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的生态 环境问题
成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 森林火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 危害 人为 1 人为的过度砍伐、毁林开 1 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 荒、滥砍滥伐 2 生物多样性减少; 2 采矿和基本建设等 3 生态系统恶化பைடு நூலகம்环境质量下降; 4 引发水土流失、河道淤塞; 5 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 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主要防治措施
退耕还草、封育草场、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舍饲养畜
3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上游地区
1 破坏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生产力 下降; 2 上游→破坏土地资源, 耕地表土 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3 下游→河、湖、水库泥沙淤积, 引发洪涝灾害; 4 塑造平原和三角洲
退田还林、 植树种草、 改坡耕地为梯田
1 森林资源 匮乏
东北、西南、 华南林区
2 草场退化
蒙、青、宁、新
1 气候干旱,生态环境 1 人口增长:过度放牧、垦 1 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 脆弱 殖、乱采滥挖滥捕 降低草场的生产力; 2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2 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 降水减少 2 水资源利用不当 3 土地荒漠化、盐渍化 3、鼠害虫害严重 1 地形:坡度较大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2 气候(降水) :集中在 方式 夏季且多暴雨或者 ——毁林毁草、 3 土壤:土质疏松 滥垦滥伐、 4 植被:覆盖率低 开采矿产、 修建交通线等。
1 控制人口增长 2 营造防护林 3 退耕还林还草 4 封沙育林、禁樵禁采、生态移民 5 合理用水 6 改善当地能源结构
人口增加 1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全球变暖——使自然生 1 植被破坏 2 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 林区、草原、近海海 态系统无法适应,可能 2 过度捕猎和采集 1 生态系统被破坏 3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 5 生物多样 域、湿地 改变生物群落的边界 3 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建 2 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 间接和 4 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 性减少 设等占用大量土地 潜在使用价值丧失 期制度; 4 外来物种大量引入或侵入 5 防止外来物种,建立外来物种管 5 土壤、水和空气污染 理法规体系 1 水利措施(灌溉、排水等) ; 1 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 1 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 农业措施(平整土地、施肥、改 上升。 (地势低平,不易排 2 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 阻碍作 良耕作、轮作、间种套种等) ; 出) ; 物生长; 3 生物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 2 过度的抽取地下水,使海 3 当土壤水中盐分较高一些植物 绿肥、植树造林等) ; 水倒灌。 无法生长 4 化学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 膏、亚硫酸钙等) 1 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 洪涝灾害 1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加剧; 2 停止围垦、退耕还湖还沼泽还鱼 2 生物多样性减少; 塘; 3 出现断行现象; 3 防治水污染; 4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4 建立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6 土地盐碱 化
华北(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 西北内陆地区 滨海地区
春季降水少, 蒸发旺盛
1 泥沙淤积; 三江低地、 1 全球变暖、气候干旱; 2 围湖(海)造田; 7、 湿地萎缩 湖滨、海滨 2 海岸侵蚀 3 水污染; (洞庭湖、 三江平原) 4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等
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地下水过渡开采、海洋渔业资源枯竭……
1 气候干旱、 1、人口增长导致过渡樵采、 土地退化; 1 沙漠化: 西北、 华北、 2 深居内陆、 放牧、垦殖; 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4 土地荒漠 东北 3 相对封闭的地形(高 2、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化 2 石漠化: 云南、 贵州、 山阻挡水汽进入) 、 3、工程建设导致地表疏松 加剧沙城暴等自然灾害; 广西 4 植被稀疏 破坏基础设施建设等 (以西北地区为例) 5 大风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