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要点探究1.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调查程序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①随机取样捕获的概率相同②样方大小适中注意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事项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易错警示4个易错点与种群特征有关的(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2) 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3)计上不计下,(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习题巩固 D )B、C、D四个种群,其年龄组成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最可能灭绝的种群是(1.现有A、.B. C. D A.)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2.(D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D )3.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出生率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D.性别比例C只,作上标记后放回到草原上;一段生物学家在测定100平方千米的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504.某)5只。
则该草原内野兔的种群密度为(D 时间后,又捕获60只,其中含标记的D.6只/平方千米C.6只 .500只B.600只 A][ C 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B.宜采用取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下列有关取样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6.样方法只适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②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取样调查的唯一方法④某池塘鲢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标志重捕法③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就是该植物种群密度的绝对数值⑤⑤①③ D.③ C.①②⑤③ A.①②③ B.①②④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D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出生率下降8. 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④生态系统的简单和复杂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②迁出和迁入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④D. ① C. ③④③ A. ①② B.②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干扰剂的方法。
采取这种办法引起农业9.][ C 种群密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降低昆虫C B.增加昆虫的死亡率A.改变昆虫的性别比例D.抑制昆虫的性成熟的出生率墨西哥等发展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1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8040~20~40年,美国需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口的这种增减状态主要取决于B D.出生率和死亡率C.种群性别比例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的特征分别属于、B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A11.A][ B.某物种的个体、一个种群A.某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 D .种群、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 )12.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13.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⑥出生率和死亡率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物而发生竞争和捕食] D 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D.②④⑤⑥⑦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①③⑤⑥A] A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14.预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15.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1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B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C 17.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D (.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B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D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B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18.下列每毫升河水中有9 B. 个大肠杆菌 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米种植 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5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19.某科技小组2将捕获只,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只,其中有上次标记42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D ] 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只 D.160只92A.50只 B.42只 C.)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20.下列.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 B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 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2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B B A、巢湖中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D C 、一个草原上各种生物的总和、一座山上所有的树是一个种群[ C ] 下列22.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 .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 .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C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S”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hm的调查区内,放置10023.调查只。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只。
(计算公式:N:a=b:c)A.30 B.32 C.64 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内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型;草原的田鼠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很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____种群属于(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
n-1n+1nn-28 D.×a×8 B.Aa×8.a× C.a8(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下图中的曲线_____。
1)D (2)B、C(3)乙稳定甲增长(4)C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