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目标激励管理制度

公司目标激励管理制度

公司目标激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目的:1.1为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经营激励约束机制;1.2明确以量化经营目标导向、业绩导向的责任制度,建立全员参与、层级负责的员工业绩评价体系;1.3构建员工与公司利益趋同,合理规划员工的任用、调动、奖惩、培训及职业发展等人力资源政策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在职的正式间接员工,(不含岗位等级为1级的作业员工)。

三、定义:无四、评价机构:4.1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经办组成业绩评价委员会,负责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解释、实施和培训;4.2总经办是业绩评价委员会的日常办公机构,各类文书往来均通过总经办进行;4.3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业绩评价委员会下级成员,负责、主导本部门员工业绩评价工作;4.4管理部应全面承担业绩评价的日常工作,财务部负责核算、发放业绩奖金。

五、评价原则:5.1以公正、公平、公开及真实业绩结果为评价原则;5.2实行公司经营业绩与部门业绩结果相结合;5.3实行部门业绩结果与个人业绩结果相结合;5.4所有管控指标采用月度测量、季度考核的方式。

六、评价时机及相关规定:具体实施条款,依据公司发行的<绩效管理办法>细则执行。

第二章.经营目标管理一、公司经营目标:1.1每年度或财年董事长及总经办制定下一年度经营管理目标,董事长对经营管理目标负责;1.2公司一级目标原则需含定量、定性目标,主指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与发展维度;每年度须依据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指标。

二、经营指标设定(一级目标):2.1每年的11月份总经办须制定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呈董事长签核并於年度大会正式发布;2.2依据平衡计分卡(BSC)管控的四项维度及公司实况,拟订公司年度经营目标;2.3经营目标具体含销售额,人均产值、人力成本、销管费用等指标;每年度具体的经营目标详见<__年企业经营目标>;2.4特殊情况下公司可对年度目标值进行适当调整,以正式发文为准。

三、经营指标评价:3.1每年末由财务进行核算企业经营定量目标,并提报总经办;3.2总经办依据经营实际数据,汇总并提报初步分析报告;3.3经营成果分析报告呈董事长签核,并召集高管层进行分析与检讨,达成下一年度经营共识。

第三章.目标与业绩管理一、部门指标管理 (二级目标):1.1总经办将年度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并同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制定部门年度管理目标;1.2部门目标原则上须在每年的12月前完成,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目标负责,各部门负责人与公司签核<___责任目标书>;1.3部门目标须承接公司经营目标,各部门设定目标时须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要求、历史数据和现实条件及经营目标,制定各部门下年度的考核指标值;1.4部门目标设定时应具体,结果可评估;具体量化如:时间、日期、金额、数量等,综合目标可用阶段或期限表示,必须促进工作的改善;1.5部门具体目标须以本部门的主营业务为关键指标,对部门负责人进行考评;具体指标如:部门人力、人力成本、管理费用、部门关键指标等;公司经营目标至少占本部门考评权重20%,部门目标权重占80%;1.6部门目标值一经确定后,原则上不做变更;特殊情况可向公司申请,以正式书面联络单送总经办审查,呈董事长核准方可变更目标值(原则以季度为时限单位);1.7部门负责人依据部门目标制作行动计划并执行,及时掌控计划实施进度并协调相关资源;1.8每季度结束5个工作日内,各部门须提报本部门季度业绩考核成果,呈送总经办审查;并与评价委员会沟通,经营例会时汇报改善方案;1.9部门目标与部门负责人绩效工资基数挂钩考核,每月度测量、季度考评、季度发放绩效工资。

二、岗位指标管理 (三级目标):2.1岗位目标分解须承接部门目标,三级目标要以完成二级目标为基准,不得与上级目标相违背;2.2岗位目标值不应低于上级目标,目标应与本部门或本岗位职责相称,避免出现目标断层,造成上级目标无人执行的情况;2.3岗位目标原则上须在每年的12月底前完成,岗位责任者对本岗位目标负责,各岗位责任者与部门负责人签订<岗位责任目标书>;2.4岗位目标设定须量化与具体,应依据上述部门指标管理条款的1.4条执行;原则上,上下级需进行有效沟通,协力制定各岗位目标;2.5各岗位责任者依据岗位目标制作实施计划并执行;岗位考核目标权重划分,部门目标权重占20%,岗位目标权重占80%;2.6岗位目标值一经确定后,原则上不做变更;由于客观原因而使目标执行发生困难、难以解决时,岗位责任者以正式书面联络单申请,部门负责人确认,总经办核准方可修改目标值(原则以季度为时限单位),并送管理部备档;2.7岗位目标与岗位责任者绩效工资基数挂钩考核,月度数据测量,季度由本部门负责人对各岗位责任者进行考核。

三、业绩评价与管控:3.1公司经营例会财务发布公司经营目标达成状况,并提报分析数据及需改善项;3.2业绩评价委员会须分解改善项于责任部门,责任部门提报改善对策并按对策执行;3.3部门负责人在公司经营例会时,汇报本部门目标业绩情况,分析问题项并提报改善对策;3.4业绩评价委员会给予各部门最终季度业绩评定,并针对部门改善方案提出意见与建议,若部门改善方案有多项调整时,须例会后重新修正、提报改善方案于总经办;3.5岗位目标数据测量须每月5号前经部门负责人确认,呈送管理部稽查,确认数据无误后存档;3.6若稽查过程中出现数据不符合或错误项,由部门负责人作出解释,经总经办确认后存档;数据出现重大失误或弄虚作假者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处罚;3.7部门负责人或岗位责任者认为业绩评价有不符合项或异议者,可填写<绩效申述书>进行申述,具体申述作业参照<绩效管理办法>规定实施;3.8当某项目标因外部特殊原因影响而无法完成时,目标执行人应说明情况,申请该项目免于评估,经董事长批准后实行;3.9目标业绩评价结果经核准后,呈财务进行核算绩效工资或奖金,经董事长或指定人核准后,由财务统一发放绩效工资;原则上绩效工资占个体总工资的30%,个体的各绩效工资具体额度参照<薪资管理条例>;3.10绩效工资计算方式:3.10.1部门负责人绩效工资计算:实得绩效工资=(一级目标业绩得分x20%+二级目标绩效得分x80%)/100 x岗位绩效工资 (部门负责人)3.10.2岗位责任者绩效工资计算:实得绩效工资=(二级目标业绩得x20%+三级目标绩效得分x80%)/100 x岗位绩效工资 (岗位责任者)3.10.3季度的考核期内第1、2个月发放全额绩效工资,第3个月时统一核算、发放季度绩效工资。

3.11年度绩效奖金(年终奖):3.11.1部门年度绩效奖金=年度绩效金总额÷部门分配总系数x各部门分配系数【备注】:部门分配标准系数,参照公司发布的附件<部门分配标准系数表>.3.11.2岗位年度绩效奖金=部门年度绩效奖金÷岗位分配总数值x岗位分配系数(部门)3.11.3岗位分配系数=岗位系数÷部门岗位总系数x工龄系数÷工龄总系数x个人年度绩效得分÷部门年度绩效总得分x1003.11.4岗位系数、工龄系数标准,依照<岗位/年龄系数管理办法>规定细则实施。

【备注】:年度绩效奖金依据企业经营净利润分配所得,具体核算方式依据下述分配标准条款7.2进行。

第四章.核心层人员管理一、为了植入“利他共赢”价值观,凝聚团队共同发展;为员工创造个人发展机会,让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二、参与原则,由员工根据本人意愿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原则;三、员工以交纳业绩目标收益金的方式参与,并按企业年度经营净利润收益进行分配;个人交纳收益金比率原则为个人工资总额的10%-20%,每月财务直接个人工资中提取;四、自愿与公司签订协议者,自然纳为公司“核心层员工”,下述简称“员工”;即可享受公司年度业绩目标收益分配,协议期间员工个人交纳的收益金公司不计息;协议书具体条款详见<核心层人员协议书>。

五、参与条件:5.1公司就职时间三个月以上正式员工;5.2公司内担当关键岗位的技术级、管理级员工;5.3承诺签订协议后在公司就职两年及以上员工。

六、退出条件:6.1员工因个人原因,自愿退出者;须提前三个月以书面正式申请,经批准办理退出手续并一次性支付个人交纳的收益金;已退出者须时限期满一年后可再申请,经批准纳入核心层;6.2因员工个人工作过程中产生重大损失被公司离职者,离职当天结算个人交纳收益金;产生损失按公司相关规定、条款处置;6.3员工不论何种原因离开公司,皆属自愿放弃企业年度业绩目标收益分配权力。

七、分配标准:7.1每年末财务开始核算本年度的经营净利润,次年1月底前对员工公布公司业绩;7.2经营业绩(净利润)分配标准:分配占比7.3以员工个人交纳业绩收益金额度占比,及员工年度绩效得分核算个人年度业绩收益奖金,次年1月底统一发放;核心层员工除享有年度业绩分配权,同时也享有间接员工年终奖分配权;7.4员工在经营业绩收益奖金统一发放前退出者(含自愿退出、被离职),不享有业绩收益奖金分配权。

八、核算方式(核心层员工年度收益奖金):个人绩效系数=个人年度绩效得分÷所有员工年度绩效总分(核心层)个人收益系数=个人交纳收益金额度÷所有员工交纳收益金平均值x个人绩效系数个人业绩收益奖金=收益奖金总额÷交纳收益金总系数x个人收益系数第五章.生效管理本制度经批准后生效,公司之前发行相关文件与本制度不相符之处,一律以本制度为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