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品牌形象策略
现代社会“品牌”一词频繁出现,无论在哪都能听到,那何为品牌呢?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竟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品牌对于企业来说特别重要,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一个好的品牌形象那就等于占领了消费市场,在塑造品牌形象上王老吉可算是佼佼者,在汶川大地震之前知道王老吉这个牌子的人并不多,但是在中国遭受这么大灾难的时候,许多大企业也只捐几百万,但王老吉却捐了一个亿,这震惊了中国,一个人们听都没怎么听过的企业却为灾区捐了如此巨款,人们在感动之余也对王老吉这一品牌投去了更多的信赖跟支持,地震之后,王老吉这个品牌就享誉全国了,王老吉捐了一个亿给汶川却在08年获得了120个亿的利润,不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还为公司赢得了很大的利润。
除了企业要品牌外,个人也是需要的,比如明星,现在好多明星做慈善活动,做环保事业实质上也是在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其实也可以称为“个人品牌”,所以说不管个人还是企业都是需要品牌形象的,现今社会就是一个品牌社会,一个形象社会。
所以媒体也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形象。
现今我国媒体也改成了企业制,企业必须自负盈亏,自己维持企业运转,这就意味着媒体单位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抢占消费市场。
再加上媒体的门槛低,政府又放宽了媒体创办的限制,越来越多的报纸,
杂志出现,以下是对全国媒体的调查数据:
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报纸699种;
各种类别消费者杂志和行业期刊1564种;
logo设计人力资源培训品牌推广品牌管理广告公司营销公司品牌策划品牌连锁全国各地电视媒体937种;
全国各地广播媒体605种;
消费者类和行业类互动网络媒体1796种;
还有众多不知名非知已公开刊号和半刊号的媒体上万种;
以及只有地方准印证的企业媒体和企业内刊上万种;
这就更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
正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媒体为抢占消费市场,媒体开始走向低俗化,有人戏称现今中国媒体处在“明星取代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顶替事实,娱乐覆盖文化,低俗代替端庄”的时期,我们的媒体在“眼球经济”的招摇下,影视艺术的娱乐化、名人猎奇、商业炒作、隐私曝光等低俗的、恶俗的、庸俗的低趣味的媚俗现象大行其道,庸俗、低级、颓废、宿命、无聊的内容也充斥电视荧幕。
一些主持人庸俗调侃、打情骂俏、造型怪异,令人作呕。
媒体对低俗化的追求,导致了主流新闻边缘化、民生新闻负面化、娱乐节目庸俗化、广告节目恶俗化。
低俗风不刹,将严重影响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也将败坏媒体的形象。
幼儿园砍杀事件持续发生、富士康的“13跳”媒体也有责任,正因为媒体的大肆报道,让那些对社会不满的人效仿幼儿园杀人事件,让更多无辜的孩子失去了生命;让富士康的员工觉得跳楼能引起关注,获得同
情,导致了“13跳”的悲剧。
为什么大多数媒体对那些杀人、庸俗、绯闻、怪异的东西穷追不舍,而对那些主旋律的时政新闻、高雅的娱乐时尚和高尚的感情生活缺乏认知和关注呢?那是许多媒体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满足这些“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借以角逐媒体收视率之战,以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种“唯收视率论”的错误观点引导下,这些媒体将视角对准了低俗的东西,粗制滥造,甚至以精致的技术手段制作低俗庸俗的新闻和节目,使低俗的东西充斥荧幕,进而加剧了受众思想的混乱。
如此种种原因,我国媒体急需创建自己的品牌形象,借以提高整个中国媒体的水平与品味。
那么,媒体该如何来创建自己的品牌形象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呢?依我之见主要抓好是三方面:
第一,生产者
自古以来不论什么东西都是围绕人而存在的,人是核心,在各行各业生产者都是最重要的存在。
当然,在媒体界也是一样的,新闻工作者是主导者,所以如果想要建立媒体的品牌形象,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是关键,现今因为新闻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给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媒体详细的报道高级的犯案手段使许多想实施犯罪的人竞相效仿,从而增加了警察破案的难度;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而大量刊登或播报一些暴力,色情的报道或影片,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此等等。
媒体有引导社会舆论及塑造社会行为范式的功能,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并且具有能为自己的报道负责的责任心。
报道主题的选取和报
道内容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会影响人们的人生观跟价值观,可能会引起某股潮流或影响国家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现在的新闻工作者们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购买率和收看率上了,只管能否吸引眼球不管质量,这就是造成黄色,暴力新闻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所以要想改变媒体当前局势对新闻工作者的培养是关键。
第二,消费者
我们都知道做生意的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顾客,想方设法去了解顾客的需要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卖出自己的产品。
媒体也是一样,要充分的了解受众的心理,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再对症下药。
现在大多数媒体报道那些低俗的新闻自以为是迎合了大多数受众的口味,实则这只是一些媒体自以为的看法,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也日益重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没错,感官视觉上的刺激新闻刚开始会吸引人眼球,但这些新闻只有表象而没有真正实质上的东西,对于现今的中国受众来说,更青睐于那种有内涵而又深刻的新闻报道。
所以媒体想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就必须先给受众定位,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去了解自己的受众,真正的认识自己的受众才能做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第三,市场
现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体的市场也是既激烈又混乱,在这种情境下媒体想创立品牌形象就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本来大多数媒体就是大众型媒体,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各大媒体所报道的内容都大同小
异,久而久之,受众对这些新闻产生了视觉疲劳,就像现今的“智勇大冲关”类型节目和选秀节目。
要改变这种症状媒体不防从“大众型”向“小众型”转变,试想一下,现今从事媒体的人如此之多,想独自市场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那为什么不把视线锁定在某一类受众上呢?“小众型”有几大优点:1、“小众型”能让受众感到被重视,受尊重,这类受众对媒体的忠实度相当高 2、受众范围的缩小有利于媒体采写和制作更优秀的新闻,使新闻更具质感 3、“小众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新闻工作人员的负担。
其实现今也有媒体开始这样做了,比如某些电视台录制方言节目,把目标定在地方受众上,效果还挺好的。
创立媒体的品牌形象,要做好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三大部分,要重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认清消费者的需求,明确市场定位。
三者具备,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