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5m简支转连续箱梁计算书

4-25m简支转连续箱梁计算书

跨径25米、桥宽10米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纵向内力计算书
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第一测设室
2007年11月29日
一、设计依据
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08);
6、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Dr.Bridge系统--<<桥梁博士>>V3.1版;
8、交通部部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9、交通部现行的其他《规范》、《规程》、《办法》。

二、技术指标
1、路线等级:高速公路,按2车道计算;
2、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3、半幅桥面宽度:0.5米(护栏)+9米(行车道)+0.5米(护栏)=10米;
4、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5、桥孔布置:跨径4x25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桥;
6、温度荷载: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3.10.3取用
a、体系整体升温30度;
b、体系整体降温50度;
c、梯度温度(升温)
●顶板顶层处:16.4℃
●顶板顶层以下10厘米:5.98℃
●顶板顶层以下40厘米:0℃
d、梯度温度(降温)
●顶板顶层处:-8.2℃
●顶板顶层以下10厘米:-2.99℃
●顶板顶层以下40厘米:0℃
7、支座变位:按1cm计算;
8、护栏等级:内、外侧50厘米护栏;
9、本计算按直线杆系计算;
三、材料参数
1、混凝土:
a、主梁采用C50混凝土:
轴心抗压标准强度fck=32.4兆帕,抗拉标准强度ftk=2.65兆帕
弹性模量Ec=3.45×104兆帕。

容重2.6吨/立方米;
b、沥青混凝土铺装8厘米,容重2.3吨/立方米;
防水混凝土铺装10厘米,容重2.6吨/立方米;
c、防撞护栏、底座采用C40混凝土;
d、桥墩采用C40混凝土:
轴心抗压标准强度fck=26.8兆帕,抗拉标准强度ftk=2.4兆帕
弹性模量Ec=3.25×104兆帕。

容重2.6吨/立方米;
2、预应力钢材:15.20预应力钢绞线:
标准强度fpk=1860兆帕,弹性模量E p=1.95×105兆帕;
公称面积140平方毫米,15.20Ⅱ级松弛钢绞线束;
预制梁钢束张拉控制应力1350兆帕;
顶板负弯矩束张拉控制应力1320兆帕;
摩阻系数μ=0.17,孔道偏差摩阻系数k=0.0015,一端锚具变形δ=6毫米。

锚具:预应力钢绞线采用OVM型锚具或其它成型锚具。

3、普通钢筋
采用R235、HRB235钢筋。

4、伸缩装置:
桥台两侧均采用D80型伸缩缝装置,缝宽4厘米。

5、支座:待计算后确定。

四、结构形式及结构尺寸
1、主梁:
●主梁采用箱梁断面,梁高1.4米,预制梁宽为2.4米,现浇横向湿接缝用附加截
面模拟。

●标准断面顶板厚度为18厘米,梁肋处顶板厚25厘米,肋板宽度为18厘米,底
板厚度18厘米
●支点处断面顶板厚度为18厘米,梁肋处顶板厚25厘米,肋板宽度为25厘米,
底板厚度28厘米
●肋板和底板厚度变化段长度1.5米(均按线性变化)
2、上部具体尺寸见一般构造图。

3、钢束布置见附页。

正弯距钢束采用3φs15.20、4φs15.20、5φs15.20预应力钢绞线,负弯距刚束采用5φs15.20。

五、单元离散
●全桥共划分86个单元,87个节点。

●单元划分见附页。

●2、22、66、86号节点为竖向支撑,44号节点为固定支撑。

六、施工阶段划分
1、施工方案:
1-16号钢束为两侧张拉,18、19、21左端张拉,17、20、22为右端张拉(1-16
号刚束为正弯矩刚束,17-22号刚束为负弯矩刚束)。

2、计算中按9个施工阶段和1个使用阶段划分:
●第一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
a、浇注主梁混凝土(安装1-86(除21 22 43 44 65 66单元外));
b、张拉主梁正弯距预应力钢束1-16。

c、施加预制隔板和堵头板恒载
d、吊装主梁
施工时间:60天
预制端隔板:
中梁: 1.913*0.25*26=12.435KN
边梁: 1.4067*0.25*26=9.144KN
堵头板重量:
0.9004*0.08*26=1.873KN
●第二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
a、主梁吊装就位后,安装中支点单元21、22、65、66。

b、施加中隔板恒载
c、第2、第4支点两侧各8.5米范围内单元附加截面计入自重
d、堵头板与中隔板间均布恒载
施工时间:15天
现浇中隔板: .
中梁: 3.0365*0.35*26=27.362KN
边梁: 1.9685*0.35*26=17.913KN
堵头板与中隔板间均布恒载(每延米)
0.9004*26=23.41KN
●第三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
a、张拉顶板负弯距刚束17-18、21-22。

b、第2、第4支点两侧各8.5米范围内单元附加截面参与受力。

施工时间:5天
●第四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
a、安装中支点单元43、44。

b、施加中隔板恒载
c、第3支点两侧各8.5米范围内单元附加截面计入自重
d、堵头板与中隔板间均布恒载
施工时间:15天
现浇中隔板:
中梁: 3.0365*0.35*26=27.362KN
边梁: 1.9685*0.35*26=17.913KN
堵头板与中隔板间均布恒载(每延米)
0.9004*26=23.41KN
●第五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
a、张拉顶板负弯距刚束19-20。

b、第3支点两侧各8.5米范围内单元附加截面参加受力。

施工时间:5天
●第六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
a、施加现浇端隔板恒载
b、其它单元附加截面计入自重
施工时间:15天
现浇端隔板:
中梁: 0.5618*2*0.25*26=7.303KN
边梁: 0.5618*0.25*26=3.652KN
●第七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
a、其它单元附加截面参与受力
b、第2支点、第3支点、第4支点双支座转换为单支座,完成体系转
换。

施工时间: 5天
●第八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施工防水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铺装及护栏底座混凝土,安装护栏等设施
施工时间:180天
10厘米防水混凝土铺装重(每延米):
中梁: 3.45*0.1*26=8.97KN
边梁: 3.275*0.1*26=8.515KN
8厘米沥青铺装重(每延米):
中梁: 0.08*3.45*23=6.348KN
边梁: 0.08*2.775*23=5.106KN
护栏重量(总重10KN) (每延米):
中梁: 10/10*3.45=3.45KN
边梁: 10/2=5KN
合计:
中梁: 8.97+3.45+6.348=18.768KN
边梁: 8.515+5+5.106=18.621KN
●第九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空阶段
施工时间:1500天
●使用阶段
七、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铰接板梁法和杠杆法计算:计算过程见《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书》
2、横向分布计算结果
八、冲击系数计算
输出结果见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书
九、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正截面强度验算
见主梁承载能力组合Ⅰ
计算结果:均满足强度要求。

十、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抗裂验算:
●正截面抗裂:
长期效应组合下
δlt-δpc≤0 (MPa)
短期效应组合下
δst-δpc≤0.7f tk =0.7×2.65=1.855 (MPa)
●斜截面抗裂:
短期效应组合下
δtp≤0.7f tk =0.7×2.65=1.855 (MPa)
应力值见附表,且均满足规范要求。

十一、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应力验算:
1.持久状况使用阶段:
●正截面
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
δc≤0.5f ck =0.5×32.4=16.2 (MPa)
受拉区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
δp(MPa)≤0.65f pk =0.65×1860=1209 (MPa)
●斜截面
混凝土主压应力
δcp≤0.6f ck =0.6×32.4=19.44 (MPa)
2.短暂状况施工阶段:
●正截面
受压区混凝土边缘压应力
δcc≤0.7f ck=0.7×32.4=22.68 (MPa)
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应力值见附表,主截面按照A类构件计算,附加截面按照B类构件计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