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一)、导入:首先,我请学生想想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季又比冬季周围环境有哪些变化。
周围环境的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然后指出像气温这种冷热程度不一样的物体,也可以说它们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引出了温度的概念。
最后强调温度的单位和单位写法。
(二)、比较水的温度我将请两位学生上台协助我演示一个实验。
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请一位学生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结果是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结果是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这位同学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结果答案就不一样了,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再指名另一位学生重复以上实验。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这个新奇有趣的实验说明用手摸这种方法测温度是不行的,从而引出应用温度计测温度。
这个实验还能迅速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观察温度计我先通过问学生知道温度计的哪些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再介绍并展示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上第43页的指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温度计,解决书上的问题。
在分发温度计前,我还会强调观察温度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轻拿轻放,不要争抢,谨防破裂。
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观察好后,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
(四)、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然后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
学生将发现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然后师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先询问学生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回顾所学内容,再请学生在课后思考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为下节课“准确读取温度计”做好准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情分析温度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大部分学生平时对温度计只有一个外表的认识,对它的作用及用途,没有深入的了解。
个别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温度计的学习中得到理论的上升和情感的升华,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来建构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科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效果分析:在以前的小学自然教学中,经常用到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考察法、测量法、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在科学课教学中仍然适用。
运用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选用学习方法作必要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运用的方法更恰当、更科学,从而使学习更有效。
本节课中,靳老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感知三杯水不同的冷热程度;用观察的方法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发现温度计液柱随温度高低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用讨论的方法确定“验证引起温度计液柱变化因素”的办法;用测量的方法形成“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的科学概念等。
这些方法运用恰当,针对性强,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整个单元学习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学会了温度的读写方法及如何使用温度计,学生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接下来“测量水的温度“,”“水结冰了”“水融化了”等章节的学习二、教材共有3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比较水的冷热。
先以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的概念。
然后通过一个实验顺序不同,实验结果就不同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明白,用手触摸是无法正确测量物体的温度,从而引出使用温度计这个方法。
活动二:观察温度计。
这个活动分2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
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
每个学生发一支温度计,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
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
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使学生认识到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活动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
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
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
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15℃37℃100℃0℃-12℃,以便加以巩固。
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播放天气预报录音示范温度的读法,再重点组织学生书写温度。
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可通过给黑板上的温度排序,考查学生对温度大小的理解。
活动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可先让学生独立读写温度,再交流讨论影响读写结果的因素。
即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知识与技能方面⑴掌握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⑵知道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⑶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过程与方法方面:⑴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⑵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⑴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⑵在观察和认识过程中,获得探究发现的愉悦。
四、为了使学生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基础性知识,确定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摄氏温度的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评测练习一、思考:(1)体温计每一小格表示多少?(2)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上有什么区别?(3)使用体温计时为什么可以离开身体后再进行读数?二、测量热水的温度:1.观察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小刻度,填在练习单上。
2.请同学们用水银温度计测出烧杯中热水的温度。
三、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 )表示。
(2)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 )进行测量。
(3)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课后反思《温度和温度计》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冷热变化已经有了很多的感知,对于温度计的了解也不太陌生。
但是学生在感知冷热的过程中,容易将错觉当作科学,同时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仅仅限于表层。
我个人认为激发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鼓励学生使用温度计,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冷和热(特别是水),也是本课的目标之一。
教材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手去感知冷水和热水,凸显物体的冷和热,揭示温度的概念。
同时,设计了用手指去触摸、感觉不同温度的水温。
在教学之前,刚好与中学老师也探讨了此课,初中教学时将四杯不同温度的水减少为三杯水,分别是冷水、温水、热水,用手指先去感知冷水和热水,在同时放进温水杯中。
学生实践中感知到,当手指触及不同温度的水后,再放进同一杯水后,手指的感觉冷热不同的。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部分学生已有先前的感知经验,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些吃惊,此时学生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个能得到的结论。
同样一杯水,为什么我们感觉是不一样的?手指的不同感觉,说明了什么呢?通过这个实验的感受,说明了什么呢?在这个环节,我觉得自己引导的不到位,有时引导的方向变了,学生的思路也被带过去了,虽然学生的回答本身并没有错。
教材设计本身就是突出用身体感官去感受物体冷热是不可靠的,从而引出温度计。
温度计的介绍,我通过网络搜到了相关课件,在上完一个班级后,我发现课件在次序安排和问题设置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又进行了修改,在后面的班级使用时,学生学得很快,从作业反应来看,教学质量还不错。
从课件中,我强化了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根据作业本情况,对温度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温度计结构、测量水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注意点,用教师演示与课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因此,也提前将第二课的内容也介绍了。
从第二课的测量水温的操作来看,学生绝大部分操作都非常准确。
反思本课的教学,还是有许多不足。
在教学结构方面。
在引出温度概念的时候,用手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一个学生到台上演示,其他同学学生体会不透,教师也没深挖,没有激起学生前概念与现实现象的矛盾冲突。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课标分析:根据三到四年级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要求学生学会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同时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温度,以及室内、室外的温度,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如气温、人体的温度、水结冰的温度等,了解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