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一、生态破坏问题1.(2008年江苏卷)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
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4分)(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
(2分)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总结反思: ①沙尘暴的分布: ②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③沙尘暴的影响:2.(2009年海南卷,26)(10分)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分)(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分)总结思考:干旱、半干旱地区内流河沿岸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基沙聚图10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①不合理用水地区:②河流下游地区:3.(2012年山东卷)(10分)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km2)总结反思:土壤次生盐碱(渍)化的问题总结:①形成原因:②中国和世界的可能分布地区:③治理措施:4.(2009年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
(3分)(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
(4分)(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总结反思:①湖泊萎缩的类型和原因分别为:②湖泊萎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环境污染1.(2012年上海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⑶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⑷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2.(08年山东卷)(10分)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4分)图133.(2010年江苏卷)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大气中的硫( S 2 、 H 2 S 等) 被植物直接吸收 原生质 植物 动物雨水矿化作用蛋白质合成细菌水循环硫酸盐(在土壤和沉积物中)氧化作用 还原作用硫化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 还原作用 氧化作用无机硫化石燃料过滤去除 燃烧火山喷发(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 ▲、▲和 ▲。
(3分)(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
(2分)(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2分)(4)酸雨的危害有 ▲。
(3分)4.(2008年广东卷)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共10分)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安徽河南 湖北 原煤生产 煤炭消费5000 200002500002040 60 80100 120140 160 180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甲资料三:见图乙(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
(2分)(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
(3分)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分析原因。
(2分)(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5.(2010年福建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 城市绿地 道路用地其他用地水质198920002006年份10 2030 40 502 4 6 8 10 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图16(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7分)(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8分)6.(2007年广东卷)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共10分)资料:见图24-25。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分)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7.(2012年福建卷)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9分)(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6分)总结反思:①一般大气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怎么分析?②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有何区别?③大气污事件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④一般水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怎么分析?答案:一、生态破坏1.解气候析:本题以“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了我国的主要行政区域分布、有效信息的提取、沙尘暴天气产生的气候背景与天气特征、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试题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
本题最难答对的也许是第(1)小题。
因为最简单的,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
因为这是无图考图,要求学生心中装有中国政区图。
希望通过该题提醒广大考重视基础知识落实。
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一般出现在春季,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量盛,加之地表植被稀疏;二是此季节多快行冷锋,且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多大风天气。
要改善和保护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就必须弄清北京市的主要大气污染源。
因为对不同的污染源,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透过材料,不难发现,北京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有工业污染(如燃煤会产生硫氧化合物污染)、交通污染(氮氧化合物污染)和固体颗粒物污染(沙尘天气或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产生)。
针对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除将有严重污染的工业迁出、升级或关停外,还应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控制废气排放,制定并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达标排放。
针对空气中固体颗粒物污染,应加强风沙源地生态建设和在北京近郊植树造林,以防风固沙,减轻沙尘对北京城大气的影响。
【答案】(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 (3)A(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2.【答案】(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
(2分)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4分)(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2分)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2分)【解析】据该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大水漫灌,蒸发加剧容易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
气候干旱,沙地广布,植被稀疏容易产生风沙危害。
【考点定位】水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3.【本题立意】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其土壤盐渍化的防止措施【解题思路】】(1)从图表中即可读出土壤盐渍化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需要抓住从整体、纵向、横向分别分析其特点;(2)防止土壤盐渍化一般需要从其形成原因入手分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保护】(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4.【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到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
(1)据图20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体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另,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
(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