瘾的有效办法(对策及建议)【教学过程】第九章走出网络迷魂阵第四节青春,不能在网上风干——拒绝手机上网成瘾,把握大学美好青春一、新课导入1. 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问题:(1)班上有多少同学有手机?(2)本节课班上有多少同学带手机来上课了?(3)上课时,有多少同学会用手机上网?上网一般干什么?目的:通过提问,一是达到与学生们形成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目的;二是进行一次小范围调查,并在黑板上记录相关调查数据,如班上学生们手机拥有率,携带手机上课的学生比例及会在上课时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百分比;三是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同学们就手机使用功能展开讨论,并请会在上课使用手机上网的同学谈谈感受,并直接点题,达到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目的。
2. 教师点评手机是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它集通话、短信、上网等功能于一体。
手机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手机的通话、短信功能就像是人的嘴巴和耳朵的延伸,扩大了我们的交往空间,人和人之间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交流;在年节里,同学们之间使用电话、短信相互祝福有利于增进同学情谊;毕业时找工作,简历上留下准确的手机号码,可以让用人单位及时和毕业生沟通联系;还有飞信功能,更是为辅导员与同学之间进行有效、及时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手机就像是一台移动的智能化电脑,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
而手机与电脑相比,又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等优点,这些优势使得使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手机在信息传递上比报纸、广播、电视更方便、直接。
手机上网带来的功能有很多,如阅读手机报、分享博客、登陆论坛、更新qq空间,看微博,发微信等。
的确,手机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随着手机对我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同样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工作、职业;不管是小老百姓,还是明星、大腕;不管是在吃饭、睡觉、上课,甚至是在谈恋爱;不管是在马路上,公交车上,还是地铁里,人们低头玩手机早已是司空见惯,有些人玩手机更是根本不用眼睛看,“盲打”就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键客”,有些人玩手机都能玩出老茧来,“拇指族”、“低头族”“键客”等便是对这些人的昵称。
而据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玩手机,特别是课堂上玩手机、手机上网成瘾现象尤为突出,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已然非常明显,且有越来越恶化的趋势。
二、新课展开1. 看漫画,知病症——“手机依赖症”日前,网友@Ben旦旦创作的一则“我想我们都得了一种病——手机依赖症”系列漫画,在各大新闻网站上爆红。
漫画题材戳中现代人的痛点,引起网友强烈共鸣。
在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漫画就被转发近3万条。
“走路、上厕所、洗澡时候都要拿着手机,睡觉前还在刷微博、醒来第一件事摸手机、没有信号会抓狂、朋友聚会时自顾玩手机,每天都抱着手机玩,游戏,微博,微信,手机比恋人还恋人”……许多不经意发生的使用手机的生活场景,被@Ben旦旦通过诙谐的漫画一一记录在长图里。
熟悉的场景和风趣的表达,在看过之后的网友纷纷表示“躺枪”:“太准了,条条都中”;“我大部分症状都有,悲惨,我完了”;“说的太现实了,我想我也得这病了”;“手机依赖症子弹把我打的千疮百孔”;“我们玩的不是手机,而是手机在玩人。
”一位高级白领认为,这组漫画既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代人生活的一个反思和温馨警示。
由此可见:智能手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我们给“绑架”了!我们,或多或少地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网瘾”!2.什么是手机依赖症?什么是手机网瘾?(观看视频导入)(1)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症是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的焦虑和烦躁等。
(2)手机网瘾手机网瘾又称手机滥用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等,区别于单纯对手机的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
手机网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上网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上网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有专家强调手机网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网瘾由于长时间依赖于网络玩手机,和电脑上网成瘾本质一样,手机上瘾更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对人的生理、心理危害更大。
(3)两者的联系手机网瘾由手机依赖症发展而来,手机依赖症发生较普遍,而手机网瘾较之严重程度更深,需深切治疗。
3.你患有手机依赖症和手机网瘾吗?(1)本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目的: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我校学生的手机使用状况,我会组织班上同学以组为单位在课前对我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一项关于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9个问题。
待问卷回收过后,经过统计,我会把部分调查统计结果(如被调查学生的最常用的手机功能,认为手机开通上网功能是否必要,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上课是否会玩手机等问题)制作成PPT课件进行演示,用学生们自己的事实说话,引起学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