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简单电路》
二、教材分析
《简单电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3课。
第一部分:带灯座的电路。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
小灯泡亮了以后,要让学生把电路用实物图画下来。
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觉得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这要求学生学画简单电路图。
第二部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科书要求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4根导线、电池盒和电池组成电路。
教科书中对电池的数量没有具体的要求,可以先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然后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让学生探究电池在电路中怎么连接。
学生已经能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了,也能够在电路中使用两节电池了,这时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在这堂课上,学生已经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尝试,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总结出:只要使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元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就会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使用提供的材料,学会不同电路的连接方法。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3.会画出所连接的简单电路图。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会画出所连接的简单电路图。
2.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五、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节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自主发现“让更多小灯泡亮起了的不同电路连接方法”这一核心概念,并且能用文字或画电路图、交流观察到电路图的画法和电路的不同连接方法。
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构建的科学探究活动历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单三张。
七、教学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