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化概论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


《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其作品有《离骚》赋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汉赋
汉代大赋代表作家 首推司马相如,其 代表作为《天子游 猎赋》(《子虚赋》 《上林赋》)
汉代大赋另一代表 作家为扬雄,其代 表作为《甘泉赋》 《羽猎赋》《长杨 赋》)
二、漫长的发展历程 诗歌
先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
《诗经》 (四言诗) 《楚辞》 (杂言体)
五言诗 七言诗
声律和丽 辞长足发 展
五言、七 言律诗格 律成熟
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
散文 尚书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骈文(魏晋六朝主导文坛) 古文(中唐古文运动后占据 统治地位)
散文的三大功能:叙事、论说、抒情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 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 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 名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 长篇小说的的双壁。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一、《诗经》与《楚辞》
《诗经》305篇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宴饮乐歌 《颂》:宗庙祭祀乐歌
《诗经》内容丰富,主要描写了五方面内容:
1、周部族的历史,如《大雅〃公刘》 2、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如《豳风· 七月》 3、古代战争和徭役,如《小雅· 何草不黄》 4、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如《魏风· 伐檀》 《硕鼠》 5、叙述爱情和婚姻,如《周南· 关雎》

二是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 文学创造的许多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文化 价值。从文化价值和现实主义来看,有人生 豪杰,如《水浒传》中塑造的108将。有不 屈精神和叛逆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 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窦娥冤》中的 窦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还有许多带 有人性觉醒性质的张生和莺莺、杜十娘、贾 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形象。诸葛亮则是古 代理想中的贤良知识分子(贤士)形象(智 绝);曹操是奸诈的典型(奸绝);刘备讲 义气(义绝)。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元杂剧
广义的“元曲”包 括元杂剧和元代散 曲,但元杂剧也可 单独成为“元曲”。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有被后人称为 “四大家”的关汉卿、 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和以《西厢记》“天下夺 魁”的王实甫。
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3、三是脍炙人口的语言
• 第二,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如《史记》中 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都是 对实际生活的高度概括,极富表现力。中 国古代文学语言的强烈表现力,不仅体现 在和谐押韵和诗歌中,还体现在散文情境 的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小说戏剧中的简 洁深刻的描绘之中。比如《红楼梦》的语 言,简洁而纯净,朴素而多彩,使人读了 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时又为之落泪。
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文以载道” 为整个古代 文学的基本 精神。
“文以载道”一方面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政 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作家 重视国家、人民的群体利益,即使在纯属 个人抒情的作品中也时刻不忘积极有为的 人生追求。 另一方面,也是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 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其主体意识和个性 自由。
• 三是脍炙人口的语言:
• 脍炙人口的语言,是中国古代文学留 给我们的丰富遗产。中国古代文学中 简练、丰富、音律和谐的语言不仅是 后代人师法学习的楷模,更是教育、 熏陶和感染现代人的有益材料 。
三是脍炙人口的语言
• 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第一,音韵之美: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和美的音律,使中 国文学具有感染力。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言句。隔句用韵,富于变化。中 国古典诗歌都有一种节奏的和谐感。词的音律之美,更加 明显。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感真挚,音律和谐, 能读能唱,具有很强的艺术力量。王实甫的《西厢记》的 语言也为世人一致赞叹“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几个季节性的 景物衬托出离人的情绪,语言流转如珠。
• 中和之美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倡 导的“中庸之道”在文学界的反映。 中庸之道反对片面化和极端,在文 学中表现为主张有节制地宣泄情感, 反对过分强烈的情感表达。

中和的目的在于和谐,但在现实中总有 毁灭,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中和”的 影响下,文学作品中的解决不可调和的矛 盾的途径有二:一是对现实回避和超脱。 陶渊明仕途失意后写了大量田园诗,从田 园风光当中得到了归宿感 . ------《桃花源记》 中描绘了一个安详和乐的社会。
叙事文学 魏晋志 怪、轶 事小说 汉代 百戏
唐传奇 小说
宋话本 小说 元 杂 剧
成熟
明清章 回小说
明清传奇 近代戏曲
唐戏
宋金 杂剧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 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 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 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 化的最直接的桥梁,也 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 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最佳窗口。
三、唐诗宋词
唐诗
唐诗篇什繁富,名家 辈出,流传至今的作 品有55000多首。
唐诗发展过程分初唐、盛唐、中唐、晚 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的诗坛最为光 辉夺目
盛唐:唐玄宗开元、天宝时 期50年 中唐: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 去世的70、80年。
盛唐诗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 山水田园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边塞诗派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知 识抒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 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 辉。也正是抒情性质使中国 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 写实而重写意。
• 写意手法原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在 中国文学中也有大量的注重写意的作品。 所谓写意,就是作者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不 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不 重写实而重写意。如《汉宫秋》《三国演 义》与历史不符,旨在写意。昭君自杀显 示爱国。
• 从数量上来看,“集”类文学作品的比重 是首屈一指的,其数量相当可观,以致无 人能统计出历代究竟有多少文学作品。比 如仅《全唐诗》收录的唐诗旧有近五万首, 陆游诗留传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如果把诗 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都放在一 起加以统计,肯定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占 有首屈一指的比重,它在古代文化中是极 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主要由“文、史、 哲”构成,其中“文”占首席地位。
宋词
真正成为一代文学 之圣,并在古代诗 歌史上堪与唐诗交 相辉映的是宋词。
北宋的词坛几乎是婉 约词的一统天下。
晏殊、欧阳修的词反映 了士大夫的精致生活; 柳永词则以青楼歌姬为 描写对象; 晏几道、秦观的词以清 丽的白描语气见长; 周邦彦的词典雅凝重; 李清照的词清新
豪放词兴起要晚。北 宋中叶苏轼首先革新 词风。南宋辛弃疾为 首的词人实现了与婉 约词的分道扬镳,形 成了豪放词派。
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 沉郁顿挫。
中唐诗歌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 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 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 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以 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翼, 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 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 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魏晋时代,文学已经觉醒被视为“经国 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 文》)。以后,文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越来越重要了。魏晋以后的士大夫几乎无 人不写文学作品。
• 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文学作为考试内 容,作诗唱对世为文人雅士的必备技能。 在传统的文化典籍四大部类中“经、史、 子、集”,起中的“集”主要指文学。
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一、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 中国文学始终是文化典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在上古时期,文学已成为先民们文化活动的一 个重要内容。其最初形成是歌谣,我们从《易》 卦卜辞所看到的那些简短的小诗,尚可依稀看到 它们的原始风貌。

《诗经》中的《风》是民歌,《雅》、 《颂》是贵族所作,说明一般平民和贵族 都开始创作十分成熟的诗歌作品了。孔子 把《诗经》作为教科书,对弟子实施“诗 教”。说明教育中文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无 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 学,作家总是把目光对准 人间而不是天国,他们关 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悲欢 离合而不是属于彼岸的天 堂地狱。
•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大禹治水”其 中的女娲、后羿、大禹等神话故事人物其实 就是人间的英雄,氏族的首领。“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先民们征服 自然的愿望,因此都是关注现实的历史人物 在神话传说中的投影。在整个古代文学中, 无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学,诸多作家都 把目光对准人间而不是天国。现实主义作品, 无不是反映现实,即使浪漫主义作品,也都 是现实世界中悲欢离合,真善美丑的虚化反 映。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 的生动的图卷,更是古代中国 人的心灵记录,这使它成为我 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的最好窗口。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的艺 术境界是空灵和神似,是那种 变化莫测、知其妙而不知其所 以妙的艺术化境界。
中国古代文学也遵循“诗教”,即在文学作品 中有节制地宣泄情感,而不把感情表达得过分 强烈,使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 种“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中和之美。
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意义
• 杰出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永久的魅力。中国古代 文学的永久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爱国忧民的情怀:古代文学表现的爱国忧民 的情怀鼓舞着现代人去关心现实,完成历史赋予 的新使命。而且它也是当代文化建设应吸取的有 益成分,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屈原的《离骚》 鼓舞着我们“上下求索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