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水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
下图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为:A 盐酸;B BaCl2溶液;C NaOH 溶液;D Na2CO3溶液。
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2、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与电源负极线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变大、不变、变小)。
若1mol电子的电量为96500C,则用电流强度为100A的稳恒电流持续电解3分13秒,则在两极上共可收集到气体 mL(S.T.P)。
若保证电解后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不变,则可采取的方法是。
3、由MgCl2•6H2O晶体脱水制无水MgCl2时,MgCl2•6H2O晶体在气氛中加热脱水,该气体的作用是。
4、电解无水MgCl2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气体中冷却。
A H2B N2C CO2D O22、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1)指出制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②.(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3)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上述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最后晶态碘在里聚集。
3、下列各步反应A(HCl)→B(Cl2)→C(NaClO)→D(HClO)→E(CO2),其中不能直一步接实现的是A.A→B B.B→C C.C→D D.D→E4、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有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②NaOH溶液③KI溶液④饱和NaCl溶液A、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5、(2010扬州四模)氯碱工业的原料饱和食盐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铵根离子,在电解时会生成性质极不稳定的三氯化氮,容易引起爆炸。
(1)三氯化氮易水解,其水解的最初产物除生成氨气外,另一产物为。
(2)为除去饱和食盐水中的铵根离子,可在碱性条件下通入氯气,反应生成氮气。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工艺选择氯气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3)过量氯气用Na2S2O3除去,反应中S2O32-被氧化为SO42-。
若过量的氯气为10-3 mol/L,则理论上生成的SO42-为 mol/L。
(4)生产和实验中广泛采用甲醛法测定样品的含氮量。
甲醛和铵根离子的反应如下:4NH4+ + 6HCHO =(CH2)6N4H+(一元酸)+ 3H+ + 6H2O实验步骤如下:①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甲酸,应先除去。
可取甲醛b mL于锥形瓶,加入1滴酚酞,用浓度为C mol/L的NaOH 溶液中和,滴定管的初始读数V1 mL,当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V2 mL。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试样a mL,静置1分钟。
③再加1~2滴酚酞,再用上述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色,滴定管的读数V3 mL。
则饱和食盐水中的含氮量为 mg/L。
6、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5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色 Cl2具有还原性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Cl2具有酸性C 石蕊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D 淀粉KI溶液中变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7、(2011浙江高考)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mol/L) Na+ Mg2+ Ca2+Cl―HCO3―0.439 0.050 0.011 0.560 0.001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CaCO3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C.滤液N中存在Mg2+、Ca2+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 4.2 g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8、(2011浙江高考)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
已知: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3I2+6OH-=IO3-+5I-+3H2O;KI+I2 KI3(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
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
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
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
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3 B.AlCl3 C.Na2CO3 D.NaNO2(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2011漳州质检)纳米氧化镁具有特殊的热、光、电、力学和化学等性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图是利用海水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流程图。
(1)操作I后得到的母液中镁离子浓度为1.8×10 -3 mol•L -1,要使镁离子产生沉淀,溶液的pH最低应为。
(已知:Ksp[MgCO3]= 6.8×10-6,Ksp[Mg(OH)2]= 1.8×10-11)(2)利用MgCl2•6H2O制备无水氯化镁,需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原因是。
(3)反应I中CO(NH2)2与H2O反应生成CO2和NH3H2O,还发生另一主要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某科研小组研究反应I在温度为378K~398K时的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制备纳米氧化镁产率的影响。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实验编号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实验目的① 378 3 3:1 实验①和③探究实验②和④探究实验②和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② 378 4 4:1③ 378 3④ 398 4 4:1(5)右图为反应I的温度对纳米MgO产率(曲线a)和粒径(曲线b)的影响,请你归纳出温度对纳米 MgO 的制备有何影响的结论(至少写出一条):10、(2011丰台)工业上将纯净干燥的氯气通入到物质的量浓度为0.375mol/LNaOH溶液中得到漂水。
某同学想在实验室探究Cl2性质并模拟制备漂水,下图是部分实验装置。
已知KMnO4与盐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Cl2。
(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375 mol/LNaOH溶液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和。
(2)浓硫酸的作用是。
(3)装置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装置B中饱和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已知氯气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请简述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HCl气体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和文字说明)。
(5)实验时装置D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干燥部分没有褪色,放置一段时间后,纸条全部褪色。
该同学认为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试管下部Cl2的浓度大于试管上部Cl2的浓度所导致的。
请判断该解释是否合理,并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如需改进,请简述设计方案(若认为合理。
则此问可不作答)。
(6)氯元素含量为10%的漂水溶液355g,其中含NaClO的物质的量为 mol。
11、(2011泉州二检)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水综合利用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氯碱工业可生产的产品有NaOH、NaClO、盐酸等。
B.卤水经过蒸发结晶可直接得到较纯净的MgCl2•6H2O晶体C.直接加热MgCl2•6H2O可得到较纯净的无水MgCl2D.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MgCl2可制取金属镁12、(2011安徽联考)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装置,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试剂Y的名称:。
(3)已知: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气体,其为含氯氧化物。
可以确定的是C中含有的氯盐只有一种,且含有NaHCO3,现对C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存在两种成分:NaHCO3和;假设2:存在三种成分:NaHCO3和、。
②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试管、小烧杯。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 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