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其四,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 或全盘否定。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如此。如孔子,作为教育家,他的许 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思想家,他的政治 理想、政治主张是为了挽救已处于“礼崩乐坏”、穷途末 路的奴隶制,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他的关于“仁”的 道德观念,又包含着一定的“民主性的精华”,可以起到 缓和阶段矛盾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他 的思想才会在汉代被借用改造,成为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 会的统治思想。又如,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对社会 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统治,却使秦朝成 了短命王朝。再如岳飞是抗金英雄,名垂千古,但他毕竟 是地主阶级的将领,所以镇压过农民起义。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其一,“寓论于史”的方法。所谓“寓论于史” 的方法,也就是在讲述的过程中,就史实所及把 对人物的褒贬寓于其中,而不加一段专门的评论。 比如在讲“淝水之战”中涉及的符坚这个人物时, 在叙事时就可以寓意了评论,符坚狂傲地说: “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在此已 对符坚的骄傲作了评价,而不用再费一点口舌评 价符坚。
其三,要注意动机与效果的对立统一关系,不能把主观动 机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唯一标准。 因为在历史实践中常常出现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情况。例如, 汉武帝“四方开拓疆土”,目的是扩张和掠夺,可谓动机 不良,但组织学生讨论其客观效果却是发展了边疆地区的 经济和文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能因为汉武帝对边疆 的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就全面加以肯定,而是要从动机 与效果两个方面分析。但有了良好的动机也不一定会收到 良好的效果。如康梁变法的动机是好的,然而由于各方面 的条件和他们本身的阶级局限性,结果失败了,我们不能 因其失败而全面否定,对其革命精神应该歌颂,也不能因 其主观动机是好的,而忽视了对其阶级局限性的批判。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提高学生评价历史 人物的能力,我们一定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 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用阶级分析和 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生感受历 史,体验历史的过程,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重 要目标之一,它有助于促使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 和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成。
⑥对一些重要的反面人物的评价。对于那些农历 史上曾起过消权和负面作用的反动历史人物,应 把他们作为“反面教员”。如慈禧、李鸿章、袁 世凯、汪精卫等,他们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投靠于外国侵略者,引狼入室,纯属民族败类。 无论是从他们的阶级属性来看,还是从他们在历 史上的具体表现来看,都应当是属于批判和否定 的人物。
④对历史上“开明帝王”的评价。例如秦始皇,他完成了 统一大业,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和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社会的发展起 了积极的作用。从这方面看,秦始皇不愧是新兴地主阶级 的政治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应给予充 分的肯定。但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阶级局限性 决定了他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残酷统治的一面,特别是滥用 民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对人民横征暴敛等,说明 他仍是中国历史上的暴君之一,其所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是 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和封建统治服务的,对此应加以揭露 和批判。
其二,要看历史人物的主流。 历史上有些历史人物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应 从历史人物的活动过程中找出主导方面,看他的主流,看 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客观上是起 了推动作用还是延缓作用。这都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 例如,在学习秦始皇时,我们可以分析,秦始皇无论怎样 的残暴,但他统一了“六国”,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绩, 不能够因为他的残暴而否定他的作用。同样,世界古代史 上的亚历山大,曾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而帝国建立过程中,“军队所至,城市被劫掠一空,成千 上万的居民被俘为奴”。这样看来,亚历山大是一个给被 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所有战 争共有的残酷而否定了他对希腊文化的传播传用。机反, 正因为他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开 创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与方法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其一,应根据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来衡量他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来衡量他的作用,防止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今天的标 准苛求古人。例如,在评价岳飞时,我们称他为“抗金英 雄”而非“民族英雄”,是因为建立“金”政权的女真族 从今天来讲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不能因此就 否定岳飞,而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认识到岳飞抗金 也是他所不疑的“爱国”表现,爱“南宋”这个“国家”。 这样,可让学生真正理解岳飞,并正确客观地评价岳飞。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其二,“画龙点睛”的方法。在叙事完毕后,用 画龙点睛的方法点一下,给人物一个评语,从而 使学生对这个人物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比如, 讲完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人物事迹,最后 说一句某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评语虽很简单, 但与这些人的生平事迹联系起来,就能使学生对 他们获得完整的印象。因此,要区别各类不同的 历史人物,并给予不同的评价。
①对农民战争领袖的评价。我们应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功 绩,歌颂其英勇斗争的精神。同时要恰当地指出,由于历 史条件的限制和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农民起义和农民 战争的结局,都变成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朱元璋从 红巾军的领袖到明朝的皇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②对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的评价。对于在反对国内反动统 治阶级压迫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如冯子材、林则徐、孙中山、黄兴等等,要肯定他们舍身 忘死、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③对历史上在科学文化上作出贡献的历史名人的评价。 要“一分为二”地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既要肯定他们为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称颂他们在当对的 历史条件下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同时也应指 出他们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⑤对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评价。近现代史上 中国人民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来侵略者 的斗争中涌现出的无数的爱国志士,他们为民族 的独立、国家的解放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和丰功 传绩,永垂千古。对于他们的坚定理想和信念、 崇高的民族气节及高尚的革命情操,要给予热情 的歌颂和高度的评价,用以教育青少年学生,帮 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勤奋进取的信心 和决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