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域产业结构空间差异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县域产业结构空间差异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二 ;三 >二 >一 。
2.1 产业结构模式相同在空间分布上趋于集中
在 4 种产业结 构模式中 , 昆明市 各县 (区) 域的产业结构模式主要为 :二 >三 >一型 , 2005 年二 >三 >一型 有 6 个 县 (区) 域 , 到 2009 年
后 , 为 7 个 县 (区) 域 (见表 1);在空 间分 布 上 , 2005 年二 >三 >一型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安
类 型 一 >三 >二 二 >三 >一
三 >一 >二 三 >二 >一
表 1 2005 ~ 2009 年昆明市各县 (区) 域产业结构变化表
2005 年
2009 年
禄劝县
五华区 、 呈贡县 、 晋宁 县 、 富 民县 、 安宁 市 、 嵩明县
五华区 、 呈贡县 、 晋宁县 、 富民县 、 安宁 市 、 嵩明 县 、 东川区
∑K j, tBj , t
W = j=1 n
,
U
=
j=1 n
∑Bj , t
∑Kj , 0Bj , t
j=1
j =1
n
∑Bj , 0
j=1
由以上公式可知 , 若 Gi 越大 , L 大于 1 , 区
域增长快于所在上级区域 ;若 Pi 越大 , W 大于 1 ,
区域产业结构比较好 , 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
大 ;Di 较大 , U 大于 1 , 区域内各产业 部门总的 增长势头大 , 具有较强竞争力 。
1.3 数据处理与数据来源
笔者以 2005 年为基期年 , 2009 年为终期年 , 利用 《云南省统计年鉴》 中昆明市 5 区 、 8 县 、 1 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和第一 、 二 、 三 产业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偏离 ———份额分析法 偏离 ———份 额分析 模型 首 先是 由 CREAMER
(1943)[ 1] 提 出 的 , 之 后 经过 DUN 、 Perloff 、 Lampard 、 Muth[ 2] 等人相 继总结并 逐步完善 而成 。 偏 离 ———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科学 、 地里学等中得到 广泛应用[ 3] , 是注重实效的研究方法[ 4] 。该方法 主要是 把区 域经济 的变化 看作 为一 个动 态的过 程[ 5] , 并将其区域所在的大区或者整个国家的经
济发展作为参照系来进行研究 , 将区域自身的经 济总量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动分解为 3 个分量[ 6-7] ,
既份额分量 、 产业结构偏离分量 、 竞争力偏离分
量 ;进 而对研 究区 产业 结构 的空间 差异 进行 分 析[ 8] , 评价研究区经济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 。
1.2 偏离 ———份额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区域 i 在经历了时间[ 0 , t] 之后[ 9] , 经济总量
〔关键词〕 昆明市县域 产业结构 空间差异 偏离 ——— 份额分析 DOI :10 .3969/ j .issn .1004-910X.2012 .03.011 〔中图分类号〕 F129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县域作为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 , 其经济发 展水平能体现一个地区综合实力 ;产业结构演变 则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云南位于西南边陲 , 经济 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经济 、 文 化 、 交通中心 , 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辐射 、 带动作 用 ;昆明市县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 产业结构空 间的差异性对昆明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 文利用偏离 ———份额分析模型 , 以昆明市县域尺 度为研究对象 , 并试图找出昆明市县域产业结构 空间差异 , 提出解决建议 , 对促进昆明市经济社 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b′ij
=bi
j,
0·B B0
j
,
0
(j =1 , 2 …, n)
(3)
这样 , 在[ 0 , t] 时段内区域 i 第 j 产业部门的
增长量 Gij 可以分解为 Nij 、 Pij 、 Dij 3 个分量 , 其表
达式为 :
Gij =N ij +Pij +Di j
(4)
Nij =b′ij·Rj
(5)
产业部门增长相对于上级区域标准所产生的偏差 ,
此值愈大 , 该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
愈大 。
Dij =bij , 0·(rij -Rj)
(7)
Dij为竞争力 分量 , 指区域 i 第 j 产业部门增
长速度与上级区域相应部门增长速度引起的偏差 ,
此值越大 , 该产业部门竞争力越大 , 对该区域经
— 83 —
第 3 期(总第 221 期) 2012 年 3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3(General , No.221) Mar.2012
宁市 、 呈贡县 、 晋宁县)及中部 (五华区 、 富民 县 、 嵩 明县), 2009 年之后 , 在空 间分布上增加 了东北部的东川区 。 2005 年三 >二 >一型有 4 个 县 (区)域 , 到 2009 年之 后 只 有 3 个 县 (区) 域 ;2005 年 在空 间分 布上 呈现 出 , 以 中部 偏南 (盘龙区 、 西山区 、 官渡区) 为主及东北部的东川 区 , 到 2009 年之后三 >二 >一型产业结构模式仅
为:
收稿日期 :2011 — 10 — 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41071100 , 4086100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项目编号 :NCET-10-0908)。 作者简介 :杨艳俊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 骆华松 , 通讯作者 , 云南师范
经济总规模量 , 以Bj , 0 、 Bj , t 表示上级区 域基期年 和终期年第 j 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 则有 :
区域 i 第 j 个产业部门在[ 0 , t] 时段内的变化
率为 :
rij
=b ij,
t -bij , 0 bij , 0
(j =1 , 2 … , n)
(1)
区域所在上级区 j 产业部门[ 0 , t] 内的变化率
〔摘 要〕 利用偏离 ——— 份额分析模型对昆明市各县 (区) 域 GDP 及第一 、 二 、 三 产业数据进 行分 析 , 结果表明 :昆明市各县 (区) 域具有相似产业结构模式的县 (区) 域趋于集中 ;昆明市各县 (区) 域 经济增长中第三产业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盘龙区 、 官渡区 、 西山区 、 宜良县 、 石林县 , 第二产业对 经济 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五华区 、 东川区 、 安宁市 、 呈贡县 、 晋宁县 、 富民县 、 嵩明县 , 第一 、 第 三产 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禄劝县 、 寻甸县 ;昆明市各县 (区) 域经济发展可分为发展绝对 优势 区 、 发展优势区 、 发展平衡区 、 发展劣势区 4 种类型 , 本文对不同发展类型 , 提出了发展建议 。
0 0
,
Kj ,
t
=bBijj,,
t t

i
区域
j
部门在基期
与终期占同期所在上级区域相应部门的比重 , 则 i
区域对于所在上级区域的相对增长率为 :
bt L =bB0t =W·U
B0 W , U 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
指数 , 其分解如下 :
n
∑Kj , 0 ·Bj , t
j=1
n
n
∑K j, 0 · Bj , 0
Bj,
t -Bj, Bj , 0
0
-
∑n
j =1
b ij,
0
Bj,t
-Bj , 0 B0
(10)
∑ ∑ n
n
Di = bij , 0(rij -Rj)=bi , t -
j=1
j=1
bij , 0
Bj , t Bj , 0
(11)
Gi =bi , t -bi , 0
(12)
若K j , 0
=bBijj,,
3 偏离 ———份额模型结果与分析
3.1 昆明市各县(区)域 GDP 偏离 ———份额分析 利用偏离 ———份额分析模型对昆明市 14 个县
(区)域 2005 ~ 2009 年期间各县 (区)域 GDP 及 三次产业产值进 行了增长分量 、 产业结构分量 、 竞争力分量 、 总偏移量测算 , 得出表 2 中的数据 。
产值 , 以县 (区) 域为研究区 , 云南省作为上级
区域 , 通过偏离 ———份额分析模型对昆明市各县
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
在对数据选取时 , 笔者考虑到研究区与所选
上级区域数据进行有效对接 , 故选择了偏离 ———
份额分析模型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产
值。
2 昆明市 县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在昆明市各县 (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中 ,
寻甸县 、 石林县 、 宜良县
寻 甸县 、 石 林县 、 宜 良县 、 禄 劝县
盘龙区 、 西山区 、 官渡区 、 东川区
盘 龙区 、 西 山区 、 官 渡区
2.2 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比例较大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 2005 年以第二产业为主
导的产业结构有 6 个县 (区)域 , 占总县 (区) 域 42.86 %, 到 2009 年之后 , 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的产业结构模式增加到 7 个县 (区)域 , 占总县 (区)域的 50 %, 且有上升的空间 , 说明昆明市 各县 (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
Nij为区域增长份额 , 指 j 产业部门所在上级
区域总量按比例分配 , 区域 i 的 j 产业部门规模发 生的变化 , 也就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