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归的炮制

当归的炮制

当归的炮制08中现2班罗灵健0806506213[摘要] 通过对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总结了当归历代炮制演变轨迹及现代全国各地炮制概况。

自南北朝开始,经历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文献记载的当时炮制方法有25种之多,其中以酒制法应用广泛;经过历代医家由浅入深、逐渐变化的认识过程,逐渐形成了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目前全国各地主要沿用了清炒和酒炒法,其它方法虽有沿用,但已不是主流。

[关键词]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一 . 历史沿革1 当归古代炮制概况1.1净制与切制当归的净制首见于南北朝时期雷敩的《雷公炮炙论》[ 3 ] ,要求“先去尖并头光硬处一分已来”;此外,还有“去芦头”、“去芦洗净砂土”、“去芦须”、“去苗”、“去芦尾”等。

洗也有特殊要求的,宋代《洪氏集验方》[ 4 ]要求用“温水洗”。

当归的切制首载于唐《千金翼方》[ 5 ] ,要求“切”,但没有具体规格。

宋《太平圣惠方》[ 6 ]要求“剉”,宋《苏沈良方》[ 7 ]则要求“薄切片子”,《洪氏集验方》[ 4 ]也要求“薄切”,这种薄切的要求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中国药典和多数省市地区的炮制规范都要求“切薄片”。

1.2炮制当归自《刘涓子鬼遗方》[ 2 ]首载“炒”后,历代在沿用的基础上均有发挥,从南北朝到清末,历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25种之多,有常温处理的,有加热处理的;有用辅料的,也有非辅料处理的;热处理的方式主要有清炒、辅料炒(辅料有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蒸、煮、煨、煅等;所用的辅料主要有酒、醋、盐、米、米泔水、生地汁、吴茱萸、芍药汁、姜汁、黑豆汁、童便、土等。

其中酒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辅料,酒制主要有“酒浸”、“酒洗”、“酒炒”、“酒焙”、“酒蒸”、“酒煮”、“半酒半醋炒”等方法,“酒制”的方法不仅历代应用最多,而且经过历代的衍变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中国药典和多数省市的炮制规范均收载了“酒当归”的制品。

2 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当归在南北朝至清代的炮制发展过程中,医家对当归炮制方法的认识经过了由浅入深、逐渐变化的过程,形成了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

当归的入药理论。

当归传统按“头、身、尾”3部分分别入药,具有不同的药用特点。

最早记载见于《雷公炮炙论》,雷敩曰:“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归尾”。

随后历代医家对此有相同的看法,如“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 12 ]。

”“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 11 ]“身养血,尾破血,全活血。

”[ 22 ]类似记载屡见于历代医著中,形成了当归的传统入药理论,甚至沿用至今,虽然中国药典规定以全归入药,但有部分医家仍沿用传统理论,将当归分为“归头”、“归身”、“归尾”几部分,根据病情,辨证用药。

至于“归头”、“归身”、“归尾”的作用,历代文献记载多有相悖之处,认识并不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3 当归现代炮制概况当归入药炮制经过历代传承,现行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酒炒”等。

《中国药典》2005版仅收载了“酒炒”方法,入药也不分头、身、尾3部分,而是用“全归”入药。

各省炮制规范中,酒当归的黄酒用量多为每100斤药材用10斤,部分用酒量在10~20斤,个别几个省份采用白酒,用量为5斤和10斤。

但部分省市和地区由于习惯用药的不同,除了“清炒”、“土炒”炮制方法外,还有油炒、蜜炒、酒拌、酒洗、炒炭等方法,并且将头、身、尾3部分分开入药。

二.饮片功效,化学成分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自古以来,一直用作妇科之药,随着当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深入,药用范围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1 对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发现,当归挥发油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中性挥发油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症有明显保护作用;阿魏酸有抑制肝合成胆固醇,降低血脂的作用;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对血管壁来说,具有保护内膜不受损伤的作用,使脂质在动物脉壁的进入和移出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也不利于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于血管壁上,其降胆固醇作用可抑制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同时阿魏酸又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阻止附壁血栓形成,这样使得当归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当归醇提取及阿魏酸钠注射液能使羊角拗甘甙及哇巴因中毒所致的心律异常校为正常节律,同时当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心律失常也有保护作用;当归多糖[APS]可直接或间接地刺激造血诱导微环境中的骨髓巨噬细胞[BMMM]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上促进造血调控因子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髓系多向性造血祖细胞(CFU-Mix), 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的增殖分化,同时当归的抗贫血作用可能与所含的维生素B12、烟酸、叶酸、亚叶酸有关;当归及当归一附子注射液对减压和常压急性缺氧动物具有降低耗氧量,耗氧速及增强动物对缺氧耐受性的作用,能改善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当归的这些作用,部分已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2.2 镇痛、抗炎、抗菌、抗辐射和抗损伤作用当归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AA 代谢和血小板5-HT 释放,有温和的镇痛作用,对于偏头疼、痛经等都有明显止痛效果;当归也可用于治疗急性肾炎、胃溃疡、浅表静脉炎、肩周炎等症;酚性油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它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口服当归也可作为X 射线检查病人或接触X 射线者的保健饮品,有利于减轻X射线接触者免疫造血功能下降的弊端,提高疗效;同时有报道当归对β-淀粉样蛋白血致PCl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3 免疫功能增强作用当归水提取物对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当归中性油、总酸有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其中总酸既有提高机体免疫作用,又有促进体液免疫的功能;当归多糖具也有明显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调节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且又抗补体作用;当归有很强的诱生干扰素作用,促进ConA 刺激的T 淋巴细胞产生IL-2,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有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对正常小鼠、肿瘤小鼠和X 射线照射的肿瘤小鼠的外周血T、B淋巴细胞数量有明显影响。

2.4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当归多糖(95%)(APS),适当的剂量能防止口服酒精引起的腺黏膜出血,以及随之引起的髓过氧化酶(MPO)增加,这种酶能阻止发炎和嗜中性白细胞渗入;SOD 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它能有效地清除超氧自由基,有实验表明,当归注射液能有效地清除超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SOD 活性,减少内源程序性SOD 的消耗,从而降低MAD 的水平,但当归注射液使更年期大鼠血SOD活性增加及抗脂质过氧化的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另外还有利胆保肝、松弛平滑肌、美容等作用。

随着近年来,对当归进一步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绩,在药用领域中推出了一批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当归还可用于制作盆景,点缀家居,陶冶性情,增加生活乐趣,目前还有用其制作药枕,既是保健品,又是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1 当归的化学成分1.1 挥发油挥发油是当归的重要组成成分,含量约为0.4%,包括中性油,酚性油和酸性油三种。

主要成分A 中性油成分,含量最高,约占总油的88%,主要有藁本内酯、川芎内酯、亚丁基苯酞、当归酮、新当归内酯、松柏醇阿魏酸酯、邻羧基苯正戊酮、佛手柑内酯等约19 种。

B 酚性油成分主要有对甲基苯甲醇、5- 甲氧基-2,3- 二甲苯酚、苯酚、邻甲苯酚、对甲苯酚、愈创木酚、2,3- 二甲苯酚、对乙苯酚、间乙苯酚、4-乙基间苯二酚、2,4- 二羟基苯乙酮、香荇芥酚、异丁香酚、香草醛等。

C 酸性油成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壬二酸二甲酯、癸二酸二甲酯、樟脑酸二甲酯、邻羧基苯正戊酮等。

1.2 有机酸主要包括阿魏酸、丁二酸、邻苯二甲酸酐、茴香酸、癸二酸、烟酸等。

1.3 其他成分如尿嘧啶、腺嘌呤、胆碱、蔗糖、果糖、葡萄糖,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E17 种氨基酸及20 余种微量元素。

三炮制工艺(不同的炮制品)当归自《刘涓子鬼遗方》[ 2 ]首载“炒”后,历代在沿用的基础上均有发挥,从南北朝到清末,历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25种之多,有常温处理的,有加热处理的;有用辅料的,也有非辅料处理的;热处理的方式主要有清炒、辅料炒(辅料有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蒸、煮、煨、煅等;所用的辅料主要有酒、醋、盐、米、米泔水、生地汁、吴茱萸、芍药汁、姜汁、黑豆汁、童便、土等。

其中酒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辅料,酒制主要有“酒浸”、“酒洗”、“酒炒”、“酒焙”、“酒蒸”、“酒煮”、“半酒半醋炒”等方法,“酒制”的方法不仅历代应用最多,而且经过历代的衍变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中国药典和多数省市的炮制规范均收载了“酒当归”的制品。

当归古代的炮制工艺当归现代炮制工艺四.饮片的质量标准当归饮片作为多组分复杂体系,其化学成分经过炒炭以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如宋金春[9]报道,制炭后,阿魏酸含量显著降低,鞣质显著增加,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均有下降,加上药材品种、产地、加工、贮藏等因素的影响,其质量控制一直是当归炭饮片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对当归炮制品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饮片的性状鉴别,2005版《中国药典》上只是规定了酒当归饮片的性状,没有化学成分的鉴别方法,无法从化学组分的内在因素上鉴定当归炮制品以控制其质量,且对当归药材只规定了阿魏酸含量的限度,也不能代表整个药材的质量[10],同时市场上能形成商品的对照品数量较少,一味药多成分定量就成为质量分析的难点。

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在分析出的组分中尽可能多地选取含量测定对象,选择一个能代表某味药材的组分色谱峰, 然后再选择其他各味药材代表峰,并对代表峰与标准峰比值作一限度范围,即可对所要检测中药做出一个较好的定性定量,以此来控制制剂的质量[11]。

本文采用以阿魏酸单一对照品为基准对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测定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丁基酜内酯, 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Z-丁烯基酞内酯、levistolide A 10种成分以阿魏酸计的相对含量,这样可以全面控制当归炭饮片的质量,提高当归炭饮片质量控制水平,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当归炭饮片的生产、经营及鉴定提供了参考标准。

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 孙星衍(辑). 神农本草经[M ].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61.[ 2 ] 晋·刘涓子. 刘涓子鬼遗方[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15.[ 3 ] 南北朝·雷敩. 雷公炮炙论[M ].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86: 57.[ 4 ] 宋·洪遵. 洪氏集验方[M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0: 10.[ 5 ] 唐·孙思邈. 千金翼方[M ].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77.[ 6 ] 宋·王怀隐. 太平圣惠方[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57.[ 7 ] 宋·苏轼,沈括. 苏沈良方[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8.[ 8 ] 唐·孙思邈. 银海精微[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98.[ 9 ] 宋·王衮. 博济方[M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0: 14.[ 10 ] 金·李杲. 脾胃论[M ].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 11 ] 元·王好古. 汤液本草[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1956: 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