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第二学期探究课学习方案

一年级第二学期探究课学习方案

一年级第二学期探究课学习方案1、学习目标(1)对探究活动有兴趣;(2)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作简单整理;(3)能利用感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4)能够在观察、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5)能与他人友好合作;(6)能使用绘画、语言初步表达和展示探究成果;(7)经历简单实验过程。

2、活动安排时间主题单元能力培养第1周3周我的朋友书包观察问题解决第4周6周身边的小动物观察实验问题解决第7周10周小球蹦蹦跳观察问题解决第11周15周动物的本领观察问题解决第16周18周我们爱运动调查问题解决《我的朋友书包》活动方案活动一比书包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各种书包的异同,从而提高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能够找出各种书包在颜色、构造等方面的不同点。

3、通过采访祖父母和父母,了解书包的变迁。

活动准备学生:1、组成合作小组。

教师:1、歌曲2、上网查找各种书包的图片。

活动过程活动环节学生活动教师行为活动建议设计意图活动引入听歌曲《红书包》播放歌曲产生探究兴趣。

比书包1、汇报展示:长辈小时候的书包。

2、了解自己的书包。

图案:面料:口袋只数:隔层层数:颜色:价格:3、与长辈的书包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那个书包更美观、更实用?4、与同学们的书包进行相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1、提问:长辈小时候的书包是怎样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指导学生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还可以从功能上进行比较。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比较汇报。

了解长辈的书包、自己的书包,知道书包越来越美观、越来越实用。

能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书包的不同点。

探究书包的背带1、看一看各种书包的背带有什么不同?2、试一试:谁的书包背带比较舒服?为什么?指导学生进行比较。

以四人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小组评议,大家交流。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喜爱探究。

课外拓展去商店调查:什么样的书包最畅销,为什么?由家长陪同对书包有更深的了解,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二给书包“减肥”活动目标:1、知道给书包“减肥”的种种方法。

2、能具体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主动地进行探究。

3、有团队意识,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从中享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师:电子秤活动过程:活动阶段学会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建议设计意图活动导入称书包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称一称:书包有多种?指导学生读数。

以4人一组开展活动。

对书包的重量有直接的了解。

体验、明理1、找一找书包里有什么?2、比一比哪个书包最重,哪个书包最轻?找找原因。

3、背起重书包和轻书包,试试感受。

1、看一看:书包里有什么?2、比一比:谁的书包最轻?找找原因。

3、试一试:背上重书包、轻书包,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听一听医生的提醒:书包不能超过4千克。

以4人一组开展活动。

1、学会倾听、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2、通过亲身的经历,产生为书包“减肥”的愿望。

3、知道书包过重的危害。

解决问题想办法、说办法说一说:怎样给书包“减肥”?先以4人为一组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有团队意识,学会倾听,善于交流,并从中享受到合作的乐趣。

活动拓展想象、畅谈未来的书包。

从书包的面料上考虑;从减轻文具的材料重量上考虑;从其他方面考虑。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

小组活动,大组交流。

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设计。

活动三设计一款新书包活动目标:1、会自己设计一款新书包。

2、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

3、尝试进行创意设计。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1、查找有关书包的图片。

2、制作包含各种书包图片的课件。

学生:1、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挑选一回书包,并了解书包的结构、功能。

2、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寻、观察各种书包,并收集有关图片。

活动过程:活动阶段学会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建议设计意图交流信息展示并说说自己喜欢上的书包指导学生抓住书包的某一方面(图案、款式、功能、结构等)来介绍。

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了解现有的书包。

交流想法说说看了这些漂亮的书包后的想法。

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书包不同的种类和功能。

选择有代表性的书包图片制作课件。

了解更多关于书包的信息,对设计新书包产生兴趣。

画书包设计一款自己喜欢的书包。

指导学生从实用、安全、美观等角度进行设计。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款书包。

尝试进行创意。

说书包把自己设计的书包介绍给小伙伴。

及时点评有个性、有创意的设计。

引导学生介绍与众不同的地方及设计的理由。

能有条理地表述。

评书包在小组评选的基础上推选优胜者参与大组评选。

指导学生根据所画的图和介绍来进行评选。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能公正地进行评选,保持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身边的小动物》活动方案活动一“观察小猫的身体”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小猫的眼睛、耳朵、鼻子、尾巴等器官,描述它们的形状并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2、能在有所发现的基础上产生困惑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对小猫的课前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课外调查、搜集资料。

2、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图片。

3、活动过程:一、引入::1、你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小动物?你有没有留意过它们是什么样子?怎样生活……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它们吧!2、提出问题,完成问题柜台二、活动过程:1、学生交流汇报XXXXX:说说各自小组观察的猫的样子。

(猫的颜色、脸、脚掌的特征)2、想想说说:在黑暗和用弱光、强光照射时,猫的眼睛有什么变化?3、探究学习单:观察小猫的记录。

三、评价(一)学习工具设计:1、学习单:收集有关猫的特征信息表组长队员颜色脸脚掌2、评价单:方式项目自评组内评集体评积极参与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团结协作有突出表现《身边的小动物》活动方案活动二“小狗模仿秀”(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描述狗的身体及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对狗的探究兴趣。

2、在对狗的描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倾听他人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能把了解到的有关小狗平时的习性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二)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从网上收集各种动物的照片。

2、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猫和狗的信息,包括介绍和照片。

3、建议学生收看《动物世界》等类似节目。

4、教师对学生分组,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小组活动。

5、教师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猫的习性,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狗吧。

(教师放映课前收集到的各种小狗的照片)。

师: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请3—4名学生介绍他认识的狗)。

利用小狗的照片使学生对狗有一个直观的、形象的认识。

2、提出问题:(1)师:有些小朋友回家也找了一些关于小狗的照片和说明。

你的小狗是怎样的呢?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在各自的小组里,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和交流。

(3)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并完成问题小推车,如:小狗吃什么?怎么吃?小狗会有喜怒哀乐吗?在讨论之前,教师明确讨论的内容:小狗平时吃什么?它们是怎么吃东西的?……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较集中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同时,请各组组长记录下组内成员在讨论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这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

3、解决问题:(1)交流汇报课前对小狗平时生活的调查:A、从吃的方面介绍小狗的生活,如:小狗喜欢吃什么?小狗是怎样吃东西的?B、从玩的方面介绍小狗的生活,如:小狗喜欢玩什么?小狗嬉戏时是什么姿势?什么表情?C、从睡的方面介绍小狗的生活,如:小狗睡觉时是什么姿势?小狗喜欢午睡吗?D、从其他方面介绍小狗的生活,如:小狗不高兴时的表现。

在这个问题解决的环节中,让学生分类别对小狗的生活进行介绍,使他们逐步掌握系统介绍事物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从小狗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更清晰地了解小狗,也使学生养成平时主动、有效观察并记录的良好习惯。

(2)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想想演演,来场“小狗模仿秀”:A、在组长的带领下,选出优秀表演者。

B、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C、其他学生观看后进行评选。

D、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

在“小狗模仿秀”环节中,我引入竞赛机制,意在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竞争的意识。

在评选过程中,将评选权让给学生,意在使学生学会评价他人。

最后的奖励机制意在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3、拓展阶段:师:听了小朋友对小狗的介绍,看了小朋友对小狗的模仿,我们更加认识了小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可是,有时它们也会伤害我们,那么,我们怎样避免动物伤人呢?(1)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出可行的方案。

(2)各小组汇报方案。

(3)对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筛选。

了解了小狗,引入避免小狗伤人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使主题得到延伸,使主题充实。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看事物的两面性,即狗是人类的朋友,但有时也会伤害你。

4、总结阶段;师:今天,我们对小狗了解了很多。

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表现为自己打分。

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对整节课得到一个较清晰的反馈,激励他们保持优点,弥补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探究定下进一步的方向。

六、学习评价:有关狗的生活习性调查表时间:班级:姓名:狗的生活习性何处得出评价单:方式项目自评组内评集体评积极参与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团结协作有突出表现《小球蹦蹦跳》活动方案活动一:形形色色的小球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实物或图片资料,认识各种各样的小球。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类型的球或同类型的球之间存在的差异。

3、能够根据球的差异确定分类标准,并能够根据标准对球进行分类。

4、能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教师:1、在学校运动器材中尽可能多地寻找不同类型的球。

2、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球的情况。

学生:收集各种球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活动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建议设计意图交流引入,激发兴趣。

说一说自己玩过哪些球?组织学生进行介绍教师示范介绍一种球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观察比较,发现差异。

1、观察比较各种球的差异。

2、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比较的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玩一玩、摸一摸等方法,发现各种球之间的差异。

(如:形状、软硬、粗糙、轻重等)适当归纳学生提出的比较方法及结果。

引导学生关注比较的方法。

通过发现球的多样性,提高观察能力。

进一步探究通过查找书籍、询问父母、实验测试等方法,发现各种球之间的差异。

交流各自的新发现和采用的比较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拍一拍、称一称、查一查等方法,找出各种球之间的更多差异。

教师可呈现、朗读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帮助学生发现差异。

运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比较。

交流总结按不同标准对球进行分类,并说出原因。

总结活动收获。

组织学生交流分类情况,对学生采用的分类标准和结果进行点评。

体会分类的概念,并尝试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