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性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普通话》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命题说话等实训项目,学生能运用普通话语音、朗读、口语表达等相关知识,根据小学对语文教师口语技能的要求,能够:
1.语音能力达标,普通话语音标准,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2.具备朗读能力;
3.具备规范、流畅、生动形象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解析表1
能力解析表2
能力解析表3
(能力解析表的数量取决于能力目标的数量)(二)知识目标
1.了解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理;
2.了解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差别;
3.掌握普通话朗读及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
(三)素质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3.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良好语言习惯;培养学生语言美、心灵美的良好素养;
4.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亲和力、感染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课程联系
(一)与先修课程的联系
《普通话》与学生在中小学学习的汉语拼音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小学的汉语拼音采用了变通的教学方法,声母、韵母的数量和带Y、W的音节的拼法和本课程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准确到位,那么将对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训打下牢固基础。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普通话》与大二、大三的许多门课程都有密切关系。
普通话发音标准、具备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规范、准确、流利、生动、形象是《语文教法》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各门与口语表达相关的课程的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本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概说、声母实训、韵母实训、声调实训、音变实训、朗读实训、命题说话实训。
知识体系结构如下表:
表1 《普通话》内容及要求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建议
要求: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项目驱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
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实践教学法、理论指导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对涉及到的教学法简单说明其内涵、特点等)
教师引导学生习作教学材料,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提出问题,予以纠正,然后进一步完善实训。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实训效果显著。
理论指导实训教学法是:学生习作,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学生在
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完成习作,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的教学原则,又能使学生的实训有科学、正确的方向。
(二)师资条件要求
对岗位能力/专业课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包括:对校内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校外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对职业素质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师资格、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普通话专职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备普通话理论知识;具备辨析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差别的能力;具备纠正河南各地方言的能力;具备指导学生实训普通话的能力;具备指导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口语活动的能力。
具备省级以上普通话水平测试资格,具有在小学顶岗实践的工作经历,熟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三)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普通话实训需要校内要有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室,以便于供学生进行校内语音实训;校外要有正规小学作为我们的实训基地,(我们和实验小学、健康路小学等十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它们作为我们的实习基地),以供学生在二年级的见习和三年级的实习过程中,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实践自己的语言。
(四)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 教材选用与编写原则
《普通话》课程选用的是自编教材,编写这本教材遵循的原则是:适
应就业岗位对就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
在编写这本教材之前,我们对许昌市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中小学校对语文教师的口语技能要求,同时兼顾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及河南方言的具体情况,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教材的特点是:理论结合实训,以实训为主,理论指导实训,实训材料充分、科学、针对性强、文学艺术性强,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教师口语的表达技能,接受了文化的熏陶。
2.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籍
(1)《普通话训练教程》,主编:黄青喜冯颖康俊平 2015。
(2)《普通话理论与实训》,主编:黄青喜李芳芳大象出版社 2006 (3)《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与测试》,主编:孙媛媛石拓庞可慧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3。
参考资料:
(1)《实用普通话训练指导》,主编:郑尔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2)《普通话训练》,主编:刘秀敏董金凤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3)《普通话水平测试使用纲要》,顾问:杨光李宇明商务印书馆,1999。
(4)《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北京。
3. 网络资源建设
如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库等;
4.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制作有《普通话》授课课件
(2)制作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训课件。
(3)下载有普通话学习软件。
(五)其它要求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七、考核与评价
《普通话》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普通话考试是技能考试,具体考试方式如下:
《普通话》考核的是朗读和命题说话技能,上学期考朗读技能,下学期考命题说话技能。
成绩的构成和比例如下:
成绩分为两大部分:
(一)平时成绩:占50%
平时成绩分两部分:
1.平时课堂表现占20%,包括课堂学习、实训、口头作业及出勤情况。
2.生活用语使用普通话占30%。
提倡课堂实训与课外运用相结合。
(二)期末成绩:占50%
这是综合测试,是对一学期学生学习、实训结果的检测,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上学期考朗读技能,逐一进行;下学期考命题说话技能,逐一进行。
八、教学实施建议
1.课程模式建议
《普通话》的课程教学要与小学语文教师的口语技能需求保持一致,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例如,朗读的实训,根据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技能的要求,这项实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生动形象的、绘声绘色的、栩栩如生的朗读能力,除校内课堂实训外,我们要安排学生在二年级见习和三年及实习的时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践朗读课文(我们的实习基地有实验小学、健康路小学等十所学校),让学生把所学技能运用于教学第一线,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容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朗读能力。
再如,口语表达能力实训,根据小学语文教师对口语表达技能的要求,这项实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规范的、清晰流畅的、生动形象的口语表达技能,规范就是没有语病、清晰流畅是为了让小学生听得懂、生动形象是为了讲课引人入胜,那么除了课堂实训外,学生我们要安排学生在二年级见习和三年及实习的时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践讲解课文,让学生把所学技能运用于教学第一线,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容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的讲课能力。
在二年级的见习和三年级的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实习基地的教学工作,还参与实习基地的课外辅导、学生管理等工作,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在实践第一线锻炼、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质。
2.教学建议
本课程应重点实训朗读和命题说话两项技能;在进行这两项实训时,重点介绍朗读的要求和命题说话的技巧;校内实训时,应以朗读和命题说话的基本技能为重点;校外实习时,应结合小学语文课堂实际,以朗读和口语表达的实际运用为重点。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实践教学法,理论指导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安排项目实训。
原则:以实训为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训,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回到理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项目实训步骤:
(1)语音:实训的主要目标是克服方言,发音标准;
(2)朗读:把握关键:感情是语言的灵魂,没有了感情,语言也就成了一具空壳;
(3)口语表达:主要步骤是:思考——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组织语言——理清层次——说话,思维是开口说话的前提,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善于表达;
(4)艺术语言:提高修养、陶冶情操。
项目实训方法:
案例分析;教师示范;经典示范;启发引导;相互点评;教师点评等方法。
在实训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语音实训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实训普通话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其他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九、其他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属于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应说明课程的教学网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