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生态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开辟教师成长绿色通道建立师资队伍生态系统──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何三喜唐一见吴敏【概要】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为对接区域经济规划、地方产业发展,适应行业、企业和人才市场需求,围绕学校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系统改革,配合创新教育内容和深化内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通过“定方向、定规格、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五定”),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开辟了教师成长的绿色通道,建立了师资队伍的生态系统,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助推“国示”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一、实施背景教师是社会良知和人类道德的守望者,是崇高精神和纯净人格的建设者,是人类文明特别是知识、技艺、能力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纵横天下,还是在花园里和学生漫步交流,教师都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点燃一盏盏希望之灯。
中职教师,是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生力军。
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现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转变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攻坚期,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教育整体发展的深入期,中职教师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显得更加突出,他们需要在艰难困苦中负重前行,在企业与学校的跨界中,在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中从容酬应。
因此,培养一支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教师队伍,是维系中职学校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1.着力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能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确保在市场变化过程中新设专业有足够的教师数量和过硬的教学质量。
创新点:1.有效解决了教师业务学习和日常工作之间的突出矛盾,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又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2.紧握时代脉搏,紧贴市场需求,不断充实新知识、新工艺,关注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工作过程(一)建立机构,健全机制。
学校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统筹、协调、监督、考核,下设教科处和各教研组,教科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
学校制定了《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五年规划》、《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申报表》、《关于确定××等同志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决定》、《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实施方案》、《关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以及其他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系列制度等,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二)科学规划,精心统筹围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学校科学规划,各科教研组、各专业部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的培训方案,并有目的、有步骤地、分阶段、按层级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了师资培训落到实处。
(三)多种方式,分步实施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进校园”、“入企业”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1.积极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出国等各类专项培训。
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专项培训。
学校校长陈军亲自挂帅,组织十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下简称“国示”)建设计划申报书、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编制与撰写培训会议;校长陈军和校长助理、教科处主任、“国示”项目办主任何三喜到成都参加了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校长陈军和办公室副主任张荣到杭州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实务操作技术培训研讨会;副校长樊文光带领政教主任郝德全赴泸州学习,带领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网管中心主任朱梦环等到成都参加第二批“国示”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编制工作培训班学习;副校长胡知平赴德国参加了双元制学习培训半年,带领龚美德、朱梦环、唐一见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批“国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高级研修班学习;教科处主任何三喜带领周龙江等四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全国课程开发设计实操与教学实施交流培训会;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率队到重庆参加行动导向研讨学习;教科处副主任刘联率七人学习组赴山东参加全国名校高效课堂研讨学习;项目办唐一见到上海参加第二批“国示”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编制工作研讨会等。
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县级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了参训教师的决策能力、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2.热情邀请县教研室、市教科所、省教科所、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到校进行专题培训。
学校主动联系、热情聘请了达县作家协会、《川东文学》的作家来校培训爱好文学的师生,传授创作技法,提高师生文学素养;邀请达县教研室何成均到我校对教师作了题为《说课──提高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的指导;邀请市教科所原所长郑显银同志来校对全校教师进行新一轮课改下备课、上课等教学技能。
邀请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主任、文理学院化工系党支部书记刘长路教授我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外来专家、学者精到的讲解,专项的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素质的高升。
3.邀请外国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来校培训教师。
为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于2013年12月3日邀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校聘教学顾问组专家组成员、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之一、清华大学校聘骨干讲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张学政,为全校349名教职员工上了一场以“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谈教学艺术”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张学政教授围绕如何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注意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热爱教学为人师表和怎样做一个好教师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中职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思考。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渊博的人文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和案例说话,主题集中鲜明,内容生动丰富,材料典型翔实,重点明确突出,层次清晰分明,讲座自信激情,道理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会场生动活泼,掌声笑声不断,气氛异常活跃,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与德国图林根职业教育基金会、埃尔福特教育中心合作,2013年12月13日至16日邀请德国巴格德堡大学职业教育博士Hans-JoachimBahr(译为巴尔),到全校教师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
巴尔博士以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主要讲解了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微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理论的引导与讲解,又有实际的操作和互动。
参加培训的教师都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踊跃展示,大家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辩证地吸收,灵活地运用,提出了一些能有效改变自身教学的切合实际的想法。
该培训亮点在于:引进德国主流的教育学及职业教育教学论与方法论;学员通过“做中学”形式的培训,灵活地将以行动导向的各类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独立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或案例。
4.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学校为培训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密切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工学结合模式,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先后有计算专业部冉启斌、邓远令、李渊林等老师到江苏昆山仁宝集团、深圳龙华富士康,经管专业部田丰、董琼、何玲等老师到成都教育宾馆、北京大融合酒店,机电专业部胡知平、符纯兵、赵新春、姜君等老师到广东锻压机床厂、江苏好孩子集团,电子专业部崔庆文、杜泽彪、吴佼、唐梁成等老师到广东惠州市光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纽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参加了专题培训或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助推了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5.诚恳聘请企业资深专家和一线高级技工来校培训教师。
学校聘请了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远东电器公司、晟达电子厂等30余家省内外、10余家本地企业资深专家和一线高级技工来校兼职或培训专业教师。
企业专家和高级技工根据专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通过上校企合作课和技能观摩课、举办专题讲座、作专题报告等形式,指导教师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和课堂标准,培训教师专业技术。
6.积极加强校际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学校为科学发展,主动积极地与重庆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联合培养教师,签订教师培训目标责任书;与泸州树风、泸州江阳、绵阳水利电力、达州宣汉、大竹职业高级中学加强合作,深化交流。
校际之间多层面合作,校际教师间广泛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7.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培训,主研《职业高中(中专)教师“三定”校本培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获得省政府二等奖。
学校形成了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向学校递交学习培训书面报告、对全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制度,对教师开展了多形式多层面的校本培训,校长陈军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题为《三大要求促创建,审视条件高规划,提高质量强示范》的“国示”项目创建专题培训;副校长樊文光、“国示”项目办主任、校长助理何三喜对教师进行了“国示”项目建设暨四川省中职课程改革培训;校长陈军、副校长樊文光、“国示”项目办唐一见对教师进行了“国示”建设方案、任务书编制专项培训;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专题培训;教科处副主任刘联对学校青少年辅导员进行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专题培训等。
学校通过定方向、定措施、定规格,以定促学、以研促学、以赛促学、以考促学、以聘促学,全面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8.精心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园网、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资源、学校电子图书馆等,加强教师的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多媒体课制作、辅助教学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