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基础
和基础 知识。 8-9 第 第 提高分 什么是“六书”?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辨别常 二 二 析和正 用字的造字方法。 章 章 确运用 第 现行汉 四 字的水 节 平。 到 第 五 节 10- 第 第 11 三 三 章 章 第 一 节 到 第 四 节 掌握词 “他学英语很用功,坚持每天记住15个词 汇学、 汇。”这话对不对?为什么? 语义学 基础理 论和基 本知 识,能 够正确 的辨析 和解释 词义, 丰富自 己的词 汇,提 高用词 能力。
《汉语基础》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通常大多数人都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能胜任幼 儿教师工作,而中文课程的好坏相对不是十分的重要,对自己专业影响 不大。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往往能够做到工作热情高,专业技能好。但 是欠缺的一点就是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文化底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 包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单单从文学修养一个角度来判断,而是对 于一个人全方面的衡量:习惯养成,知识广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 各方面。因为它们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幼儿教师是儿童成长 路上的启蒙者。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非常有必要学习一定的汉语知识,从 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 1.课程描述 《汉语基础》教育是针对非汉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了解初级汉语知 识的课程。其目标是使非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据用一定的汉语基础知识, 掌握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初步分析语言现象,赏析文学著作。 通过对汉语基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进而能够分析赏析诗词,提 升自我文学素养。为幼儿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汉语基础知识包含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 而言,学生需要掌握汉语语音,音节拼读,词类构成等基础知识;掌握 古代汉语的基础字词发音,诗词体别及其特点,并能理解背诵代表性, 广为流传的诗歌。通过对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赏析诗 词,结合幼儿语文教学课程相关知识对幼儿语文教学提出独到见解。培 养良好文学素养并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3. 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2. 课程要求 在知识储备上,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汉语基础知识和用法;在能 力上,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时,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和语言 分析能力;在情感上,本课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升自我文学品 味,热爱国学。 1. 课堂参与 本课程采取“老师教学”与“学生参与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教学 方向上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大部分;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语音、文 字、语法为分类进行详细教学。因此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 扩充文学知识,最终能够扎实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了解我国语言与文化 的历史。 2. 作业 本课程作业要求如下: (1) 课后作业:每节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相关汉语书籍提 升自我汉语文学修养。 (2) 期中考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取一片段文章或诗词并对其 语言、语法进行讲解。 (3)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 3. 教材基本信息 《现代汉语》,胡裕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1日版。 3. 授课安排表 课 次 课 程 单 元 阅 期望目 作业 读 标 材 料
5. 考核要求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汉语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提高了学 生的文学素养,更有助于其日后的语文相关教学活动的实施。因此本课 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将以期终考核开卷方式对学生成绩进 行考察。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presentation成绩 和期末开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具体细则如下: (一)过程考核成绩: 1.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无故缺勤扣10分。 2.课堂成绩占总成绩10%。课堂上回答出正确问题加10分,反之奖励性 加入
锤炼词 语,调 整句式 的方 法。
27- 主 28 题 讲 座 29- 复 30 习
4. 相关阅读材料 参考资料 作者 出版社 日期
《文学理论基 阎嘉著 础》 《中国古典诗 顾随著 词感发》 《新编现代汉 张斌主编 语》
四川大学出版 2005年9月1号 社 第一版 北京大学出版 2005年5月1号 社 第一版 复旦大学出版 2008年2月1号 社 第二版
1
课 程 介 绍 及 课 业 要 求
大 纲 等 相 关 资 料
学生对 预习第一章 本课程 有基本 了解, 学习本 课程的 必要性
2-3 第 第 声、 联系你所熟悉的语言,谈谈什么是音高、音 一 一 韵、调 强、音长和音色,并谈谈他们在语音中的表 章 章 三节是 现或作用。 第 语音部 一 分最主 节 要的内 到 容,难 第 点是帮 四 助学生 节 掌握正 确的发 音部位 和方 法以及 准确发 音。另 外,音 位分析 也是学
学习心 专业目标 教育教学理论 知识 教育教学实践 技能 教育教学管理 能力 教育实践研究 能力 双语教学能力 理 理
教学心 略
学习策 计
教学设
√ √ √ √
√ √ √ √ √ √ √ √
√ √ √ √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相关课 程 需要本课程支撑 的主要能力 延伸课程 参考教材、学习 资料、网站 备注
21- 第 第 掌握综 22 五 五 合运用
章 章 第 四 节 到 第 五 节 23- 第 第 24 五 五 章 章 第 六 节 到 第 八 节 25- 第 第 26 五 五 章 章 第 八 节 至 第 十 节
语言的 原则、 方法和 规律。
修辞和 从《白杨礼赞》中选出适当的例子谈谈句式 语境, 选择的作用。 修辞同 语音、 词汇、 语法的 关系。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教材 汉语基础知识 分析与教学设 计 古代文学 儿童文学 汉语基础知识 汉语基础知识 《学前儿童文 学》,李莹、肖 《小学语文教材 分析与教学设 计》
育林主编,复旦 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1日第 二版
5.学习后的总体目标 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了解汉语字,词, 句,篇的组成规则和运用原则。具备诗词歌赋的赏析能力,灵活的运用 汉语基础知识于幼儿语文教学中。 学习目标1(知识层面):识记基础知识,理论框架 学生应该熟识汉语基础知识,语音方面:学习并掌握汉语声母,声调, 变调,轻声,儿化的,词重音等知识。词汇方面:学习学习2800个常用 词,掌握率为90%以上。汉字方面:学习汉字大纲规定的甲级字和乙级 字1600个。语法方面:了解基本的汉语语法。学生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 储备。诸如,古代汉语的性质,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不同时期的诗词 代表作品。 学习目标2(理解层面)具备一定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 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能够阅读专业材料,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习目标3(应用层面)灵活运用汉语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提升自我文学修养,具备文学赏析能力。 学习目标4 (创新层面)活学活用汉语知识 学生能够咋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问题,提升自身语文教学能力。
16- 第 第 17 四 四 章 章 第 六 节 到 第 十 节 18 期 中 测 试
分析句 什么词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什么词语可 子的方 以充当谓语 法,标 ? 点断句 的方法 等内 容。
19- 第 第 20 五 五 章 章 第 一 节 到 第 三 节
注意选 结合实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谈你对修辞同语境的关系的认 词及炼 识。 句,恰 当运用 修辞手 法。
12- 第 第 13 三 三 章 章 第 五 节 到 第 七 节 14- 第 第 15 四 四 章 章 第 一 节 到 第 五 节
词的构 什么是隐语?它在语言中有什么作用? 成和词 义分 析。难 点是义 素分析 和语义 场。
掌握现 举例说明“我们”与“咱 代汉语 们”、“你”与“您”、“那”与“哪”用 语法体 法上有什么不同。 系,掌 握用词 造句的 规律具 有辨别 词性、 短语和 句子的 类型, 造句以 及分辨 边句子 正误能 力。
习重 点。 4-5 第 第 现代汉 普通话里那些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一 一 语普通 举例说明儿化的作用。 章 章 话的语 第 音系 五 统,以 节 及汉语 到 语音的 第 分析方 九 法, 节 语音的 规范, 朗读的 技巧 等。 6-7 第 第 掌握汉 与拼音文字比较简述汉字的特点。 二 二 字的产 章 章 生、特 第 点、作 一 用、形 节 体、构 到 造、规 第 划等方 三 面的基 节 本理论
5分。累计10 次正确既为满分(100)。 3.课后作业占总成绩的30%。共计10次,每次满分10分。 (二)期末考核成绩评定标准(百分制) 具体详见期末考试评分标准,分数以期末实际考试成绩为准。 (三)总成绩被评定标准 1.总成绩=过程成绩x50%+期末考核成绩x50% 六.其他说明 1.如遇学院活动和国家法定假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授课教师可根据具体上课情况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对此大纲自行调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