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中亲子沟通的方法、问题及指导研究

家庭中亲子沟通的方法、问题及指导研究

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都是有过有失,都是在磕磕碰碰中不断积累和获得生活经验的。

但是不少父母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时,采取的往往是主动的“进攻”方式对待,一味批评、指责孩子,忽略孩子取得的点滴的进步。

而孩子却会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爸爸妈妈的满意,于是对家长失去了信任,慢慢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6.父母和孩子沟通的言行不一。

经常听到父母在抱怨,“不是和你说了好几遍了”、“不是说了这样不可以的”、“你这个孩子怎么还是这样啊”等等,可是孩子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还是如常,一点令家长满意的都没有,这恰是忽视了自身的言行示范的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怎能要求孩子做家长要求的事情?亲子沟通就很难进行,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的榜样,父母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修养,树立自己的好形象,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才能通畅无障。

四、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亲子沟通,就是要创造能让亲子双方慢慢靠近对方的“第三块地盘”。

因此家长在亲子沟通种要关注四个步骤,就是“倾听→产生共鸣→一起思考→给予鼓励”。

1.倾听——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

亲子沟通中,孩子只要看到父母“确实在听自己说话”,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是被父母所爱的,从而能放下心来。

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

不过当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最好不要只是大声地发出“嗯、嗯”的回应声,或只是随便点头表示赞同,应该在听到孩子说“发生××事,让我觉得很生气”时,回应孩子一句“也难怪你会生气”。

即使只是跟着附和孩子的话,也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爱我的,“爸爸(妈妈)懂我的心情”、“还好我把这件事说出来了”、“以后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还是和爸爸妈妈说的好”。

所以在亲子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要先耐心地倾听,并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同时适时地给予点头示意等附和的行为,直到孩子把话说完为止。

2.产生共鸣——所谓共鸣,就是懂得对方的痛楚,能与对方共享喜悦的一种力量。

在问卷统计中,我们发现大班的孩子和家长沟通时,90人次中趋于51人次家长不善于倾听,而是经常指责孩子的不是,耐心不够,导致孩子胆小内向,不想和人交往的现象。

日常家长在倾听孩子的倾诉后,一定要能够理解孩子的倾诉,甚至愿意伸出手来拉孩子一把。

孩子向家长倾诉有时纯粹只是抒发自己的情绪、发发牢骚而已,有时甚至说的都是一些完全不着边际的内容。

即使在这种时候,还是必须努力和孩子说的话产生共鸣,不然就没有办法继续聊下去了。

具体来说,即使只是重复地响应孩子“喔,真的呀”,也算是做到了起码的“产生共鸣”,让孩子觉得“把事情告诉愿意听我说话的爸妈,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让孩子触景生情,深受感动,从而对自己树立自信心。

3.一起思考——在倾听孩子倾诉产生共鸣后,需要给孩子重要的提示或想法,之后完全让孩子自行思考,好设法引出孩子想“试试看”的意愿。

绝对不要劈头就泼他冷水:“你根本就办不到,还敢这样说!”“你又来了!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你怎么跟你哥哥差这么多!”你可以和孩子这样互动“你想怎么做呢?”、“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同时认真地与孩子一同思考对策。

最后由亲子共同承担结果。

如果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时,亲子之间就能共享成就与喜悦,真是一件乐事。

4.给予鼓励——不论孩子提出什么意见,都好好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给予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原来我自己一个人也能办得到”、“父母还是爱我的”。

从而产生一股“不用害怕失败,应该勇敢挑战看看”的意愿,并因此对自己开始产生自信,进而肯定自我。

另外在亲子沟通中,家长要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孩子沟通。

所谓的“第三块地盘”,就是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展开沟通的地方。

常言,交谈就是要“共同理解双方的语词与意思”,所以作为家长不该太过坚持己见,尽可能以理服孩,这才是亲子沟通的真意。

亲子之间的第三块地盘,就是建立亲子信赖关系的地方,也是促使双方成长的地方,更是让双方之间的沟通能够顺利进行的地方。

五、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指导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难免有碰撞的时候,包括家长与子女之间,互相需要理解与谅解,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相互原谅,形成共识。

研究表明亲子沟通中不当容易引发孩子如下问题:内向,胆小,爱哭,不自信;急躁,爱发脾气,不懂得与同伴相处;不适应幼儿园生活以及外界环境,不爱说话,对家人依赖性强,尤其对母亲的依赖性更胜于父亲;游戏或者学习活动中注意力不够集中;遇事碰到问题缺乏毅力;挫折抵抗力差,不容易甚至无法接受失败或批评等。

基于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是塑造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的沟通是健康的家庭形态和理想的教育模式的认识,我园着手开展了一系列构建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活动。

1.召开家长会,指导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意识的不断强化。

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直接沟通的便捷方式,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桥梁,是幼儿园与父母,老师与孩子,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幼儿园彼此了解的纽带,好的家长会,让工作事半功倍,更会让家长认识到亲子之间的沟通的意识不断强化。

每学期按照惯例开学初和学期末我们各班都召开家长会,除了向家长介绍近期幼儿工作的汇报总结,幼儿的各方面表现与进步,班级幼儿日常状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近期工作,制定长远的初步工作计划,教学目标,需要家长应该给予的配合和要求内容,幼儿园的一些活动等。

更重要的是家长和教师之间对于家庭教育之间的互动,其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往往在互相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亲子之间沟通是否协调、合适和科学,从而针对性地向家长梳理亲子沟通的说话的时间、机遇和内容,为家庭教育的良好的实效打下一定基础。

2.开设家长学校讲座,指导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的不断科学。

不同的家庭,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更是层出不同,导致形成家庭沟通的不同模式和类型,比如有的是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孩子说了算,家长为了求得安静太平就放任孩子,随之任之;有的是管制型的教育模式,这种家庭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当然也出现了爸爸妈妈各说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状态,导致孩子压抑害怕和忧心匆匆;有的是长辈一言堂的隔代式教育模式,这种家庭一个明显特征是妈妈比较的温柔,爸爸比较的内向,或者是孩子的妈妈不是本地户口的,爸爸不管不问,这种孩子有些察颜观色,学着做墙头草,摇摆不定,没有主见。

于是在每学年的6月份中下旬,我们举办了新生家长会,包括小班幼儿家长学校讲座有“新生入园准备什么”、“孩子入园了,家长准备好了吗”;中大班我们开设了“幼儿园要开学了,家长如何做好入园准备”、“怎样高效的进行亲子沟通”“家庭中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赏识教育”等讲座,这些讲座的内容紧紧联系了现实,富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因此受到各年龄段家长的肯定和普遍接纳。

3.利用多元网络,指导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不断的更新发展。

当今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随着交流工具的日新月异,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模式也是形式多样,途径多样。

我们通过单位微信公众号、单位网站、班级网站、微信、QQ等方式和家长沟通,宣传有关亲子沟通的内容和方法、关注点以及一些亲子沟通有效的案例,对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进行因势利导。

引领家长善于去引导和协调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利用恰当时机和孩子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指导,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

4.邀请家长参与园内外各类活动,为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提供依据和素材。

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们和孩子开始忙忙碌碌地精心制作《小鸟的家》。

他们将各种环保材料进行着有机的组合,在热闹、温馨的氛围中,一个个极富创意、造型独特的鸟窝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毛线织的、有牛奶箱做的公寓式、有鞋盒做的半开放式……一个个美丽的名字、一个个智慧的碰撞、一个个亲情的演绎……使整个活动意义深远。

家长和孩子们沉浸在活动之中,留恋着活动中的喜悦和感动。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畅通家园沟通的渠道邀请家长来园当“老师”。

在家长这个群体中,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工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

我班依依的爸爸是个医生,我们请他来园当了一回“爸爸老师”,现场给小朋友讲述如何预防感冒、咳嗽等,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到非常新鲜,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强了。

这种活动大大丰富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在活动中,家长不仅耳闻目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各方面表现,而且学到适时的教育引导方法,了解教育的内容和层次性特点,从各方面认识孩子的长处和不足,为家庭沟通提供现实依据和家庭教育的素材。

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获得了促进家庭沟通的明显效果。

六、思考和建议家长:1.家长慎思相关家长学校的亲子沟通理论,梳理适合亲子沟通方法。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自我的成熟和完善的历程,坎坎坷坷也是在所难免,家长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进行亲子沟通,不然适得其反。

2.家长谨慎使用网络平台资源,不要将其视为亲子沟通的标准。

但作为家长要学会分辨,理智采用采用网络平台,万不可断章取义,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3.关注家庭环境对于亲子沟通的影响。

在“夫妻是否常常在孩子面前争吵”90人次中:大班没有的14人次,偶尔有的58人次,经常有的18人次;中班没有的20人次,偶尔有的51人次,经常有的29人次;小班没有的34人次,偶尔有的38人次,经常有的18人次。

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的愉悦和睦氛围是令人担忧的,因此家长要充分发挥父母的主导作用,给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用爱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引导,发挥家庭教育最大的功效。

4.关注亲子沟通中语言的运用。

家长尽量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孩子沟通。

有的家长不注意和孩子说话的分寸,经常说“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我养你白养”、“你太让我失望了”。

所以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应该要善于体会孩子的心情,想想自己小时候就行。

对孩子说话避免用太消极的语气。

与孩子沟通要注意经常换一些新鲜话题,或者孩子比较感兴趣的。

这样沟通起来会更加顺畅,毕竟孩子都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家长要注意抓住孩子这种心理特点。

5.家长关注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

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园的老师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觉得孩子进了幼儿园,他的一切就要老师负起责任来了,而没有意识到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主导和影响着孩子,你言行不一,言行不适,左右着孩子对于周围环境、人、物的感知和感受,当然跟会影响亲子沟通的实效。

身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学好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这门课程,不断学习家教艺术,提高沟通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境界。

老师:1.重视拓展学习,即时指导家长更新适宜的亲子沟通知识。

江泽民同志曾经高瞻远瞩的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教育,全民有责。

教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之一,因此有义务和责任思而在学,学而再思,积极探索亲子沟通的方法,为良好的亲子沟通作出一份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