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抒写生活教材分析部编本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活动·探究任务三”是尝试诗歌创作。
要求在完成“任务一·自主欣赏”和“任务二·自由朗诵”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所学诗歌情感与内涵的体会、结构与形式的感知实行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最终达成由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的转化。
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比较陌生,所以,任务中“备选题目”从学生生活入手,在引发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诗歌创作注重情感的捕捉与抒发。
“备选题目一”,引导学生表达想对父母说的话。
“备选题目二”,则是写出对朋友的生日祝福,贴近学生生活,能使他们带着真情实感投入创作当中。
“备选题目三”,要求学生对单元所学过的《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四首诗歌实行仿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学习优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比如,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与恰当的意象,展开个性化的联想和想象,注重语言的简洁流畅与节奏韵律的和谐悦耳等。
学情分析学生十四五岁时,正是处于乐于创作诗歌的启蒙阶段,即使他们已经学过很多诗歌,有过对“天上的街市”的遐想,对“生活欺骗了你”的感慨,对“未选择的路”的怅惘,对延安“无比依恋”的赞颂……也体验过诗歌创作的快乐,但相对于这种文学表现形式,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陌生度,如何将直觉、灵感、内心感受与联想想象的内容实行诗歌式的表达,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较为充分的指导。
教学设想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恰恰就是诗歌创作的源泉。
教师理应引导他们挖掘并进一步体悟这些情感,使之获得深化和升华,真正成为创作的源头活水。
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以,在倡导自由创作的基础上,我带着学生回忆生活中独特的经历,引导学生发现、把握生活中体现爱与美的细节和瞬间,捕捉并深化内心情感体验,避免一些学生无从写起。
其次,创造新颖、独到的意象,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利用微课讲解意象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歌意象。
第三,优美的语言是诗歌创作的核心。
因而,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优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展开个性化的联想和想象,注重语言的简洁流畅与节奏韵律的和谐悦耳等,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难点。
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引导学生互评修改习作,锤字炼句,进一步提升。
教学时要注意,教师的指导要有弹性,既为学生创作提供指引和支撑,又为发展留下空间。
最后,教材中只有诗歌创作的要求,不妨把任务延展一下:在互相评价修改的基础上,全班合作编辑自创的诗歌集。
尝试仿写学过的诗歌,也能够自由创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1)引导学生发现、把握生活中体现爱与美的细节和瞬间,捕捉并深化内心情感体验,提升感悟水平。
(2)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歌意象,适当融入想象和联想,抒写情志,促动思维发展与提升。
(3)引导学生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训练仿写,实行诗意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使用水平。
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体会诗歌表达中的山川景物之美与历史文化之美,拓展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会创造意象,适当融入想象和联想,抒发真情实感、抒写感悟。
2.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方法激趣法讨论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激情导入: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文学之母”,是“语言的钻石”,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
优美的诗篇,将点燃同学们心里诗歌创作的火花。
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创作诗歌,抒发情感,用诗歌抒写生活!2.播放朗读视频,引导学生体会《春》的语言魅力。
(课件展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3.学生赏析。
4.教师点拨:作者借助“东风”“山”“水”“太阳”“小草”这些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春天”的美景。
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凝练,讲究韵律和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老师把这篇贮满诗意的散文去标点,分行排列,它就成了一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经典散文《春》的语言魅力,创设诗歌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从而激发其尝试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对《春》的点评既是对本单元“任务一·自主欣赏”的巩固,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诗歌创作奠定基础。
二、写作指导与实践5.【学生活动一】展示课前创作。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很多诗歌,有过对“天上的街市”的遐想,对“生活欺骗了你”的感慨,对“未选择的路”的怅惘,对延安“无比依恋”的赞颂……完成本单元“任务一·自主欣赏”和“任务二·自由朗诵”之后,学生已了解一定的诗歌创作技巧,完全能够引导他们体验诗歌创作的快乐。
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再创作欲望。
6.教师结合优秀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创作技巧。
(课件展示)(1)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的情必真,只有真的东西它才可能是美的。
要从生活中找到能打动自己的内容,然后再以诗的语言,诗的形式去抒写它。
这样才能让人产心灵的共鸣,也使诗变得有意义。
(2)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席慕容《乡愁》)诗歌是美的,要让平凡的事物发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想象。
一个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诗。
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诗意的仓库。
(3)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能够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我的忧伤就灭顶(余光中《碧潭》)“碧潭”不够玻璃,名词活用为动词,极富于动感与韵律。
“蚱蜢舟”是李清照词里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很多愁”,在诗人看来这条“蚱蜢舟”还能够再小些,忧愁就到了尽头。
船是无所谓大小的,只因心里盛满了所以感觉很沉,沉得任凭如何排遣也无法释怀。
多么凝练的语言!(4)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看”、“风景”、“装饰”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很美,且令人深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模仿和借鉴优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学习诗化的表达,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使用水平。
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大胆实行联想和想象。
将具体事物与联想想象的内容结合,并赋予独特的情感,实际上也就形成了诗歌中的意象。
纪伯伦说:“诗的内在和谐是通过联想来传达的。
”写诗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鼓励学生将联想和想象融入创作,丰富诗歌表达的内容。
7.复习诗歌创作技巧。
学生表述,教师简化并板书:(课件展示创作技巧)直抒胸臆,借助意象语言简洁、凝练节奏和韵律板书:用诗歌抒写生活抒真情、巧表达、练语言、美韵律【设计意图】快速回顾诗歌写作技巧,为诗歌创作和修改奠定知识基础,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8.微课学习:说说诗歌中的“意象”【设计意图】通过微课讲解意象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诗歌意象,抒写情志,避免学生无从写起。
9.【学生活动二】修改、展示。
学生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借助意象抒写情志,鼓励学生将联想和想象融入创作,使用修辞,情景交融,象征等手法,努力使语言简洁、凝练。
【设计意图】语言是为诗的思想内容服务的,是为了突出物象,营造诗的意境,也就是为了表情达意。
我们写诗,在驾驭语言、推敲字词上既要准确生动,也要努力站在精神体验的高度,寻找最能体现人们情绪的字句,营造和谐的、诗意的氛围。
教师指导学生对诗歌实行互评修改的过程中,力求协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品位、准确的审美观点,提升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的水平,进而更好的表现美和创造美。
10.【学生活动三】佳作赏析。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蜜蜂我也应该用弱小的身躯舞动为这被百花所覆盖着的土地为这永远映照着我们的晶莹的露珠为这不停歇的徘徊在树梢的雾和那来自河流的无比柔和的絮语——即便我死了也要留下满是蜜糖的巢为什么我的心中常怀敬畏?因为这土地爱我爱得深沉……学生点评。
教师点拨:作者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实行了仿写,把原诗中“鸟”的意象换成了“蜜蜂”。
蜜蜂象征勤劳和奉献。
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原诗的情感是很悲壮的,表达的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
而现在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作者不是像艾青一样对祖国母亲饱含同情,而是满怀“敬畏”、深深爱戴,愿意像蜜蜂一样为祖国奉献力量。
结尾改成了“因为这土地爱我爱得深沉”,表达了对祖国的感恩。
整首诗匠心独运,在情感的内涵和意象的选用上都有创新。
我们在模仿借鉴优秀诗歌的基础上,需要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和赏析,进一步领会巩固诗歌创作技巧,为接下来再次修改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11.【学生活动四】小组修改、展示并评价。
【设计意图】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们大多都是锤字炼句的能手。
通过“锤字炼句”,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使用水平。
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培养自主学习的水平。
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水平。
四、课堂总结12.同学们!如果没有一颗诗意的心,在这繁杂而琐碎的生活中,你将看不到光明;如果没有一颗诗意的心,你将在烦恼和抱怨充斥的海洋中挣扎。
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和苦痛,但是,只要拥有一颗诗意的心,你就一定能看到美好和光明!请大家张开思维的翅膀,点燃灵感的火炬,用诗歌抒写生活吧!【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诗歌创作。
五、布置作业13.继续修改完善作品,再次小组间点评、修改,最后全班合作编辑诗歌集,并为我们的诗集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六、板书设计用诗歌抒写生活抒真情、巧表达、练语言、美韵律七、教学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教育的艺术》),我们正能够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在这个单元中,阅读欣赏是基础,朗诵有助于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创作诗歌是将阅读的成果转化为写作的水平,是自主建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