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站(300m3/d)方案设计XXX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八月目录一、概述 (1)1.1 概况 (1)1.2 设计依据 (1)1.3 设计范围 (1)1.4 设计原则 (1)二、设计参数 (3)2.1 废水水量 (3)2.2 进水水质 (3)2.3 出水水质 (3)三.处理工艺选择 (4)四.各段处理效果 (5)五、工艺说明及成功案例 (6)六、主要工艺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和确定 (12)6.1 渗滤液调节池提升泵 (12)6.2 反硝化/硝化系统 (12)6.3 超滤系统 (13)6.4 纳滤系统 (14)6.5 反渗透系统 (15)6.6 污泥处理系统 (15)6.7 加药系统 (16)6.8 气动控制系统 (17)6.9 化验室系统 (17)七、主要构(建)筑物及设备投资估算 (18)八、运行成本费用估算 (18)8.1 动力费用E1 (18)8.2 药剂费E2 (18)8.3 水费E3 (19)8.4 人工费E4 (19)8.5 膜折旧费E5 (19)8.6 运行成本表 (20)九、环境保护及效益 (20)9.1 污水处理站建成后对水环境的改善 (20)9.2 二次污染的防治 (21)十、机构及人员编制 (22)10.1 组织机构 (22)10.2 人员编制 (23)10.3 技术管理 (24)十一、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一、概述1.1 概况本方案为某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方案设计,设计规模为300m3/d。
1.2 设计依据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和使用的标准如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99;1.3 设计范围本次方案编制范围包括生活垃圾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由调节池后取水设施至处理达标排放至清水池的管道设施之间的构(建)筑物及相应配套的构(建)筑物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管路设计。
用户供电、道路、绿化等不在本设计范围内。
1.4 设计原则渗滤液处理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结合生活垃圾场的规划情况,提出渗滤液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原则。
(1)在填埋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结合当地地质和环境要求,和填埋场总体规划相协调,建设美观实用的渗滤液处理设施。
(2)根据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多变的特点,选择技术先进、工艺可靠、性价比高的工艺;(3)在工艺设计中采用完善的设施和设备,来消除处理时产生的臭味、飞沫等、重金属等二次污染问题;采用低噪音处理设备;二次污染的治理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浓缩液和生化产生的剩余污泥一起,排入混凝反应池,与混凝剂反应后去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回到调节池进一步处理。
污泥进入储泥池,采用污泥泵打回至填埋区或者经过污泥处理系统处理后泥饼作填埋处理,产生的废液回流至调节池或其他处理单元;(4)采用技术先进实用,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管理方便的处理工艺,使先进性和可靠性有机的结合起来;(5)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尽可能的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同时减少工程占地面积;(6)所有设备保证一年四季均可运行,超滤膜使用寿命超过5年以上;NF、RO的膜片使用寿命在3年以上,纳滤系统的回收率达90%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不低于80%;所有的工艺用罐均应加盖,室外考虑保温措施。
(7)采用自动化技术及监测仪器,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8)为确保工程质量,保证设备高效,可靠运行,主体设备选用国内外知名品牌。
二、设计参数2.1 废水水量300m3/d。
2.2 进水水质进水即为调节池出水。
本工程考虑近期进水水质为:2.3 出水水质本设计采用的出水水质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出水要求。
三.处理工艺选择选择一个工艺的先决条件是要对垃圾渗沥液主要成份进行分析,特别对是重金属、COD、BOD、TN和盐(电导率、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分析,一年中要对不同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
这种经常性的分析能够提供垃圾渗沥液的季节性变化。
根据某市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水质水量特点和处理要求,我们拟采用如工艺流程图所示的UASB+膜生化反应器+纳滤+ 反渗透(RO) 的处理工艺。
渗沥液处理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包括:(1)预处理系统;(2)膜生化反应器MBR系统;(3)纳滤(NF)、反渗透(RO)系统;(4)生化剩余污泥、浓缩液处理系统。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框图四.各段处理效果五、工艺说明及成功案例来自填埋场调节池内的渗沥液,用水泵送15m3/h废水经过粗滤器进入膜生化反应器(MBR),生化去除大部分可生化有机物和氨。
膜生化反应器(MBR)包括前置反硝化池、硝化池和超滤分离等几部分。
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由搪瓷罐体组成。
超滤出水经过超滤清液池进入纳滤、反渗透系统,通过纳滤、反渗透系统去除不可生化的有机物,使出水的COD、BOD、NH3-N、SS、重金属、大肠菌群和色度等指标同时达到处理要求,送到清水池,作为净水储存,回用或排放。
反渗透的浓缩液用泵回灌填埋场,生化产生的剩余污泥,排入混凝反应池,与混凝剂反应后去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回到调节池进一步处理。
污泥再经压滤后成泥饼回填填埋场。
5.1.MBR的工作原理本系统是国外80年代末开发出的一种高效的膜生化反应器(MBR)废水处理技术(工艺原理图如下)。
该工艺特别适用于高负荷有机废水的处理,膜生化反应器(MBR)已成功地应用于垃圾处理厂的渗沥液处理,在国内外电已有50多个渗沥液处理的成功业绩。
MBR工艺原理图如上图所示,MBR是一种分体式膜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器和超滤UF两个单元。
生化反应器可分为前置式反硝化和硝化两部分。
在硝化池中,通过高活性的好氧微生物作用,降解大部分有机物,在硝化池中,氨氮一部分通过生物合成去除,大部分在本公司特有的高效的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变成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回流到反硝化池,在缺氧环境中还原成氮气排出,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
为提高氧的利用率,采用特殊设计的曝气机构。
超滤UF采用孔径0.02µm的有机管式超滤膜, 膜生化反应器通过超滤膜分离净化水和菌体,污泥回流可使生化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达到10-30g/l,是传统A/O工艺5~10倍,经过不断驯化形成的微生物菌群,对渗沥液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也能逐步降解。
系统出水无菌,无悬浮物。
MBR的主要特点:a)主要污染物COD,BOD和氨氮有效降解,无二次污染;b)100%生物菌体分离;c)出水无细菌和固性物;d)容积负荷高,HRT短,反应器高效集成,占地面积小;e)污泥负荷(F/M)低,生物系统运行稳定f)污泥泥龄长,剩余污泥量小,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g)无需脱臭装置;h)运行费用合理。
5.2.纳滤工艺原理纳滤膜均属于致密膜范畴,为卷式有机复合膜,最大优点是出水水质好。
MBR的出水氨氮指标已经基本达标,但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尚不能去除,采用纳滤进一步分离难降解较大分子有机物和部分氨氮,同时可进一步脱盐处理,确保出水COD cr达到排放要求。
由于强化了生化预处理,纳滤的浓缩液的有机物和氨浓度较其它预处理后的浓度要低得多,可考虑回灌处理。
MBR预处理后,采用纳滤净化,水回收率可达到75%以上,COD cr 、重金属离子及多价非金属离子(如磷等)达到相应的控制。
纳滤操作压力为1.0 MPa—2.0MPa。
5.3.反渗透工艺原理反渗透膜也属于致密膜范畴,为卷式有机复合膜,最大优点是脱盐率高,出水水质稳定。
反渗透系统选用进口抗污染卷式反渗透复合膜作为脱盐组件,这种膜对前处理要求相对较低,pH值适应范围广,便于进行化学清洗,膜性能稳定,持久性好。
膜组件脱盐率在95-99%。
正常运行压力在2.5-3.5MPa左右,由于纳滤清液水质已非常好,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可达到80~85%。
反渗透清液直接排放或回用。
5.4.剩余污泥、浓缩液处理反渗透的浓缩液用泵回灌填埋场,生化产生的剩余污泥,排入混凝反应池,与混凝剂反应后去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回到调节池进一步处理。
污泥经压滤后成泥饼回填填埋场。
六、主要工艺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和确定6.1 渗滤液调节池提升泵垃圾渗滤液经管网收集后首先进入调节池,调节池有调节水质和水量的作用。
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垃圾渗滤液的流量和水质是非恒定的,要使垃圾渗滤液流量恒定、波动小、水质均匀,必须采用足够大的调节池进行调节预处理。
调节池总容积需25000m3以上,调节池内设提升泵,提升泵数量:2台(一用一备),单台型号参数:Q=15m3/h,H=15m,N=1.5kW。
6.2 反硝化/硝化系统反硝化罐设计停留时间24h,设计尺寸Φ6.875×9.60m,有效高度7.0m,数量:一只。
在反硝化罐内设置一台水下搅拌机,保证罐内污泥均匀,罐内处于兼氧的状态。
硝化罐设计停留时间72h,设计尺寸Φ9.16×9.6m,有效高度7.0m。
硝化罐内设射流曝气机,为德国进口,充氧率达35%,外设射流循环泵,保证空气和污水的均匀混合,充分接触。
6.3 超滤系统超滤UF采用孔径0.02µm的有机管式超滤膜, 膜生物反应器通过超滤膜分离净化水和菌体,污泥回流可使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达到10-30g/L,经过不断驯化形成的微生物菌群,对渗沥液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也能逐步降解。
系统出水无菌,无悬浮物。
6.4 纳滤系统纳滤膜均属于致密膜范畴,为卷式有机复合膜,最大优点是出水水质好。
MBR的出水氨氮指标已经基本达标,但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尚不能去除,采用纳滤进一步分离难降解较大分子有机物和部分氨氮,同时可进一步脱盐处理,确保出水COD Cr达到排放要求。
由于纳滤具有纳米级的分离切割孔径,所以其可以去除不可生化有机物和绝大部分的COD、BOD、NH3-N、SS、重金属、大肠杆菌和色度等。
MBR预处理后,采用纳滤净化,水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COD Cr、重金属离子及多价非金属离子(如磷等)达到相应的控制。
6.5 反渗透系统反渗透膜也属于致密膜范畴,为卷式有机复合膜,最大优点是脱盐率高,出水水质稳定。
反渗透系统选用进口抗污染卷式反渗透复合膜作为脱盐组件,这种膜对前处理要求相对较低,pH值适应范围广,便于进行化学清洗,膜性能稳定,持久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