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又改)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又改)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运用反复叙事表现小女孩的可怜,凸显其悲惨命运的方法。

2、运用反复叙事的方式,尝试描写,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引入学文生: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了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信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为她哀叹、难过。

可是课文最后却写道——(出示相关文字,引导学生齐读)“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然而,这些美丽的东西和幸福,都只是想象而已,只存在她擦燃那一根根火柴的瞬间。

二、合作讨论,关注写法1、师引读表格内容,生进行此文段的回顾。

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填写的表格。

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小组讨论:在这几个自然段中,有一段这样的句子:“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而不让她擦一次就能看到所有渴望的景象呢?师:作者反复地叙述小女孩擦火柴的情景,一次次地看到美妙的景象,又一次次地破灭希望,现实与幻想形成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突出了小女孩无比悲惨的生活,另一方面,能更激起读者对阅读的期待,小女孩的命运究竟会如何,更能让人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

(板书:反复叙事)3、拓展浏览,感悟品析师:反复叙事这种写作手法,其实在很多故事中都可以找到。

(1)《海的女儿》安徒生的另一篇《海的女儿》故事讲到五位公主浮出水面后的感受,就运用了反复叙事的手法,我们一起来读读看看:现在最大的那位公主已经到了十五岁,可以升到水面上去了。

当她回来的时候,她有无数的事情要讲:不过她说,最美的事情是当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在月光底下躺在一个沙滩上面,紧贴着海岸凝望那大城市里亮得像无数星星似的灯光,静听音乐、闹声、以及马车和人的声音,观看教堂的圆塔和尖塔,倾听叮当的钟声。

正因为她不能到那儿去,所以她也就最渴望这些东西。

啊,最小的那位妹妹听得多么入神啊!当她晚间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望的时候,她就想起了那个大城市以及它里面熙熙攘攘的声音。

于是她似乎能听到教堂的钟声在向她这里飘来。

第二年第二个姐姐得到许可,可以浮出水面,可以随便向什么地方游去。

她跳出水面的时候,太阳刚刚下落;她觉得这景象真是美极了。

她说,这时整个的天空看起来像一块黄金,而云块呢——唔,她真没有办法把它们的美形容出来!它们在她头上掠过,一忽儿红,一忽儿紫。

不过,比它们飞得还要快的、像一片又自又长的面纱,是一群掠过水面的野天鹅。

它们是飞向太阳,她也向太阳游去。

可是太阳落了。

一片玫瑰色的晚霞,慢慢地在海面和云块之间消逝了。

又过了一年,第三个姐姐浮上去了。

她是她们中最大胆的一位,因此她游向一条流进海里的大河里去了。

她看到一些美丽的青山,上面种满了一行一行的葡萄。

宫殿和田庄在郁茂的树林中隐隐地露在外面;她听到各种鸟儿唱得多么美好,太阳照得多么暖和,她有时不得不沉入水里,好使得她灼热的面孔能够得到一点清凉。

在一个小河湾里她碰到一群人间的小孩子;他们光着身子,在水里游来游去。

她倒很想跟他们玩一会儿,可是他们吓了一跳,逃走了。

于是一个小小的黑色动物走了过来——这是一条小狗,是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小狗。

它对她汪汪地叫得那么凶狠,弄得她害怕起来,赶快逃到大海里去。

可是她永远忘记不了那壮丽的森林,那绿色的山,那些能够在水里游泳的可爱的小宝宝——虽然他们没有像鱼那样的尾巴。

第四个姐姐可不是那么大胆了。

她停留在荒凉的大海上面。

她说,最美的事儿就是停在海上:因为你可以从这儿向四周很远很远的地方望去,同时天空悬在上面像一个巨大的玻璃钟。

她看到过船只,不过这些船只离她很远,看起来像一只海鸥。

她看到过快乐的海豚翻着筋斗,庞大的鲸鱼从鼻孔里喷出水来,好像有无数的喷泉在围绕着它们一样。

现在临到那第五个姐姐了。

她的生日恰恰是在冬天,所以她能看到其他的姐姐们在第一次浮出海面时所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海染上了一片绿色,巨大的冰山在四周移动。

她说每一座冰山看起来像一颗珠子,然而却比人类所建造的教堂塔还要大得多。

它们以种种奇奇怪怪的形状出现;它们像钻石似的射出光彩。

她曾经在一个最大的冰山上坐过,让海风吹着她细长的头发,所有的船只,绕过她坐着的那块地方,惊惶地远远避开。

不过在黄昏的时分,天上忽然布起了一片乌云。

电闪起来了,雷轰起未了。

黑色的巨浪掀起整片整片的冰块,使它们在血红的雷电中闪着光。

所有的船只都收下了帆,造成一种惊惶和恐怖的气氛,但是她却安静地坐在那浮动的冰山上,望着蓝色的网电,弯弯曲曲地射进反光的海里。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海的女儿》,勾画出体现反复叙事手法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作用。

师:通过依序描写五位姐姐浮出海面的所见所感,更能凸现出海面的新奇,从而引出后面小女儿出海的强烈愿望。

(2)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再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师:《三顾茅庐》大家更熟悉了中,作者也用了反复叙事的手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找一生读写出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诚意。

师:反复叙事它的特点,发现了吗?(叙述结构相似或相同,内容却在发展。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反复叙事,描写练习师:作家们运用反复叙事的手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强化了自身的表达,让读者在阅读中兴致勃勃。

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样的写法,为我们的表达增添色彩。

合作练笔:以《老师来了》为话题,根据生活中的所见,小组讨论想象三次值日生在课前叫“老师来了”可能出现的情景,注意反复的是相同的结构,每次的内容应该有合理的发展。

上课铃已经响了两分钟了,老师却迟迟没有来。

这时值日生,同学们。

老师的身影还没有出现,又过了一会,值日生,同学们。

时针又悄悄走了两圈,。

合作要求:1、围绕本次练笔话题,讨论三个不同的情景,情节要有变化和发展。

2、完成表达练习后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并评价,选取一位同学的练笔准备展示。

评价标准:1、表达清晰,语句通顺。

2、运用反复叙事的手法。

3、展开合理的想象来设定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简介作者,推荐经典师小结: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

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

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反复叙事结构相似内容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