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谈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谈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和学法指导的方法步骤谈了自己的见解,以此论证了语文教学更应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学法指导:一、学法指导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首先,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其次,从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来分析;再次,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分析;最后,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来分析;二、学法指导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学法指导1、指导学法,要明确目标,把握整体。

2、指导学法,要循序渐进,体现规律。

3、指导学法,要注重历练,强调实践。

关键词学法指导终身受益明确目标寻序渐进注重实践当前,在语文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水平的提升,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因为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是对教学的误解。

应该准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所谓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有力协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点。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提升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何要这样重视学法指导呢?一、学法指导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语文教学效率这是长期以来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当前,我们有些语文教学依然存有事倍功半、效率不高的现状,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学方法问题,尤其是在于我们还没有很好地把教学过程变成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自学水平的过程。

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他曾指出:“书是看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例子,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水平。

总不能什么全喂学生,更不可能永远教学生。

要培养他们的自学水平,离开学校,他们还要自学,还要发展。

”可见,“学法指导”问题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语文教学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1、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当今时代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时代,生产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知识持续扩充和创新,社会对人们的智能能要求愈来愈高。

而据一些专家估计,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一生所用的知识量,学校教育只能提供20%左右。

可见,只有在学校里掌握一套终身受用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比较强的自学水平,才能适合新时代的要求。

所以,很多教育专家也曾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自学水平,不懂得独立钻研问题的人。

2、从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来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学生掌握了语文这门工具,不但具有日常交际的本领,而且有利于学习各门功课,获取新知识,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学好这门基础课,真正掌握语文这门工具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3、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看,教语文是为了使学生“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最终目的为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这里指的“习惯”,不但是指学习的行为、倾向,而且包括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不能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水平。

4、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实行科学的学习,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高效率的优化过程,使他们不但获得知识,而且掌握“会学”的本领,形成自学水平。

二、学法指导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当前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还仅仅有形无实,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充足注重指导学法,没有把立足点从教给学生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方法上来,导致语文教学仍费时多,花大力气,效率不高。

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一是有的教者仍受传统的教育观点束缚,教学思想僵化,思想没有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对学法指导的意义尚缺乏高度的理解;二是有的教者对“教学方法”没有完整、准确的理解,把“教学方法”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法”,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只偏重于“教法”,而忽视了“学法”;三是有的教者对“教学活动”没有深刻地理解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仍然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讲的多、灌的多,指导学习方法的却不多。

为了使我们的语文教育尽快地适合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语文学法指导的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高效性的语文学法指导的新路子。

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应亟待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学法指导鉴于语文教学的学法指导内容十分复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

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一套科学、实用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的确是一个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育者面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作者再就如何提升语文学法指导效率问题,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1、指导学法,要明确目标,把握整体。

语文学法是一个完整、复杂的体系,它由若干层次和要素构成。

它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角度实行分类。

就语文科的学习内容来说,语文的各个项目都有相对应的学法。

从横层面上看,语文的学法主要分为汉语拼音方法、识字与写字方法、听话与说话方法(口语交际)、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等。

从纵的层面上看,语文的听说读写方面又各自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单项学法。

如阅读方法,它既包括审题、学词、学句、析段、学习篇章的方法,又包括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方法。

因为各种单项学法之间、各学法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它们彼此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纵横交错、层次各异的语文学法体系,所以在实行学法指导时,我们首先必须要把握学法系统的整体性特点,明确指导目标,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注意各项学法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从而形成整体功能,才能使学法指导产生良好的效果。

否则,我们在学法的指导上就会无的放矢,就会产生随意性和盲目性,就会影响学法指导的效率,甚至就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2、指导学法,要循序渐进,体现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存有着必然的规律性。

学习本身是一种理解活动,它同样必有规律可循。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学法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注重揭示和体现学习活动内在的规律性。

这个规律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注重抓住学习语文本身的规律;二是要注重抓住学生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在语文学法指导中,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两条规律,才能使学法指导产生最佳的指导效益。

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可见,在指导学法中,注重揭示和体现学习活动内部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会学”的本领,比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更有重大和长远的现实意义。

现以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归纳段意方法为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同时遵循学生学习归纳段意的内在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做法来实行指导,效果良好。

第一阶段,每当接管中年级时,在学生的概括水平还低的情况下,我就得首先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摘句法实行归纳段意。

在这个阶段的指导中,我主要分五步实行:①老师概括出段意,让学生根据段意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②老师给每段列出二、三种段意,让学生选择准确的段意。

③老师揭示出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心句在段的开头,一般也称为总起句,它起概括和总述的作用;中心句在段的中间,有时也称为过渡句,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心句在段的结尾,一般也称为总结句,它起总结全段意思作用。

④学生根据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律和作用,找出最能反映段意的句子(中心句)。

⑤学生根据本段中心句,试用自己的话说出段意。

第二阶段,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摘句法来归纳段意后,指导他们学习和使用取舍法、合并法等方法来概括段意。

这个阶段,我同样分五步实行指导: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全段。

②了解本段的中心内容及共讲了几层意思。

③老师揭示出取舍法、合并法等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若是一个段落里说了几层意思,他们之间是主次关系的就应该抓住主要内容,舍去次要内容实行概括,这种方法称为“取主舍次法”,简称为“取舍法;若是一个段落里的几层意思是并列关系的,就必须把几个并列意思合并起来实行概括,这种方法叫做“合并法”。

④仔细分析各层意思并确定各层意思之间的关系。

⑤学生根据取舍法、合并法的概念和特点选择准确的方法来概括出本段段意。

因为在指导中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实行指导,既注意揭示和体现归纳段意的内在规律,又注意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和思维规律,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较快地熟练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

3、指导学法,要注重历练,强调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水平,而培养这种水平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一种有效的学法的掌握,只有经常历练、实践和使用,才能真正在练习中巩固,在实践中提升,在使用中完善,才能真正形成水平和养成习惯。

如,指导学生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按阅读的一般顺序,如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独立阅读十步法”,即一审题目,二读课文,三识生字,四解新词,五理层次,六记段意,七明中心,八编提纲,九品写法,十找难题。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步一步示范;再一边指导,一边让学生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让学生能够独立实行;最后要求学生把它作为独立阅读的常规。

通过多次的练习和实践,学生独立阅读水平就明显地有所提升。

从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指导学法注重历练,强调实践是提升效率的根本。

“学法”问题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去完成,所以,优化方法指导,如同是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能够使学生自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人常说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只要我们头脑中有学法指导的思想,就一定能创造出丰富多彩而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的方法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