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困生个案分析

学困生个案分析

学困生个案分析来源: 作者:张伟录入人:张伟发布时间:2009-1-8 21:39:59--------------------------------------------------------------------------------学困生个案分析江宁科学园小学杨春龙学生:韩陈雨洁存在问题:这学期我任四(4)班的语文教学,韩陈雨洁是四(4)班的一名学生,对她的学习成绩我很头疼。

她几次的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在40分左右。

总而言之,她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沉默寡言,不会听讲,经常走神儿。

记忆力、观察力、理解能力较差,反映慢,思维比较迟钝,有自卑心理。

原因分析与诊断1、因为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因此,在上学就像昨天没有学习新的知识一样,又什么都不会了。

上课不要求回答问题,学习几乎没有长进。

再联系家长,家长则表示无可奈何。

只是表示一定会尽全力配合好老师的教育。

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学习方面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帮助几乎是零。

2、智力因素相对差些的他在班额较大的集体中,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相对少些。

3、学习差,自信心明显不足,而且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加大,学习上更是困难,造成恶性循环。

4、性格内向,平时与伙伴接触少,难以借此来调整学习上的被动状态。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了解,这个学生的学习困难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强大的外在学习动力和内在学习动力。

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父母一直没有寄予她多大的希望。

她自己也没有赶上去的决心和勇气。

老师的鼓励也曾让她获得快乐,但很快成为过眼烟云,最终没有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

但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他非常诚实,从来不说谎。

有要求上进的美好愿望,劳动积极,天真可爱。

帮教转化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如果通过什么事能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同时,父母也能重新认识她,寄希望于她。

那么她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生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差生不是定了型的砖,学生再差也有其“闪光点”。

所以我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学困生地闪光点及时的表扬、赞美和赏识。

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发掘他们积极的潜力。

学困生是因为缺少爱,缺少能理解他(她)的老师和同学,所以才在学习上变的冷淡、自信心不强、容易自暴自弃。

针对韩陈雨洁同学,早先因为没有真正的了解她,所以对她的屡屡教育都无济于事。

我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利用她同学许浩的优势,随时给她以帮助。

我则时时给她以鼓励,在同学们面前经常表扬她,给她树立自信,鼓励她再接再励。

为了巩固她已有的成绩,我给她吃“小灶”,利用课活的时间,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她的自信心,维护她的自尊心,锻炼她的意志,培养她形成一种“不攻克难题不罢休”的劲头。

在课堂上,我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比如认生词,刚开始她还没有勇气举手,在鼓励中她慢慢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

然后是读课文,由于识字的局限,虽然读的不成句子,但同学们也会自发的给她鼓掌以此鼓励。

在不断的提问中,她受到了加倍的关注,注意力分散的机会少了,后来也可以回答一些需要动脑的小问题了。

抓住了课堂,老师的课后辅助就可以减少,她也能学得更快乐了。

以前做班主任时,如果遇到学困生犯错误,我会毫不留情地大声训斥。

这样做,主要是受传统的以学习成绩定学生好坏思想的左右,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缺乏耐心和细心。

一学期下来,学困生对我敬而远之。

在与其他教师探讨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时,一些教师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灵:“对学困生的转化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

从这个事例中我感觉到,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1.帮助学困生克服弱点,树立自信心;2.树立学困生在学生中的地位。

;3.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目标。

教师在与学困生多次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制定近期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需采取的措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用爱激励留守儿童进步前言:做好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我作为教导主任,学生思想教育全看我这个“雁”,因此我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注意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我对我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选几例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案例一(逆反心理型):案例:黄宝聪同学是我校二年级学生,他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

7岁那年,他因为要去广东打工的父母与爷爷奶奶闹了意见而被寄养在姑妈家,并在那儿读书。

过了一年,父母又与姑妈闹翻了,又把他托付给外公外婆,就这样他成了我校二年级的学生。

外公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顾孙子孙女,又要照顾外甥——他。

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因此,他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

有时还同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

分析: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一、最好的做法应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

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

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当他们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让他们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案例二(自由散漫型):案例:温火娇同学是我校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家庭破裂父母离异,跟父亲一起生活,是典型的单亲家庭。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

后来,父亲打工去了,他跟随年迈的婆婆一起生活,婆婆哪有力气管住她?不久,婆婆去世了,又把她寄托在姑妈处,姑妈忙忙碌碌,哪有时间顾及她?就这样,由于常期放任自流,她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

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生活上,没有约束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逃学成了家常便饭。

分析: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

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一、每班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

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父母离异的学生,要求老师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

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老师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案例三(冷漠孤独型):案例:黄敬卓,我校三年级学生。

他,高高的个头,胖墩墩的,同学们都叫他“八戒”。

据了解:该生一至二年级成绩相当好,各方面表现也很好,尤其擅长表演。

但三年级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开小差,课后不完成作业,和同学打架,欺负小个子同学,说脏话……班主任对其进行劝解和教育,收效甚微。

他父亲给我打一个电话后我终于找到了“秘方”。

原来,黄敬卓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他一直由母亲单独带大。

然而,有了钱的爸爸在外有了外遇……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差。

就这样,黄敬卓变了……反思:单从表面看,黄敬卓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类型。

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他渴望亲人的关爱,渴望父母和睦,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如下:一、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

二、允许反复,耐心教育,对症下药。

三、多关爱,注意心理辅导。

总之,经过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留守儿童旷课逃学的现象越来越少。

2)、留守儿童打架等违纪现象少。

3)、留守儿童的性格开朗多了,合群多了。

4)、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找到了经典方法:1)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保证。

2)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关键。

3)以耐心、恒心陪伴他们孤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捷径。

成绩是喜人的,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却逐年上升。

我们老师的责任反而加重,压力更大。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几点:(一)、要实施关爱,在关爱中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教育。

让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二)、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让留守儿童真正把你当作朋友。

(三)、具有能够深入人心的“慧眼”,透过现象看实质,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案例作者:尹才国 (小学语文四川南充小学语文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1 / 2772 发表日期:2010-12-20 13:31:11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案例我所从事的是农村教育工作,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

特别是近几年,改革与开放,经济与发展,求职与谋生,农民外出打工已成热潮,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面对“留守儿童”的涌现,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数的日益增加,对农村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