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金融总结

学习金融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习金融总结篇一:金融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内在价值。

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

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

辅币具有第二章信用与利息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

如商业票据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4)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它以消费资料为对象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赊销和消费贷款。

赊销是通过分期付款和信用卡来进行的;消费贷款是由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

消费信用的形式①赊销——延期付款方式销售,到期一次付清货款。

②分期付款——中长期消费信用。

消费者只支付部分贷款,然后分期加息支付其余货款。

多用于高档耐用消费品。

③消费贷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发放贷款,定期偿还本息。

国际信用:国与国之间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信用形式。

2、国际信用的形式(1)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卖方信贷:。

(2)银行信贷(3)市场信贷(4)国际租赁(5)补偿贸易(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1、商业票据:含义、特点、分类。

2、银行票据3、支票4、信用证5、信用卡6、股票:含义、分类。

7、债券:含义、特点、分类。

基本特征:1、偿还性2、收益性(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3、流动性4、安全性第四节利息与利率利率及其种类:(一)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二)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三)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四)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五)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照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既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

浮动利率:指在借贷期限内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定期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时的利率。

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实际利率理论注意的是实际因素,即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二)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数量决定的。

货币需求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他认为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是人们保持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与现有货币数量间(货币供给)的均衡价格。

(三)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先提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加以发展而形成的Is-Lm模型,Is-Lm分析模型,是从整个市场全面均衡来讨论利率的决定机制的。

影响利率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2、政策因素:货币政策(三大工具);财政政策;汇率政策3、制度因素:利率管制程度利率的作用①一般作用: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投资;调节社会总供求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1、限制利率发挥作用的因素: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2、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票据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在汇票上记载一定事项承诺,到期支付票款的票据行为。

又称短期政府债券市场,是政府为弥补国库资金临时不足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

是货币市场仲最重要得组成部分之一。

(正回购方)在出售一笔证券给证券购买方(逆回购方)时,交易双方签订协议,约定在次日或约定日期,以出售价格加若干利息购买该笔证券。

(贱卖贵买)第三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1.政府部门2.企业3.居民个人4.存款性金融机构5.非存款性金融机构6.中央银行(客体)金融工具:主要包括票据(支票、汇票、本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国库券基金债券股票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的功能:(一)融通资金(二)优化资源配置(三)调节经济(四)反映经济(五)确定价格(市场交易量大,资金大)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主要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融资期限长,流动性较差,风险大收益较高)按交易内容可以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同业拆借利率是拆借市场的资金价格,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也是整个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它能够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关系。

股票种类:1.按股东承担风险和享有收益的大小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2.按票面是否记载股东姓名分为记名股和无记名股3.按是否在股票票面上载有一定金额分为票面额股和无票面额股。

投资基金的概念: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投资基金管理,以风险分散原则为指导,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投资机构。

投资基金的特征:(1)集合投资(2)分散风险(3)专业理财(4)流动性强投资基金的种类:(1(2)按组织形式分类:签订基金契约的形式,发行收益凭证而设立的一种基金。

(3是以净资产的稳定、可观的收入及适度的成长为目标的投资基金。

具有双重投资目标,风险适中。

(4)按投资对像分类: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衍生基金、对冲基金、指数基金。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概述:(1(2)金融期货合约是指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包括价格、交割地点、交割方式)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

(3(4)金融互换: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相互交换资产的协议。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为实现资金融通而服务的经济实体。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货币信用政策,对金融机构实行监管,管理金融市场,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三)各类专业银行:是指有特定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主要包括:⒈开发银行2.投资银行3.进出口银行4储蓄银行5.农业银行6.不动产抵押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1.保险公司2.信托投资公司3.信用合作社4.租赁公司5.财务公司6.投资公司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形成的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格局.按其地位和功能大致分为四大类(一)金融体系的领导机构,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等。

(四)在中国境内开办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

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1)相同点:①都设立有中央银行及中央金融监管机构;②金融机构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③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比较庞杂;④金融机构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金融体制的变革不断进行调整的。

(2)不同点:①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政府,独立性较小,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都要服从于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②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制为主体,即使是股份制的金融机构,实际上也是以国有产权为主体;③中国商业银行总数不多,规范的专业银行也少,即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数量相对不足;④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地位突出,但政策性金融业务(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的运作机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资金―大锅饭‖体制的弊端;⑤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仍然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都在向混业制全能银行方向发展;⑥中国的专业银行发展缓慢,国外较为普遍的房地产银行、为中小企业股务的银行和消费信贷机构,在中国都未建立;⑦中国的保险业比较落后,保险机构不多,特别是地方性保险机构有待发展,保险品种少,保险业总资产和保费收入与中国经济总体规模、人口规模相比较显得太小;⑧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而中国金融法律不健全,由此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的不规范和无序竞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