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鸟类的调查报告

关于鸟类的调查报告

关于鸟类的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通过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园荷花池注水前后附近区域栖息鸟类的数量和种类的调查、记录,经过数据整理和比较,分析研究校园水环境对鸟类栖息的影响,确定水环境是否与鸟类的栖息数量种类有一定关系,从而建议高校绿化建设注重对湖泊、池塘的规划。

调查之初,首先进行资料收集和查询,对北航荷花池附近经常出现的鸟类进行大致了解,方便日后观察确认和比较。

然后确定所需调查的各项数据,并且合理安排观察时间与具体地点。

在准备工作结束后,开始进行调查,并做好数据的记录、处理工作,最后分析结果与建议,撰写调查报告。

1.鸟类资料收集方法一:依照鸟类图鉴,就该区域鸟类种类作大致观察和记载。

方法二:询问园林管理人员,对该区域鸟类的出没情况和栖息规律进行初步了解,便于细化和修改调查方案。

2.确定所需观测数据:为了确定水环境对鸟类栖息的影响,特别选取不同的时间段观察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在同一地点建立参照组观察,该区域注水前后周边环境不会发生很大变化,故记录数据较为简单并区分主次,具体如下:注:对某一区域的鸟类数量进行统计,该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论证。

鸟类来回活动给准确统计造成难度,但若只记录一棵树的鸟类数量种类恐怕样本过小,差别不明显。

周围环境:变化不大,次要考虑因素。

4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的气候变化是否会对鸟类栖息造成很大影响尚待考证。

3.工具准备望远镜、笔、记录纸、鸟类图鉴等。

4.时间安排及观测区域观测时间依是否注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4月16日至4月底。

每四天完成一次记录,具体时间为早晨八点左右。

第二部分:4月底至5月6日。

安排同上,完成记录并撰写调查报告。

荷花池草图如下:调查过程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从4月16日开始观鸟。

从绿化和环卫工人处了解到观测区域内喜鹊、灰喜鹊、麻雀等三种鸟类活动频繁,大斑啄木鸟偶尔栖息。

根据荷花池三面环树的布局将观察区域划分为5个树区分别调查、记录与统计,每次将采集的各树区数据加权求出该次观测到的鸟类的总种类与总数量。

荷花池注水前后分别记录四次,将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调查记录详见附录。

数据统计数据处理表一荷花池注水前后鸟类种类比较5 种类(只)432101234次数表二荷花池注水前后鸟类数量比较40数量(只)30XX01234次数结论1.由表一可知,观察区域的鸟类种类固定在2-4种,并没有因荷花池注水发生明显变化。

2.由表二不难发现,注水后的鸟类数量普遍低于注水前。

3.尽管调查样本过小,时间较短,数据说服力一般,但通过半个多月的观察以及结合其它区域鸟类活动的情况来看,校园内水环境对于鸟类的栖息没有过大的影响。

但仍建议高校在校园绿化过程中对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此举将有助于丰富校园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物多样发展,对于鸟类栖息、捕食等大有裨益,为鸟类提供了适宜、自由的生存空间。

结论分析及汇报1.针对结论一,个人分析如下:首先,麻雀、喜鹊、灰喜鹊为常见校园鸟类,其分布广泛,活动频繁,为校园里最易观测到的鸟。

其次,根据园林管理工人的介绍,观测区域内较适合上述三种鸟栖息,其他鸟种较少,反映在调查结果上即表现为鸟类种类基本固定,除去大斑啄木鸟、乌鸦等鸟类偶尔栖息,此区域内注水后鸟类种类并未增加。

此外,上述三种鸟均为留鸟,长期活动于此,因此排除迁徙导致鸟种大量减少的可能。

从数据反映情况判断,荷花池注水与否并不直接影响鸟类种类的增减。

个人认为是由于校园内水环境面积较小,且与周边的绿化带并不能有机结合为鸟类营造一个像湿地一样、富有吸引力和优越生存条件的环境。

虽然观测区域能满足鸟类饮水的需求,但鸟类饮水量较少在任何有水的地方都可解决该问题。

所以观测区域尽管有水可并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引鸟类“慕名而来”。

2.针对结论二,个人分析如下:首先,麻雀等的繁殖期集中在3-4月,观测期间为4月中旬至5月初,并非其繁殖高峰,因而调查分析对鸟类繁殖导致的数量增加作忽略处理,故排除繁殖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其次,同1中的第二项分析,由于其为留鸟,因而数量变化不大,所记录统计的基本为观测区域内长期活动的鸟。

同时因为校内水环境面积有限,又为死水,因而对鸟类的吸引力一般,导致鸟类数量并没有因注水而增加。

再次,从若干天的观察来看,所观察的鸟类选择栖息地并不以有无水环境为主,而更多倾向于其各自习性,譬如选择树种分布。

像喜鹊多分布于2、3号区,因为此处杨树、柏树等喜鹊喜欢栖息的树种相对集中。

再次,从表二中可以发现,注水后的鸟类数量普遍低于注水前。

注水与否对鸟类栖息并无显著影响,但注水后却吸引了很多人来散步、晨练。

四月底注水时临近五一,因此五一假期中,此处人声嘈杂。

加之荷花池注水后喷泉开始喷水,喷水的声音也相当大,导致鸟类在荷花池栖息的数量减少,且树木的向水一面基本没有鸟类栖息,背水一面则聚集了不少鸟。

由此看来,环境嘈杂成为注水后鸟类减少的重要原因。

3.针对结论三,解释如下:首先,水对整个生物圈的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内建立水环境有助于丰富校园内生态环境,为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提供环境。

其次,仅凭该调查如此有限的记录与统计,不能武断推翻校园水环境对鸟类栖息有直接影响的命题。

虽然校园内水环境无法为鸟类提供湿地一样完整的生态空间,但起码可以满足鸟类对饮水的需要,可以帮助稳定校园内鸟类栖息的数量与种类。

校园内水环境的建立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增添情趣,而且对植物、动物等的生长生存非常有利。

如果校园面积足够大可规划大面积湖泊,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武汉大学的东海。

如果水环境面积大,空气湿润清新,则有可能吸引更多的鸟类前来筑巢或逗留。

该鸟类调查虽然简单,操作起来却也复杂,并且常常因为一些突发事件以及始料未及的情况而一度险些中断。

譬如繁重的课业常打乱观察计划,经验不足导致事倍功半等等。

而我也在调查过程中不断调整分析方向,力求从庞杂的数据中理出些头绪。

调查当中自然困难重重。

原本对调查的预期为校园内水环境对鸟类的栖息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岂料注水后的调查数据显示鸟类数量不升反降,而且连续数天观测均不见起色,最终不得不重新考虑预期的合理性和方案的可行性。

尽管辛苦,最后还是艰难完成了该报告。

经过对最初观点的重新调整与定位,我尽可能地清晰阐述个人观点,对结果与预期的差别作出科学的思考和合理的解释与分析,使得整篇调查报告更为完整,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构思方案到得出结论,回顾此次调查历程,总结三点心得以飨大家。

第一、多观察,用‘心’发现生活,亲近自然。

麻雀、喜鹊这些在百姓眼里再平常不过的鸟因为数量多、分布广,人们习以为常后很少留意。

我着手搜集资料,开始观察后才发现其中的奥妙。

生活的美好往往需要主动观察与捕捉。

静静地看鸟,听鸟,发现世界豁然开朗,走进的是神奇、灵动的大自然。

第二、多实践,在亲历亲为中积累经验,学习知识,开阔眼界。

调查险些胎死腹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经验、设计的方案过于理想化。

实际操作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从看不到鸟到从鸟鸣辨别鸟的种类,实践的过程虽然艰苦,但亲历亲为后获得的经验和学习的知识是纸上谈兵无从企及的。

第三、多思考,在置疑和反思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实际和预期的差别对信心满满的理想主义者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不固步自封,思想僵化,而懂得对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是我在此次调查中感触良深的地方。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绿化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希望身边能见到更多的绿色和清澄的水,而不再听到有关生物绝迹的新闻。

--------关于青海大学校园内鸟类分布状况采用路线统计法,以2~4 km/h的速度沿路步行,记录观察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或通过听鸣声判断,从后方飞向前方的鸟类不记录,避免重复记录。

计算单位时间内遇见的鸟类数量。

记录观察日期、天气、地点,计算时间要注意去掉中途休息的时间,记录地点要表明起点和终点。

观察鸟类特征,包括大小、颜色、栖息地、环境、数量等,并分开记录看到鸟的次数,以便于分析。

路线一:20XX年6月26日,晴。

8:05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洞头电力局出发,沿路进行鸟类调查,9:12~9:32时间段内在洞头县九厅村中途休息,继续调查,9:52结束调查于内谨自然村。

所经地形:山林、农田、村庄。

共观察到鸟类8种。

路线二:20XX年6月26日,晴。

16:06从洞头县东屏公园出发,沿路进行鸟类调查,16:50结束于双朴水库。

所经地形:山林、农田、村庄。

观察到鸟类7种。

路线一的鸟类数量统计表路线二的鸟类数量统计表鸟类数量统计总表路线一与路线二中,鸟类数量统计数据不尽相同。

原因有路线不同,所经环境不同,导致鸟类生存状况不一。

除此之外,调查时间也是因素之一。

下午的调查时间比较早,而鸟类的活动时间大多在早上10点之前和晚上5点之后,因此观察到的鸟类总数和种类较少。

20XX年6月26日,对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鸟类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

共记录鸟类2目,8科,9种。

其中以雀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共计有8种,占总数的%。

优势种有麻雀、白头鹎、燕子3种,占总数的 %。

八哥、黑短脚鹎、白鹡鸰为稀有种。

1、环境对鸟类优势种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如植被、食物资源等,能够为鸟类生长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因而成为优势种。

农田适合雀形目鸟类生存,麻雀等作为优势种广泛分布于农田,路线一、二均经过较多农田环境,因此发现较多的麻雀。

路线一多沿森林公路而行,所见白头鹎数量远多于路线二,由此可见白头鹎可能适合于在森林中生存。

路线二中发现较多燕子,除了村庄环境适合之外,当时将要下雨的天气,也使燕子活动频繁,易被发现。

2.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对鸟类的影响有好有坏,像雀形目的鸦科就喜欢在人休闲的地方徘徊、栖息;还有家燕喜欢将窝建在住房上。

但是人类对鸟类的负面影响更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剧增,工业化的发展,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鸟类的数目急剧减少,有些甚至濒临灭绝或已灭绝。

如我们路线一多沿公路而行,左边是楼房,右边是树木,鸟类多分布在右边,且种类少,数量也不多。

人应和环境、鸟类和谐相处,利用先进的科技去帮助鸟类更好地生存。

3.鸟类多样性与植被的关系一般认为,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格局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鸟类群落多样性;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植物群落的水平格局密切相关,某地植物的水平格局越简单,其鸟类的均匀度指数将会越高。

各区的多样性指数与该区的植被状况紧密相关,植物种类最多的一区由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丰富,因此具有最高的鸟类物种多样性。

而均匀性指数也与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季节变化相一致。

由于冬季植物种类减少,水平格局简单,因此冬季各月鸟类均匀性指数均较高鸟类是自然界中生物链的重要一环,被科学家称为环境的指标,它维系着生物物种间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通过鸟类调查,提出几点关于保护鸟类的思考和建议。

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防止树种过于单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