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规划设计说明书

建筑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背景资料(一)、地理位置宝隆金香苑规划设计项目位于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市。

白族自治州地处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州,南靠普洱市、市,西与市、怒江州相连,北接市。

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二)、用地条件用地现状较规整,为近长方形,总用地面积3343.12㎡,地形较为平整。

南面为次纬二路,西侧为规划北三路。

(三)、功能要求依据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本项目为商住楼,一层为商业用房,二层及以上为住宅,并设计有地下机械停车场。

(四)、设计依据由建设方提供的用地地形图和场地的道路红线等资料由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中华人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50180-9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50220-9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CJJ83-9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住宅设计规》GB50096-1999,《住宅建筑规》GB50368-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67-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100-9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GB50038-2005,《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二、规划思考及定位1、本项目用地西靠苍山,东临洱海,人居环境优越,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形成生态自然的居中空间。

2、如何与周边环境,周边项目协调,形成完善的城市空间,。

3、如何在尽量不破坏周边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打造一个集优越景观与精致建筑为一体的高品质小区。

三、规划设计整个项目占地3343.12㎡,项目较小,本着大盘做气势,小盘做精致的原则:只有将更多的细节做好,从市场需求,从户型合理性上下功夫,整个楼盘的品质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1.用地位于城市边缘,远离喧嚣又融予山林,在满足总的建筑面积要求的同时,尽量做高建筑以留出更多的空地,营造较多的绿色空间,实现小区部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自然交融。

2.通过畅通的道路设计,使得居住小区更加的舒适和便利,方便小区居民生活和娱乐。

建筑立面的设计在运用现代特色的同时,注重细节的设计,使得建筑外部效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使该地块成为城市发展的活力点。

四.建筑单体设计(一)、建筑风格此次的建筑设计中我们采用现代风格的建筑外观,力图打造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高品质小区。

在运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通过精致的建筑细部设计,以及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和暖色调的主题色彩,营造一个清新舒适的居住小区。

(二)、户型特点北侧11层的住宅,每个户型面积约120平方米。

南侧为15层的小户型高层住宅,每户住宅面积约30平方米。

五、交通流线分析1、车行系统:小区道路设计为4m,在规划上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并结合市政道路,合理安排车辆出入口。

小区道路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连通,呈环状布置,通达性较好。

2、步行系统:小区步行系统与部消防车道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步行交通体系。

一层商铺前设置宽度为3m的步行道路,方便顾客。

3、停车:设计面积为2584.47㎡的地下机械停车场。

六、景观绿化设计(一)、景观创作思想景观设计是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景观多为单纯的种树行为,缺少文化气质,同时与建筑的互动性较差。

为此我们更多的考虑景观的可达到性与可参与性,在其设计的理念上强调生活的体验性和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

(二)、景观设计在小区绿化方面,采用在道路两侧种植大乔木做行道树,在小区入口处规划较集中的宅前绿地,并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优美住宅环境。

商业用地前营建精品小花园,并有景观小品点缀其间,优美舒适。

七、公共配套设施1、由于楼盘规模相对较小,部未单独设置幼儿园,考虑就近使用,保证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住宅底层局部设置少量生活休闲设施,方便居民生活需要。

八、竖向设计1、竖向规划设计原则上符合周边道路的市政规划,与道路的竖向和周边原有建筑相结合,原则上沿原有道路部分场地标高比道路标高高45cm。

2、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用地现状,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满足排水管道埋设要求,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规和标准。

3、结合场地地形特点,总体上因地制宜,因坡就势,在地面和道路竖向规划上有利于排水。

4、建筑物室标高根据规划场地路网竖向高程合理确定,一般稍高于室外地坪。

九、经济技术指标1、总用地面积: 3343.12㎡2、总建筑面积:15916.5㎡地上建筑面积:13332.03㎡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2584.47㎡3、容积率:3.994、建筑占地面积:1203.57㎡5、建筑密度:36%6、绿化率:35.09%7、停车位:96个十、消防、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消防规划1、根据《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I-82的规定,城镇消防责任区面积宜为4-7km2,其布局应保证消防队尽快到达火场,即以接警起五分钟到达责任区最不利点。

2、所有建筑均保证留足消防通道,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均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以便于消防车辆能在最短时间到达每一地段。

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消防规,留出足够防火间距,同时利用绿地、道路作为防火隔离带。

3、小区消防水源为消防栓。

消防给水管网规划成环状,消防栓沿道路边敷设,消防栓间距不宜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宜超过150m,消防栓应保证有足够的水压。

4、消防站应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群众的防火知识宣传。

作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减少和杜绝火灾隐患,并配合消防队做好消防灭火工作。

5、小区环路交通道路与消防车道合用,为单向行驶系统,道路宽度≥4m。

设有两个消防出入口。

(二)、抗震规划1、规划目标及措施:市地震基本裂度为八度区,按国家标准属于设防地区。

规划要求严格执行抗震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保障要害系统不受或少受破坏,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路网密度,以利于人、车流的快捷疏散。

(2)、控制好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面积只许扩大,不得减少。

(3)、规划区建筑应按抗震有关规执行,在建筑布局时充分考虑抗震措施、抗震分析及施工质量,增强结构抗御地震的能力。

对于生命线工程如道路、水电、通信、管道等设施应提高一级设防。

2、避震疏散(1)、避震疏散场地:本着就近、安全、方便的原则,疏散场地半径0.5-1.0km。

当遭遇到小于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影响时,一般离住宅较近的空地、道路两侧经抗震加固或抗震设防的建筑物都可作为临时疏散场所,不需要统一组织疏散,当遭遇到相当于基本烈度八度或八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时,要提前组织好疏散。

(2)、疏散道路:规划所确定的主、次干道分别作为避震疏散道路,应注意干道两侧房屋倒塌造成有效宽度减少的影响,疏散道路主要作用于震前、震后进行人员疏散及消防、求援车辆的通行。

(3)、避震场所:避震场所在震后是抢险救灾的主要活动场所,使疏散人员临时避难,生活区是食品物资集中分发、抢救伤员、医疗救治的场所,一般以公园绿地为主。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划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地质环境,尽最大可能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保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对小规划区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2、新建工程项目应进行危险性评估,避让不良地质,消防地质灾害隐患。

3、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用地的已建工程应及时治理,保障安全。

十一、环保环卫规划(一)、环境保护规划1、规划原则与目标:坚持片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原则,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区域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在不断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质量。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省环境保护条例》,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弃物严格按有关条例执行。

2、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小区地面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规划区建设污水排放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所有排水管道按分流设计、施工,为雨污分流创造必要的条件。

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小区未来的大气环境质量仍以尘类(大气降尘、烟尘)的污染为主,因此防治尘类的污染是防治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

推广使用煤气以改变居民生活燃料结构,推行使用液化气是控制居民生活、饮食服务行业等小炉、灶产生的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加强小区卫生管理,配合文明小区的建设,严禁乱堆乱倒。

定点放置垃圾桶,按期安排清运车,垃圾清运率要求达100%。

污水统一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就近市政污水管网。

小区的固体废弃物纳入城区垃圾处理场一并处理。

(二)、环卫规划1、垃圾量预测:根据规划经验值,人均垃圾量约为1.8公斤/人·日。

城市粪便每人每日产量预测为1.25公斤/人·日,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

2、环卫事业发展规划:(1)、生活垃圾收运规划:小区生活垃圾开始密闭化并分类收集,实行分类收集储放,小区按服务半径50m为标准设置如干垃圾收集箱,每个占地面积1m2。

根据垃圾产量进行垃圾清运车辆配置,垃圾由清运车直接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2)、粪便处理规划:公共厕所集中设置于会所,公厕所收集之污水进入小区污水管道,与居住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化粪池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3、厨房设置排油烟系统。

十二、节能设计小区节能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及国家的相关节能标准进行规划:1、总平面规划上,综合考虑朝向、风向的关系,力求达到自然通风良好,日照充足,加强通室风及和蓄热。

2、小区规划上,对建筑外维护结构和材料进行了节能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墙体。

提高建筑物室热环境综合指标。

3、综合考虑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窗墙面积比和体形系数,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综合节能指标。

十三.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JGJ50-2001进行设计。

针对本小区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以下小区设施及建筑物进行无障碍设计:1、居住小区道路的人行道无障碍设计;2、公共绿地及小广场的无障碍设计;3、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