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
定义
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浓度有一自然下降继而上升的过程,并且许多低血糖的新生儿并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长期以来新生儿低血糖的定义一直未完全统一。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清葡萄糖水平<2.2mmol/L应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生后日龄。
由于葡萄糖是新生儿脑细胞的基本能量来源,因此,如不及时纠正低血糖将会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病因和发病机制
新生儿低血糖有暂时性或持续性之分。
1.暂时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新生儿期。
(1)糖原和脂肪储备不足:糖原储备是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能力的主要来源。
糖原储备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4-8周,因此,早产儿和IUGR能量储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胎龄越小,糖原储备越少,而出生后所需能量又相对较高,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也低。
此外,宫内窘迫也可减少糖原储备。
即使是足月儿,由于出生后24小时内糖原异生和酮体生成过程中某些关键酶发育不成熟,如生后喂养延迟至6-8小时,将有30%的婴儿血糖降至2.78mmol/L以下,10%降至1.67mmol/L以下。
(2)葡萄糖消耗增加:应激状态下,如窒息、严重感染等,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中高血糖素、皮质醇类物质水平增高,血糖增高,继之糖原耗竭,血糖水平下降。
无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也可引起低血糖。
低体温、先天性心脏病等,常由于热量摄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可致低血糖。
(3)高胰岛素血症:主要见于:①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由于母亲高血糖时引起胎儿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高胰岛素血症,而出生后母亲血糖供给突然中断所致;②Rh溶血病:红细胞破坏致谷胱甘肽释放,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换血时用枸橼酸葡萄糖做保养液血换血后,因保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低血糖。
2.持续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续至婴儿或儿童期。
(1)婴儿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活产婴的0.3‰~0.5‰。
主要与基因缺陷有关,其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基因缺陷为位于β胰岛细胞膜上编码APT敏感钾通道(K A TP)的2个亚单位基因突变引起K A TP缺陷。
少见的有Beckwith综合征、先天性糖基化疾患等。
(2)内分泌缺陷: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缺乏等。
(3)遗传代谢性疾病:①碳水化合物疾病:如糖原贮积症Ⅰ型、Ⅲ型,半乳糖血症等;②脂肪酸代谢性疾病:如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③氨基酸代谢缺陷:如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亮氨酸代谢缺陷等。
临床表现
低血糖多出现于生后24~72小时,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低血糖出现较早,经治疗后多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
大多数低血糖患儿无临床症状。
据统计,无症状性是症状性低血糖的10~20倍。
症状性低血糖其症状和体征也为非特异性,如反应差、喂养困难、呼吸暂停、嗜睡、青紫、哭声异常、颤抖、震颤、甚至惊厥等,但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上述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
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高危儿应在生后4小时内反复监测血糖,以后每隔4小时复查,直至血糖浓
度稳定。
由于纸片法检测简便、快捷、无创,可作为高危儿的筛查,但确诊需依据化学法(如葡萄糖氧化酶)测定的血清葡萄糖值。
须注意:①取标本后应及时测定,因室温
下红细胞糖酵解增加,血糖值每小时可下降0.83~1.11mmol/L;②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增多,且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高,红细胞糖酵解增加,故全血糖值较血清糖低10%~15%,当血糖值<1.67mmol/L时,这种差异更大。
2.持续性低血糖者应酌情选测血胰岛素、高血糖素、T4、TSH、生长激素、皮质醇、血、
尿氨基酸及有机酸等。
3.高胰岛素血症时可行胰岛B超或CT检查;疑有糖原贮积症时可行肝活检测定肝糖原和
酶活力。
治疗
由于并不能确定引起脑损伤的低血糖阈值,因此不管有无症状,低血糖者均应及时治疗。
1.无症状性低血糖并能进食者可先进食,并密切监测血糖,低血糖不能纠正者可静脉输注
葡萄糖,按6~8mg/(kg·min)速率输注,每小时监测微量血糖一次,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调节输糖速率,稳定24小时后逐渐停用。
2.症状性低血糖可先给予一次剂量的10%葡萄糖200mg/kg(2ml/kg),按每分钟1.0ml静
脉注射;以后改为6~8mg/(kg·min)维持,以防低血糖反跳。
每1小时监测血糖1次,并根据血糖值调节输糖速率,正常24小时后逐渐减慢输注速率,48~72小时停用。
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加用氢化可的松5mg/k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或泼尼松1~2mg/(kg·d),口服,共3~5天,可诱导糖异生酶活性增高。
极低体重早产儿对糖耐受性差,输糖速率>6~8mg/(kg·min)易致高血糖症。
3.持续性低血糖①婴儿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首选二氮嗪,每日5~20mg/kg,分3次口服。
如无效可用二线药物奥曲肽,每日5~25ug/kg,6~8小时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②高血糖素0.02mg/kg,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或1~20ug/(kg·h)静脉维持,该药仅作为短期用药。
CHI药物治疗无效者则须行外科手术治疗。
先天性代谢缺陷患儿应给予特殊饮食疗法。
预防
1.避免可导致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如寒冷损伤等),高危儿定期监测血糖。
2.生后能进食者宜早期喂养。
6h内血糖<2.2~2.6mmol/L予加喂:1~3ml/kg(最高不超过
5ml/kg)。
6h内血糖<2.2mmol/L、6h后血糖<22.6mmol/L报告医生。
3.不能经胃肠道喂养者可给10%葡萄糖静脉滴注,足月适于胎龄儿按3~5mg/(kg·min)、
早产适于胎龄儿以4~6mg/(kg·min)、小于胎龄儿以6~8mg/(kg·min)速率输注,可达到近似内源性肝糖原的产生率。
4.加强床边评估观察和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