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图为太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2.图中八大行星A.公转周期相同B.结构特征相同C.公转方向不同D.公转轨道共面3.与地球相比,甲行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①没有液态水②表面平均温度较高③质量体积太小④没有适合呼吸的空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记录显示:2017年9月6日晚,太阳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如图)。
专家表示2019~2020年是太阳活动极小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闪焰”主要发生在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5.上一个太阳活动低谷年段约是A.2002~2003年B.2005~2006年C.2008~2009年D.2011~2012年6.太阳活动极小期A.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会增大B.太阳黑子和耀斑较少C.大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D.可能出现“磁暴”现象“渔光互补”是指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通过在水面上设立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面下养殖鱼虾,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连云港市首个“渔光互补”水上光伏电站每年发电量可达1000多万千瓦时,节约标煤3500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00吨。
图为水上光伏电站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阳辐射A.是地球上各种矿产资源的能量来源B.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强弱取决于太阳活动强弱8.推广“渔光互补”①可以降低水温,减少水分蒸发②促进水面植物光合作用③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改善大气质量④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单位:小时),它与白昼长度、云量和地形等条件有关。
图为我国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年日照时数A.南方多,北方少B.东部多,西部少C.西北多,东南少D.高原多,盆地少10.成都与上海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势C.昼长D.云量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简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地球四大圈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圈层A.①为生物圈B.②为岩石圈C.③为大气圈D.④为水圈12.图中①圈层是A.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厚度最大的外部圈层2018年6月3日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的富埃戈火山发生喷发。
图1为该火山喷发时的景观照片,图2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富埃戈火山喷发出的熔岩物质来自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14.岩石圈包括A.①和③圈层B.②圈层C.③和④圈层D.①圈层和②圈层的顶部15.关于图2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大陆部分较大洋部分厚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纵波传播速度下降C.①和②圈层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D.③圈层最可能为固态,由塑性物质组成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经过塑造而成的柱状地貌,远望如林而得名。
土林顶部有难以侵蚀的胶结砂砾层,形成坚硬的“铁帽”,下部的粘土砂砾层得到保护,雨水的淋溶作用减弱,从而形成如塔如柱的土林。
图为云贵高原西部的元谋盆地中“沟壑纵横”的土林。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塑造土林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作用C.重力崩塌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17.元谋盆地的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B.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D.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图为我国四地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①地貌景观主要特征是A.千沟万壑B.奇峰林立C.地势平坦D.冰川广布19.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截至2019年7月,“中国天眼”已发现高质量脉冲星120颗,开启了“中国太空探索的新时代”。
“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
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
图为FAST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21.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
图为兰州市2018年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日城市热岛效应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C.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D.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23.能有效缓解该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A.提高建筑物的高度B.增加市区道路密度C.扩大中心城区面积D.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个小时左右。
图1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图2为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博斯腾湖湖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7.若图示农业区大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则最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湖风增强,陆风减弱B.湖风减弱,陆风增强C.湖风、陆风都增强D.湖风、陆风都减弱图为某大气模拟实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点着的香释放出的烟雾,其运动轨迹合理的是A. B.C. D.29.该模拟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的A.受热过程B.热力环流C.温室效应D.削弱作用图为2019年10月24日5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此时吹东北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31.此时风速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图为水圈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甲水体不易存储在A.高纬度地区B.高海拔地区C.极地地区D.低纬度地区33.人类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A.海洋水和湖泊水B.冰川水和大气水C.地下咸水和河水D.河水和湖泊淡水2019年8月10日凌晨,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登陆,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
图为当地居民8月9日6时通过手机APP截取台风“利奇马”移动路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当气象台发布台风预警信号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街上的行人应找广告牌、大树等避风避雨B.需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C.海上船舶和作业人员需停止作业,到避风场所避风D.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要及时转移到高处或安全地区35.当地居民通过手机及时查询“利奇马”的实时位置,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D.数字地球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
图为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图中各区域主要自然灾害是A.I—洪涝、泥石流B.II—寒潮、旱灾C.III—地震、寒潮D.IV—台风、洪涝37.属于防洪减灾工程措施的是①退耕还湖②疏浚河道③植树造林④提高防洪减灾意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11月25日09时18分在广西百色市靖西市(北纬22.89度,东经106.65度)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附近震感强烈。
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39.此次地震A.靖西市位于震源附近B.靖西市震级大于德保县C.靖西市烈度大于天等县D.德保县震级小于天等县40.当地震发生时,靖西市正在教室里上课的小学生应A.遵守纪律,坚持上课B.听说地震,夺路逃命C.下楼不及,纵身跳楼D.迅速抱头,躲到桌下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5月18日,连云港首个“海绵城市”主题公园对外开放,公园将水泥硬化路面改装成透水铺装、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
有些地方还在绿地下埋入蓄水模块,把高于地面的草坪改为低于地面的下沉式绿地,将雨水引至渗水能力更强的泥土中,通过沉淀下渗过滤作用减少初期雨水污染。
同时,建设了雨水调蓄水池,使得收集的雨水经过滤后循环使用,另外还建设了多处下渗型植草沟。
材料二:图1为连云港局部水系及主体公园位置图,图2为下沉式绿地示意图。
(1)图中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2)填出下沉式绿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地表径流:,下渗:。
(3)分析“海绵城市”主题公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旱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干旱发生范围广泛,很多地区不同程度遭受旱灾。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
图1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
材料二:2019年8月中旬以来安徽干旱少雨,全省气温偏高雨水少,气象干旱迅速发展。
至11月末,安徽省内用水困难人口累计约45万人。
图2为安徽省常年(1971年~2000年平均)干旱日数分布图(单位:天)。
(1)甲、乙两地发生旱灾的主要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
(2)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旱灾出现频次较少,主要是因为______。
(3)安徽省常年干旱日数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针对当前安徽出现大面积干旱,受灾地区的公众应______。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
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时,多形成图甲处的峡谷地貌景观;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流出山口,河流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沉积物厚度和颗粒变化较大,形成图乙处的地貌景观;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图丙处的地貌景观。
材料二: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景观示意图(1)描述乙处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2)分析甲处多峡谷地貌的成因。
(3)评价丙处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