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两首《咏柳》。
教材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
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
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
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前预习搜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
一首诗,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
会写“垂、咏”两个生字。
2、通过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
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
极性。
通过查找资料积累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4、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其他诗人笔下的描写柳树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走进诗人——感知美。
1、图片导入:师:同学们,看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棵什么树?(柳树)小眼睛真厉害!那大家知道吗?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早春二月,万物都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
在春风的召唤下,柳树热情地伸出修长的双臂,拥抱春天的气息。
千万条柳枝随着微风飘扬,一个个鹅黄的嫩芽在蓝天的映衬下,流动着绿色的光彩。
多美的春天,多惹人爱的柳树啊!
师:在古时,有很多文人墨客写过吟咏柳树的诗词,其中有一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流传至今,名垂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师板书课题。
2、解诗题: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
(生:咏鹅)
师:咏鹅的意思就是
生:(赞美鹅),
师:那咏柳又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生:就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师:真了不起!那你知道大诗人贺知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4、师介绍写作背景。
师:大诗人贺知章写下咏柳这首诗是在唐天宝三载,也就是天宝744年,他奉诏回乡,一路坐船到达萧山县城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当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心情格外高兴。
尤其在他看见老宅旁的那棵高大的柳树,此时正值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并成为千古绝唱。
5、知诗人:小朋友们有知道大诗人贺知章的吗?说一说吧!
生说贺知章生平。
师大屏幕出示: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
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人。
他少年时期就以文辞尤佳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二、初读诗文,识记生字,学写生字
1、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人及诗人写下这首诗的背景后,让我们一起读咏柳这首诗。
读诗分三个层次(大屏幕出示:1、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
2、出示古诗咏柳
①学生借助拼音读。
(出示带拼音的咏柳诗)(咏、碧、妆、裁、剪)
②学生去音节读。
③学生记字形并组词。
垂拓展学生选一个再写写锤捶棰睡唾
4、写生字学生先观察,师范写,生练习咏垂
师小结:小朋友们已经认识并会写了生字,下面就让我们追随贺知章的脚步品读咏柳这千古名句吧!
三、读诗文,说诗意,品味美
1、师: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来,做到口中有声。
师大屏幕出示:整首去掉音节的诗,指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随机评价)
2、学生理解诗意,师随机板画诗中景,品味美
①同学们真棒!,大家能把《咏柳》这首诗读的样美,那想不想听老师读诗?师读诗。
师:同学们,听老师读诗,你知道了这是描写什么的诗?
生:描写柳树的诗。
师:说的真好。
同学们,《咏柳》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一共有28个字。
写景的诗就是一幅画,画面就藏在诗句里,还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想象里。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板画柳树。
第一句:高高的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师随机问: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呢?
生答:(高大、茂盛、粗壮……)师板画粗粗的柳树树干,无数垂下的枝条
理解:碧玉:绿色的玉,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
绿丝绦:用绿色的丝编成的带子。
师:同学们,大家理解了第一句诗句的意思,那你们能说说你眼中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柳树?
(学生自由发挥)这就是诗人贺知章亲眼看到的柳树。
师:在诗人的眼中,这是一棵多么婀娜的柳树啊!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吟诵出:生接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学习古诗,不但要口中有声,还要眼中有景。
学生接着汇报第二句:
第二句:这细细的柳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同学们,现在柳树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自由说。
师根据生的描述板画柳树的叶子
师:同学们,这句话中把二月春风比作了什么?(比作了剪刀)这是作者看到的吗?
(生:这是诗人的想象)师板书:想象
师:从哪些字词读出了诗人的想象。
生:裁似
出示: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师:诗人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树的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生:接读:(不知/细叶/谁裁处,二月春风/似/剪刀。
)
总结:真棒!学习古诗,不但要眼中有景,还要心中有情。
师:现在谁能完整的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一遍。
师:读的真好!字正腔圆,不但读出了诗的节奏,还读出了诗的韵味。
3、师生接读:同学们,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就如同——(生接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它的叶子细细的,就好似剪刀裁剪出来的一样,多么惹人喜爱啊!(生接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同学们,诗人贺知章笔下的柳树美不美?那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生自由说:
生再读诗。
4、语言拓展:师:二月春风是春天力量的象征,它既然裁出柳叶,
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
满园春色,更能裁出繁华似锦的整个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春风还裁出了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出了细小的柳叶;
二月春风似,裁出了。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积淀语言。
1、师过渡:同学们,你们都长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张会描绘的巧嘴巴!是啊,贺知章的咏柳之所以这么精彩,皆因为他善于仔细观察,抓住了柳树的特征,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真情,才使得我们与诗人产生了共鸣。
这首诗既有他对旧宅河岸旁大柳树的喜爱,更有对春天的赞美。
其实像这样的古诗词有很多很多,那你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背春天积累的古诗,师随机评价。
2、同学们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可真多。
今天王老师还给你们搜集整理几首其他诗人咏柳的诗,大家读一读!
师总结:
同学们,读了其他诗人的用柳树诗,你们觉得有贺知章的咏柳好吗?(生说)王老师告诉你们,不是不好,而是我们通过学习,已经与诗人贺知章相濡以沫,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所以读古诗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胸中有人。
最后王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咏柳》唐韩偓[wò]
褭[niǎo]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杨柳枝》【唐】白居易
依依袅袅[niǎo]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咏柳》作者:曾巩朝代:北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yǐ]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五、作业:课后再搜集有关描写柳树的诗词和优美片段,整理到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