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2
区角分割、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 理性
• 活动区角划分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 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 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 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 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 的情绪。如果区角隔物过高、过实,则不 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 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
二、环境的内容及创设
• 幼儿园环境包括户外大环境和班级环境, 户外大环境包括园区外墙面、内墙面、走 廊过道、角落、洗手间和细节修补等这些 元素,组成了给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很重 要。 • 班级环境包括班级墙面、区域环境、心情 墙、自然角、家园栏等。
1、园区外墙面、内墙面
• 园区外墙面、内墙面整体色调和风格要体验统一、 美观,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墙面环境创 设要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其次,园区外墙面、内墙面在美观统一的基础上 要充分体现幼儿园的特色。 • 再次,园区外墙面、内墙面要充分体现其教育功 能。“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是我们的第 三位教师”,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经 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往往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 起到诱发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所以有时它的效 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幼儿园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2、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的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 是幼儿园课程的 一部分,在创设 幼儿园环境是, 要考虑它的教育 性,应使环境创 设的目标与幼儿 园教育目标一致。
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 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身心发展的特点 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 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 异,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 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 异,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 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 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你就能看到班级的主题墙总 是从标题→框架→大标题→小标题→完成,这是一 个积累、丰富的过程,也是体验成功的过程。
•小班
•大班
(2)墙饰在装饰美化的同时要成为 幼儿展示自我的窗口
• 教师把幼儿的作品巧妙地结合、利用,再 用鲜艳的底色进行衬托,使整个墙面显得 活泼而和谐。 • 这样的墙面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 用,而且成为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 的想法,自我展示的窗口。 • 一切与幼儿的成果、和幼儿有关的东西最 受家长的关注,当你看到家长们饶有兴趣 地看你布置的墙饰,你一定能从家长的关 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建立规则
• 在活动前提出规则;在自然中形成规则; 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 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创设和投放材料。 • 根据幼儿兴趣创设和投放材料。 • 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创设和投放材料。
幼儿园特色 ——名族风
过道
• 过道是幼儿、家长必经的地方,在过道的 布置上,特别要注意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同时也要引导家长参与,让过道环境与幼 儿、家长积极互动起来。
3、角落
• 角落是指一些相对狭窄、不太容易引人注 意的地方。 • 在幼儿园里总是有很多的角角落落,而幼 儿的天性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喜欢想 象的、喜欢变化的。 • 幼儿天性的展现和释放是有前提的:先要 有新颖和奥秘,才能诱发幼儿的好奇;有 刺激和空间,才能促进幼儿的想象 设幼儿园环境,不 仅要考虑幼儿园内 环境要素,同时也 要重视园外环境的 各要素,两者相结 合,协同一致地对 幼儿施加影响。
5、经济性原则
• 教师再环境过程中,可以请幼儿一起收集 废旧物品,并引导幼儿参与制作过程,为 幼儿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既 满足幼儿活动需要,又塑造了幼儿的“创 性”、“主动性”、“积极性”。
•
色彩粉嫩
低矮 家的感觉
知识性
幼儿自主创作
3、幼儿参与的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 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 过程。 教师让幼儿参与环境创 设,使幼儿由单纯的欣 赏者变成了计划者、参 与者,幼儿才能充分认 识到自己的能力,意识 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 当幼儿有了这种意识, 才能真正融入进去,真 正展示自己。
• • • • • • •
每一个不起眼的 角落里藏着一个 不同的小动物, 在成人眼里是那 么幼稚,却能给 幼儿一份很大的 惊喜。
• 幼儿的世界是多彩的、美丽的,在 幼儿园里,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 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 在角落的布置上应着重体现出童趣, 让幼儿喜欢,有愿意探索的愿望。 角落虽然不引人注意,但在布置时 也应考虑到整体环境,做到既有趣 又能和整体环境有机结合,浑然一 体。
7、区域环境
• 区域活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区角活 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它重在创设一 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受到了幼儿的普遍 欢迎。 •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引导 者、支持者,提供多层次、多递进的操作 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让幼儿在 这些材料中获取各种经验,满足不同幼儿 发展的需要。
空间利用
• 区角数量的适宜性 • 区角分割、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区角数量的适宜性
• 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确定学习 与游戏融合的区角活动,具体包括生活区、 语言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科学区、 建构区7个类别,具体数量从托班到大班逐 级递增。
• 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 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数量不宜设置 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 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饲养角” 等。 • 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本能够 独立进行区角活动,角区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 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 美工、科学等内容的区角,如:“音乐厅”、 “手工角”和“科学角”等。 •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 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角, 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海底 世界”、“宇宙探索”、“机械操作”等活动角; 在棋类区中增设军棋、象棋、五子棋等。
(3)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 动态化体现在墙面的创设的不是一成不变 的,我们应该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 同时应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开展不 断变化,还可以与季节变化、节日活动等 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事件相结合,可以 随时的变化、增减,可以是重新布置,也 可以是逐步地深入与丰富。
(4)环境与课程、教学、幼儿、家 长之间的多元互动,实现“环境” 与幼儿教师近距离的对话。
6、班级墙面创设
• 班级墙面创设是班级环境中最主要的,也 是面积最大的一块内容,我们每个班级的 教师要让走进班级的人,从班级的墙面创 设一眼就能看出班级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 看出教师的教学积累的能力等,所以这是 我们体现班级特色和教师特长的重要窗口。
(1)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
• 在色彩上应以色彩鲜艳的纯色为主,单纯 的色泽容易与幼儿产生共鸣、易于幼儿欣 赏、借鉴、理解和表现 • 同时要考虑画面的整体美,采用较大浅色 块支撑,可使画面既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 整体协调感,使环境更艺术化 • 在造型上,应以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 • 在内容上,要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 理要求的环境。 • 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 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
• • • •
划分的方法: 1、按颜色划分。 2、按实物划分。 3、按标牌和装饰物来划分。
• • • •
划分原则: 1、半开放原则。 2、定与不定原则。 3、渐进性原则。
材料投放
• 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 建立活动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 动 • 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需要,提供适 宜的环境和材料。
•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和活动照片等展示在班级墙面, 一定要注意布局的合理,进行美观的张贴,如幼 儿绘画的苹果,我们可以剪下来都贴在一颗苹果 背景上再进行战士,幼儿的手工“爱心”我们可 以张贴成一颗爱心的形状进行展示,这样又有整 体感又能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还有墙面上张贴的 照片一定要记得附上简短的照片说明,这样照片 才能更加生动。
4、洗手间
• • •
洗手间也可以对 幼儿进行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
• 洗手、入厕习惯, • 同时也可以渗透 • 节约、谦让的细节
5、细节修补
• 迎来一批幼儿又送走一批幼儿,环境、设 施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破损,对环境中 存在的破损、处理不了的污垢,开动脑筋, 采取特别的办法,将这些地方“变废为 宝”。 • 细节修补,其实是一个细节文化。教师切 不可因为好高骛远而忽略了身边的细节。 不要只看到其细小、不足的一面,更要看 到种种大事都依细节而存在;同时也要充 分考虑到细节的个性,在平时工作中做个 有心人,多积累素材,发挥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