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的统一与覆亡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的统一与覆亡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的统一与覆亡》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将教材中“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两课整合在一起,讲述了秦朝统一和灭亡的史实,分别介绍了秦朝统一的背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楚汉之争等内容。

2.教材呈现方式
教材以正文讲述为主,辅以相关图片和地图,以及“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部分。

利于学生了解秦朝从统一到灭亡的发展脉络,感知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感受秦朝的暴政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基础
部分学生通过影视剧、历史书籍等对秦始皇嬴政以及秦朝的统一、秦末农民大起义以及楚汉之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层面的认知。

2.学生认知能力
学生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读图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但发现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能力还不强。

3.教师教学经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借助分析文献材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通过探究性问题引
导学生进行思辨,都收到过较好的效果。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文献材料、课文以及图片了解秦的统一、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治的措施。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的史实。

2.通过读图、读文献资料,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感受秦朝的暴政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设计思路】
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对图片资料、文献材料的研读,帮助学生理出一条秦朝从统一到巩固统一再到暴政和灭亡的知识主线,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思考和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唐朝诗人李白《古风》中的诗句,引出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事实。

提出“秦朝如何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后秦朝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和巩固统治的措施?秦朝为何二世而亡?又是如何被推翻的?”等疑问,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秦统一的背景
通过观察《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秦灭六国的示意图,了解秦朝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攻灭六国的过程。

提出“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的问题,带领学生研读“相关史事”中的材料、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商鞅变法等已有知识,结合教师的讲解,总结秦统一全国的原因。

环节三: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通过识读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中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以及教师的讲解,初步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框架。

环节四:巩固统一的措施
通过研读史料和识读秦朝巩固统治措施的相关图片,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探究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环节五:秦的暴政
通过研读材料《汉书》、秦简以及课本上对秦朝暴政的描述,结合教师的讲解,探索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环节六:陈胜、吴广起义
通过研读文献材料和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思考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朝施政的内在联系。

通过识读陈胜、吴广起义路线图和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及意义。

环节七:楚汉之争
通过教师的讲述和识读刘邦、项羽灭秦的路线图,了解楚汉之争的史实。

通过研读史料,分析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取胜的原因,知道刘邦建立西汉的史实。

环节八: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题巩固本课知识。

通过开放性作业进一步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拓展作业】
1.强大的秦朝为何会迅速走向灭亡?
2.项羽为何会失败?
3.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第8课秦的统一和覆灭
一、秦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秦的覆亡
1.秦的暴政
2.陈胜、吴广起义
3.楚汉之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