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A.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C.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随呼吸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A.协助扩散需要耗能(ATP)B.只有主动运输才能逆浓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主动运输有关3.右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4.下列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A.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B.腌制果脯过程中果脯变甜是蔗糖浸渍导致细胞死亡,蔗糖分子再进入细胞中C.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消耗的是无氧呼吸产生的ATP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5.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和甘油出入细胞的方式相同B.胞吐和胞吞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ATPD.农田被水淹会影响农作物的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6.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B.发生图甲到图乙的变化必须具备半透膜和浓度差C.图丙中的7相当于半透膜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 mL的蔗糖溶液中,则细胞体积逐渐增大7.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8.下图中Ⅰ~Ⅳ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均为主动运输B.Ⅱ和Ⅲ为主动运输,Ⅰ和Ⅳ为被动运输C.Ⅰ、Ⅱ和Ⅳ为渗透作用D.Ⅲ为主动运输,Ⅰ、Ⅱ、Ⅳ为被动运输9.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 的速率都是10mmol/min。

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10.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肝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都需要载体协助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CO2排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C.植物根毛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K+浓度成正比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11.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不能表示Na+、K+的跨膜运输B.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C.a、b均可能是被动运输D.a、b均可表示葡萄糖的运输12.下图为某学生观察到的细胞质壁分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B.图示状态下,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C.图中7是细胞液,其颜色正在逐渐变浅D.图中1是细胞壁,6处充满了外界溶液13.水稻对土壤中低浓度镉的富集水平仅次于生菜。

袁隆平团队将水稻的吸镉基因敲掉,创造了去镉大米,解决了中国人“吃得安全”这一难题。

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A.镉离子进入水稻细胞的过程叫做渗透作用B.镉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导致C.水稻吸收镉离子的能力受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D.水稻基因的特异性,决定了磷脂分子的特异性吸收镉元素14.将同一红色玫瑰花瓣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乙的起始浓度小于溶液甲的起始浓度B.2〜6min溶液乙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溶液甲中的溶质分子在2min后开始进入细胞D.溶液甲中细胞质壁分离后发生了自动复原15.如图所示,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可以让单糖穿过,但不能让二糖穿过),在a侧加入清水,在b侧加入以下哪种等体积溶液时,会使a侧液面先下降后上升()A.葡萄糖溶液B.蔗糖溶液C.麦芽糖溶液D.淀粉水溶液16.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①彻底水解后形成单糖和氨基酸B.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③④均有关C.b可表示尿素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D.c可表示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的过程17.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

它能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B.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排出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特点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其生存D.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的速率不受影响1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细胞液属于原生质层B.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C.第一次处理滴加清水,第二次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D.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边角处19.下面是生物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与功能②有关B.功能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C.激素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调控与图中功能④有关D.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的细胞间通讯20.如图X、Y、Z是细胞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 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B.维生素D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C.细胞膜可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中有ZD.生物膜中所有的Y和Z都可以运动,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1.将等体积的10%的麦芽糖溶液和果糖溶液分别注入U形管甲、乙两侧(如图),用半透膜隔开(允许溶剂和果糖分子通过,不允许麦芽糖分子通过),整个过程中液面变化情况是()A.甲高于乙B.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C.两侧液面等高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22.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可以直接用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换成高倍物镜B.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D.以新鲜的白萝卜为实验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2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氨基酸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B.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D.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胃上皮细胞和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24.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因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三种溶液的初始浓度甲>乙>丙C.若丙细胞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状态,此时膜两侧溶液没有浓度差D.本实验中使用的家兔红细胞也是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25.若下图表示细胞运输某种物质的过程(不需要能量),下列哪个过程能用该图表示()A.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氧气进入肺泡细胞中C.植物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26.将甲乙两个新鲜的植物叶片组织装片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用显微镜连续观察甲乙中的细胞,你会发现的现象是()A.甲乙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B.甲乙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C.甲乙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且两细胞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乙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7.下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离子过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离子过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图示的离子通过膜方式为协助扩散28.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几种方式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B.甘油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与乙物质相同C.小肠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同丙物质D.甲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受载体数目制约,但不消耗能量29.线粒体中的DNA控制合成的酶,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过程受影响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肺泡细胞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C.水分子进出人成熟红细胞D.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30.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液泡中水没有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外C.2~3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D.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二、多选题31.在中部装有半透膜(允许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的U形管(如图所示)中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侧为细胞色素(一种红色蛋白质),b侧为清水,开始时两侧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升高B.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侧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升高C.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侧液面高度相同,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升高D.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升高3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B.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33.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一定为主动运输34.下图是物质P和Q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P可能是氧气B.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需要载体C.如果物质Q是葡萄糖分子,则其被吸收进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D.物质P、Q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35.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 KNO3溶液中,发现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在最初的 t1时间内不断减小,在随后的 t2时间内不断增大并恢复到原来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