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案(课时一、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和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够翻译全文。
2.学习通过对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
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
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
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
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二、作品介绍《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大哥韩会之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
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孟郊告知韩老成六月二日已逝,但韩愈又疑问六月二十二日老成还在写信,种种的疑点让韩愈悲从中来。
韩愈在文中提到自己的衰老“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本文收入《古文观止》,其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明代茅坤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三、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治丧(sàng)及长(zhǎng)不省(xǐng)所怙(hù)兄殁(mò)归取其孥(nú)丞相薨(hōng)佐戎(róng)徐州遽(jù)去万乘(shèng)殒(yùn)其生窆(biǎn)不临其穴尚飨(xiāng)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乃,才衔,怀着具,准备,备办灵,灵位(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省,知道;怙,依靠(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不久,后来;就食,谋生(4)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止,留居孥,妻子儿女的统称(5)汝不果来果,成为事实,实现(6)是年,吾佐戎徐州佐戎,辅佐军务(7)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遽,急,突然(8)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公卿,公卿和宰相辍,停止,离开(9)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戚,忧伤(10)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嗣,继承人(1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够蒙,蒙受泽,恩泽(12)汝之纯明宜业宜家者宜,应该(13)汝之子始十岁始,才(14)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冀,希望(15)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近来剧,疼痛剧烈(16)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抑,还是,或者(17)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抚慰(18)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遂,立即(19)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凭,临窆,葬时下棺入穴(20)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21)曷其有极曷,何极,尽头(22)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希望(23)尚飨希望鬼神享用祭品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1)莫如西归名-状,向西(2)吾少孤名-动,成为孤儿(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动,继承……的家业(4)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使动用法,使……夭折(5)将成家而致汝使……到来(6)长吾女与汝女使……长(7)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形-动,长久居住(8)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动,保全(9)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动-名,祭奠时的用品(10)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11)何为而在吾侧也宾语前置(12)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固定句式是……还是……(13)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介词短语后置四、过关检测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A.汴州biàn殒其生yǔn不省所怙ɡū遽去吾jùB.万乘chénɡ夭其嗣sì曷其有极hé窆不临其穴biǎn C.辍汝chuò取其孥nú尚飨sūn兄殁南方mòD.奴婢bì丞相薨hōnɡ汝来省吾xǐnɡ少而强者qiánɡ 注:怙:音hù;乘:音shènɡ;飨:音xiǎnɡ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C.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注:A,羞-馐;B,世-逝;D,敛-殓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D)例: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沛公安在C.古之人不余欺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注:D是定语后置句,例句和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4.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D)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C.其传之非其真邪?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注:前三项均是助词,属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
5.翻译句子(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
(2)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西边去,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
(3)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5)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6)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7)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8)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
(9)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
(10)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五、课文研讨1.本文把对十二郎的沉痛悼念之情和琐碎的家事诉说交织在一起,有现在的事,有往昔的事,有未来的事,有猜想的事。
从表面看,记叙内容非常庞杂,没有线索,实际上是散而不乱。
试从作者的请按和思绪发展方面梳理文章的脉络,给这篇祭文的主体部分(去掉首尾两段)划分层次,概括其内容。
参考答案:主体部分(第2-11段)共10段。
第2、3段为第一层次,主要是回顾自己和十二郎的身世和往日的聚散情况;第4-9段为第二层次,主要是表达在自己在得到十二郎的死讯后的痛苦心情;第10-11段为第三层次,主要是交代十二郎后事的安排,再次祭奠亡灵。
看似散乱,实则气脉不断,一种骨肉至情充塞全文,贯穿其中。
2.文章第5段,一共用了3个“邪”字,3个“乎”字,4和“也”字,5个“矣”字。
除按摩他们的用法,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3个“邪”字表现了作者乍听到噩耗时的分外意外、震惊,以至怀疑消息的可靠性的心理状态。
3个“乎”字的反问句强化了质疑的语气。
作者不相信神灵不明,上天无道4和“也”字中前三个“也”带动了三个判断句,强调了信息的不可信,但最后一个“也”字却把语气由不能相信转换到不得不相信上来,自己身边的书信切实证明了十二郎的四是肯定无疑的,她只能去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了。
5个“矣”字表达的是肯定、无奈的语气。
句句紧扣前面的追问,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却得到了现实无情的印证。
这一系列语气助词的运用强化了这一段感情发展变化的节奏,也准确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的失去亲人的悲痛感情。
祭十二郎文(课时2)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习题强化对本课文言知识的掌握。
2.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A、请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g)所怙(hù)B、乃能衔(xián)哀致诚虽万乘(shèng)之公相丞相薨(hōng)C、其余奴婢(bì)呜呼哀哉!尚飨(xiǎng)中年兄殁(mò)南方D、并令守汝丧(sàng)闻汝丧(sàng)之七日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注:“丧”应读sāng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注: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应付”;D项“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