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粽子教案

包粽子教案

6、音乐律动:在等待煮粽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跳舞吧!《端午晨圈歌》《过端午》
7、享用粽子:将煮好的粽子分发给每个小朋友,让他们尝尝自己亲手做的劳动成果,体验节日的气氛。
四、总结课堂:今天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我们一起来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及端午节的习俗,大家相互一起学会了包粽子、享用香香的粽子,然后一起运动啦!今天开不开心啊!陈老师觉得今天过的很有意义呢,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呢!就将香囊都奖励该给每个小朋友咯!又到和小朋友们说再见的时候了,把小手举起来吧!《再见歌》。
2、点名小羽、小强、小乔、小丽、小林是谁啊!小朋友们,大家好,都来和老师握握手!
二、引入部分
小朋友们猜猜看再过几天就是什么节了呀?有谁知道的请举手告诉老师,另外也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以前过端午节的经验。包括吃些什么东西,戴些什么东西,有些什么活动呢。
三、新授
1、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使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人们都很敬仰他,热爱他。当时很强大的秦国正准备攻屈原的国家,屈原建议国王抵抗秦国。可是国王只管享乐,不但不管国家大事,反而听了坏人的话,把屈原赶到很远的地方,不许他回京城。后来屈原的国家被秦国打败了,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敌人侵占,来百姓遭到凌辱,非常伤心,觉得自己无力救国,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尽,以表示他对祖国的忠贞。
3、通过综合实践包粽子活动,是学生表达出对一种亲情无尽地爱。通过亲手实践包粽子活动,体验劳动最光荣,懂得感恩。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且能配合课堂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享受端午节的传统节日气氛,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季感受。
难点:通过综合实践学包粽子活动,让孩子自发地表达出对一种亲情无尽地爱。体验亲手实践包粽子活动,感受劳动光荣,懂得感恩。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
活动时间
25-30分钟
孩子人数
延伸教学建议
孩子回家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正确的学习穿衣吃饭等,并能自己独立完成生活自理,也可以为扫地做基础;
教学总结(成就、困难、建议……)
评课意见
2、老师现在给小朋们猜个谜语好不好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品)
3、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在哪个传统节日里吃粽子呢?让我们一起来数1、2、3看哪个小朋友猜的又快又准。小朋友们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都说出来。
1.1能在老师的示范下一起拍打节奏
2.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进入活动环节
3.1能学会包粽子并品尝自己包的粽子
教学准备
故事《屈原》
歌曲《过端午》、《端午晨圈歌》《再见歌》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糯米、粽叶、猪肉、蒜、姜、酱油、五香粉、鸡精、少许料酒、盐、线、剪刀等。
折粽叶的图片展示
教学方式
教学步骤
新授部分教学目标
儿童姓名
康复目标
康复基线
评量等级
讲解
示范
游戏
一、常规教学
1、师生问好
请小朋友么跟我拍拍手、请小朋友们跟我拍拍肩、请小朋友们跟我拍拍腿、请小朋友们跟我转转圈、请小朋友跟我坐坐好,我们大家都坐好了。
陈晓乐19号
授课日期:2014年5月28日教师姓名:陈晓乐
授课领域:生活自理主题教学名称:飘香四溢过端午
授课对象:集体□小组□ຫໍສະໝຸດ 体√□(个体智障儿童姓名:)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
2、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5、包粽子过程及讲解:1.主料:1.1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1.2将新鲜粽叶洗净,摘出完整的摆放好备用,将不完整的粽撕成宽5mm的长丝备用。2.配馅:2.1将猪肉按肥瘦4:1的比例剁成肉末;2.2蒜、姜少许,捣成姜蒜泥;2.3将2.1~2.2两样备料倒入器皿,放入适量酱油、五香粉、盐、鸡精、少许料酒,搅拌均匀。3.包粽:3.1粽叶分清正反面,正面朝上摊在两手中,双手外翻,将粽叶卷成圆锥状;3.2将卷好的粽叶卡在左手虎口,虎口面向自己,有长尾巴的一边靠外;3.3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叶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馅放在米上,再盖上一层米,压一压;3.4将叶尾盖下来,在合口处用右手将叶尾捏笼,盖顶形成等腰三角形,将多余叶尾上卷;3.5将撕好的叶丝自卡在虎口下部的圆锥,往上绕过盖顶来回两圈,系牢(线圈正好一边两个角对系);3.6将多余的叶尾剪掉(这样一个四角菱形的粽子看上去较漂亮点)。4.煮粽:4.1先将锅上倒入清水烧开;4.2放入包好的粽子,还要放入几粒蒜砣,少许盐,水要完全淹没粽子;4.3中火煮两小时左右,熟透即可起锅,沥水
人们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划着船从四面八方赶来,这就是后来端午节龙舟比赛的习俗由来。人们又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给江的鱼儿吃,好让鱼儿不去咬屈原,表示对屈原的同情和怀念,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屈原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每年的五月这一天都要纪念他,这就是端午节。
哪位小朋友知道端午节是在那一天呢?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呢?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小羽
小星
小林
小丽
小强小乔
1.1
2.1
3.1
教学方式
教学步骤
新授部分教学目标
儿童姓名
康复目标
康复基线
评量等级
舞蹈
然后再一次提及端午的由来及端午的习俗,并能正确的指出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等
4、老师把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糯米、粽叶、猪肉、蒜、姜、酱油、五香粉、鸡精、少许料酒、盐、线、剪刀等。折粽叶的图片展示都分配好给每个小朋友手中,在老师的示范下能够自己一步一步把粽子包好。
5人
孩子年龄
7岁
教师人数
2人(主课教师:陈老师;辅助教师:小叶)
教师分工
主课教师任务
引导课程进行,为儿童讲解示范
辅助教师任务
配合主课老师
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
这5个儿童能听懂较复杂的指令,能找寻声音的来源,能注视人以及追视移动的物品,建立事物的认识能力一般,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较流畅,模仿能力一般,动作较灵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