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主动脉疾病影像资料诊断与分析
主动脉疾病影像资料诊断与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正常主动脉CT征象
重要分支
– 冠状动脉 – 三支头臂动脉
右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 腹主动脉主要分支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双肾动脉
– 远端分支:左右髂总动脉及分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正常主动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断 层 解 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造影(DSA)影像资料
介入器材
桡动脉穿刺(桡动脉鞘或普通5/6F鞘) 股动脉穿刺(普通5/6F鞘) 普通泥鳅导丝150cm 交换泥鳅导丝260cm 普通猪尾管、标记猪尾管(腹主最好用) 多用途管或单弯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腹主DSA---腹主动脉及分叉髂股动脉
诊断---MRI
心脏,大血管,大脑和软组织图像很有价值 无辐射,无造影剂 缺点:时间长,花费高,配有呼吸机起搏器装 置的患者无法应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MRA 影像资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诊断---血管造影术
CT的补充 植入前评价 使用有刻度导管—瘤颈长度,动脉瘤长度 多角度提供主动脉造影照片 观察入路血管. 确定头端主动脉成角,尾端主动脉颈位置,及腹 腔干位置和肾动脉及肋间动脉位置等
夹层---弓上到弓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夹层---弓下到降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夹层---腹腔干到肾动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夹层---髂动脉股动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夹层---二/三维重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夹层---腔内治疗后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支架植入后继发假性动脉瘤形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男,70岁,主动脉弓部可见较大蘑菇状溃疡;3.5个月后主动脉弓部溃疡“消 失”,弓部管径增大形成真性动脉瘤;9.5个月后弓部真性动脉瘤进一步增大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CTA影像资料
主要分支受累表现
腹 腔 干 及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受 累
A
C A CA 真 腔
B
F、I: 术前CA主要起自假腔,术后主要起自真腔,明显改善 腹主动脉真腔塌陷近闭塞,致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狭窄。
夹层内膜片剥离至肠系膜上动脉近段, 腹腔干起自真腔,肠系膜上动脉起自假腔 局部血栓形成,致其近段狭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要分支受累表现
肾动脉受累
双肾动脉“内膜片”
A
术 前
术 后
B
A、B:术前RRA重度受压,术后恢复,右肾灌注明显改善
右肾起自假腔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壁间血肿的影像 病因和病理生理学
IMH:
– 发病机制: 主动脉滋养血管、中膜营养血管自 发破裂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溃疡→血液渗 中膜层 – 病理学特点: 血肿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 无内膜破裂,无血流交通 – 病因:不明确 高血压 主动脉粥样硬化
破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胸主动脉夹层测量
1,破口是否自闭 2,夹层病理分型 3,破口大概位置和个数 4,夹层累及范围 5,主要分支血管的供血 6,股动脉入路情况 7,支架大概型号 制定手术方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破口
真腔
破口
假腔
假 腔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要分支受累表现
左颈总动脉
支架定位常规起点
起点前移2-3cm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近端锚定区不足的处理
方法2 :颈部动脉旁路+ 腔内修复 人工血管
颈部动脉旁路
生理血流方向
旁路重建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近端锚定区不足的处理
方法2 无名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支架定位常规起点
起点前移 3-4cm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腹主---从肾动脉到髂股动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腹主---二/三维重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腹主---腔内治疗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胸主---二/三维重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胸主---二/三维重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扫描范围
胸主动脉夹层 横断图像:从弓上至股动脉 胸主动脉瘤 横断图像:从弓上至股动脉 腹主动脉瘤 横断图像:从肾上至股动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动脉夹层
观察破口及再破口位置 累及范围,内膜片情况 真腔及假腔大小,假腔有无血栓及钙化 重要分支受累情况 股动脉管径 分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动脉疾患
阅读内容
– 管壁情况:有无增厚、内膜片、溃疡、破裂及 血栓形成 – 管腔情况:扩张、狭窄 – 重要分支:有无受累 – 周围组织情况 – 病变范围:计算病变长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管壁改变
主动脉弓降部管壁不规则增厚, 主动脉弓部管壁明显不规则增厚, 多发粥样斑块,钙化和小溃疡 可见粥样斑块及点状钙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DSA---胸主腔内治疗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DSA---腹主腔内治疗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分析
目的-判断:
1.破口是否自闭 2.夹层病理分型 3.破口大概位置和个数 4.夹层累及范围 5.主要分支血管的供血 6.股动脉入路情况 7.支架大概型号
主要分支受累缺血分 型
– 动力型: 真腔狭窄、塌陷 – 静力型: 内膜片剥离至分支开口 或分支腔内 分支起自假腔; 分支夹层
S
S
D
D
D:动力型;S:静力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要分支受累表现
头 臂 动 脉 受 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要分支受累表现
肋间动脉受累
假腔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分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1. 分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2.近端瘤颈的直径/长度/成角
瘤颈长度:肾动脉到AAA的起始部距离
肾动脉
3 mm between images = 12 mm neck
瘤颈直径: 在CT断层上測量肾动脉下方的主动脉内径
动脉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管壁改变
降主动脉一大溃疡,口部可见钙 化,周围可见管壁增厚
CT三维重建显示降主动脉侧 后壁可见溃疡龛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内膜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管壁增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胸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壁半月状 增厚,内膜钙化内移,双侧胸腔积液
主动脉疾病影像资料诊断与分析
Aortic Dissection and Aortic Aneurysm Imaging & Diagnosis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动脉病变的常用影像学检影)
血管造影-有创且费用高
血管内超声 (选择性),了解夹层破口 彩色多普勒超声 (选择性),方便,对腔
壁间血肿的影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壁间血肿的影像
CT示B型IMH
3月后复查CT示降主动脉IMH基本吸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谢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内手术指导价值小
X光普通胸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如何阅读CT片
原始图片-横断图像
– – – – – – 姓名、性别、年龄 出生年月 扫描日期、医院,CT机型号 扫描层面 扫描层厚 扫描KV、MA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正常主动脉CT征象
管壁光滑,无增厚、血栓、钙化 管腔无扩张、狭窄 各分支显影清晰 双肾灌注均匀,两侧对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管壁增厚
降主动脉壁内血肿
三个月后复查吸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管壁增厚
腹主动脉瘤壁增厚,可见小钙化灶,瘤腔内大量偏心 性附壁血栓,瘤体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体内大量偏心性 附壁血栓,诊断真性动脉瘤;三维重 建,显示瘤体位于主动脉弓降部与腔 内的附壁血栓的关系;手术大体病理, 显示管腔内附壁血栓;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7.支架大概型号确定—示意测量图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7.支架大概型号确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腹主动脉影像资料分析
目的-判断:
1.分型
2.近端瘤颈直径/长度/成角 3.瘤体大小长度及范围 4.远端瘤颈情况 5.支架大概型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动脉弓部技术
Zone 1(n=25)
腔内技术
有计划的覆盖 “烟囱”技术 “豁口”技术 “开窗”技术
Zone 0(n=5)
Zone 2(n=97)
“分支支架”技术
杂交技术
颈-胸杂交 胸-胸杂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近端锚定区不足的处理
方法1:牺牲左锁骨下A,直接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