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
相应的,开发利用课外的有效时间与空间,探究不同的途径,使小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获得语言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为了贯彻新课改精神,小学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花了很多精力,英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学生平等参与的积极态势,讲课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相比较而言,对课外作业的研究相对较少。
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为听录音、背单词和课文、抄写单词和句子。
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不少学生感到这样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他们对作业缺乏兴趣,把作业看作是一种负担。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设计思路应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心知。
教师如果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联系文本与学生的实际,创新地进行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那么,英语的教与学就一定能取得课堂内外的双丰收。
那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课堂延伸到课后,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上如何体现呢?简单说来,我们应当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通过教学实践,精心研究设计小学英语个性化课外作业,使课外作业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能提高兴趣,扩展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提升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实践性、趣味性、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理论依据及意义:(一)《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放在首位,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教学效果与提升的深化过程。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不同的作业。
2、作业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引导学生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设计的指导意义:1、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使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得到开发。
2、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
3、作业设计应该涉及到所有的智能领域,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4、作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
5、作业设计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具有实践性。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教学,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的机会。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设计的启示:1、作业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2、作业设计应当是开放式的。
3、作业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情感因素。
4、作业设计应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三、课题研究目标:1、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有效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改变过去形式单调、机械枯燥的传统作业方式,有效地促使学生对英语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3、通过研究构建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英语课后作业操作体系,在实践中探求作业创新的方法和策略,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从而切实地将新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4、希望通过对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让学生各尽其思,各展其能,提高作业的质量,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通过调查、讨论、实践体验等途径进行作业态度观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作业态度观。
2、从作业的多元性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各个年级的家庭作业体系。
3、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持,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
2、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并用理论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阶段,通过具体工作尝试、研究、反思、创新,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4、个案研究法: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研究,及时写好个案研究报告。
5、经验总结法:各主要操作者在各自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经验,通过总结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本研究持续1年,经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4.9)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做好课题审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生英语家庭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内容,以及什么样的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然后进行比较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4.10——2015.4)根据制定的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依据“因材施教”的理念,精心设计英语家庭作业,开展对比性研究活动,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形成中期成果资料积累。
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家庭作业设计。
3、总结阶段(2015.5——2015.7)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内容,提炼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总结出三—六年级的英语学习家庭作业设计方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家庭作业设计策略,探索较为简便可行的小学英语方案。
七、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发展,对于小学阶段而言,作业的有效性应以“趣”为基础、以“实”为根本、以“活”为追求。
作业设计的“趣、实、活”,就是要让小学生从单一、枯燥的作业练习中解放出来,由作业的奴隶变成作业的主人,让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要着重激发小学生的“童趣”,满足小学生的“童心”,调动他们参与作业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教师要切实落实好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
1、作业的趣味性新课标倡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喜欢表演与游戏,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想象。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特性,以生动和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形式。
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灵活布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将此作为设计作业的素材和依据。
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关于小学生英语作业兴趣方面的五项调查,选择不同的班级分发问卷,统计数据如下:从表中不难看出,学生普遍对抄写的作业形式持有的兴趣不高,平时,学生们也经常向一些老师抱怨“我最讨厌抄写了”“我不喜欢成天默写单词”……相反的,演唱英文歌曲和表演对话等形式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也正符合了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心理特点。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多考虑学生是否喜欢做,是否愿意做,对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是否有帮助。
教师要尽量使作业类型多样化,内容新颖,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1)演一演──学习了每个模块的课文后,如果给孩子布置背诵课文的作业,大部分孩子从心里上是抗拒的,鉴于这样,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来布置作业:看着课本表演──离开课本表演──模仿课本表演。
这样孩子们课文不知不觉地背熟了,而且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交际和创新的能力。
(2)画一画──平时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对美术很感兴趣,如果能将美术与英语融合起来,那一定能够提高孩子们做英语作业的兴趣。
于是学了新的单词以后,我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单词卡,把刚学到的东西在卡片上画出来,然后在图的下面写上它们的英文名字,这样不但可以使同学们在快乐中记忆单词,而且课堂上可以用自己制作的单词卡做很多不同的游戏,更好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还要求同学们每周做一次图文并茂的英语学习笔记,这样学生的对英语的记忆印象更加深刻了。
(3)唱一唱──我们知道音乐不但富有韵律和节奏感,还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化解抄、写、默、背带来的乏味。
因此在作业布置时,我要求孩子们把英语小对话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把难的知识简单化,而且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例如:Are you a pupil, Are you a pupil?Yes,I am. Yes, I am.How old are you. How old are you?I am ten. I am ten.对于类似的对话,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两只老虎”调子唱出来,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民知识。
2、作业的实践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告诉我们“必须将学生从自然观察或经验中所学到的感觉和印象,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
也就是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应通过各种感官,直接与事物接触来获得直接经验。
所以,我觉得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最重要的是要用手操作。
(1)做一做,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学生动手做一做,能很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教完课本中的单词后,要求学生依次做出单词卡片,并对其进行美化修饰。
在学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The name of the spaceship isShenzhou V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一艘宇宙飞船模型,并标上各部位的名称。
学完各学科名称的单词后,动手做一做漂亮的封面等等。
在他们浓浓的兴致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比抄写单词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