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添加剂模块十 食品被摸剂、稳定剂和凝固剂
食品添加剂模块十 食品被摸剂、稳定剂和凝固剂
模块十 食品被膜剂、稳定剂和凝固剂
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 项目一 稳定剂和凝固剂 项目二 被膜剂
学习目标与要求
了解各种被膜剂、稳定剂和凝固剂性能;
掌握各种被膜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的应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被膜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的应用; 难点:各种被膜剂、稳定剂和凝固剂性能。
项目一 稳定剂和凝固剂
2011)规定,主要应用于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用量按正常 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4.巴西棕榈蜡
(1)性状 棕至浅黄色硬质脆性蜡,具有树脂状断面。微有 气味。微溶于热乙醇,溶于40℃以上的脂肪,不溶于水,但溶 于碱液。 (2)性能 用于果蔬涂膜,可形成一层保鲜膜。
(3)毒性 ADI 0~7g/kg。安全。由于其溶点高于口腔温度 ,且不易被肠道吸收。
一、稳定剂和凝固剂的作用、分类和使用
1. 稳定剂和凝固剂的作用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不变,增强黏性 固形物的食品添加剂。 作用:增强食品中黏性固形物的强度、提高食品组织性能、改善 食品口感和外形等。 2.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用中注意点 (1)温度:温度过高,成品持水性差;温度过低,产品难成形。 (2)pH:离蛋白质等电点越近越易凝固。 3.稳定剂和凝固剂分类 (1)盐类:如:盐卤、石膏等。 (2)酸类:如:葡萄糖酸内酯、柠檬酸和酒石酸等。 (3)复配型:如:硫酸钙+葡萄糖酸-δ -内酯。
项目二
被膜剂
一、果蔬保鲜涂膜技术
1.果蔬保鲜涂膜 (1)原理 果蔬表面形成一层具适度氧和二氧化碳通透性薄膜 ,适度限供氧,延缓果蔬衰老,减少水分蒸发;阻止微生物 侵入,可延缓果蔬腐烂。 (2)涂膜方法 ①浸涂法:是将将果实浸入,蘸上一层薄薄的涂料后,晾干。 ②刷涂法:在果实上涂一层薄液,晾干后形成一层薄膜。 ③喷涂法:将涂料液均匀喷洒于果蔬表面,晾干。 (3)特点 防腐;改善果蔬色泽、亮度;机械化;价格便宜。
豆腐凝固剂5
豆腐凝固剂6 豆腐凝固剂7 豆腐凝固剂8 软豆腐凝固剂 油炸豆腐凝固剂
白色粉末
粉状 粉状 粉状 粉末 粉状
硫酸钙65, 葡萄糖酸-δ -内酯4,氯化镁20,葡萄糖9,蔗糖酯2
葡萄糖酸-δ -内酯63,硫酸镁37 葡萄糖酸-δ -内酯58,硫酸钙28,葡萄糖酸钙11,天然物3 葡萄糖酸-δ -内酯62,氯化镁34,蔗糖酯1,乳酸钙1,L-谷氨酸钠1.8,5’-肌苷酸钠0.2 葡萄糖酸-δ -内酯40,硫酸钙58,葡萄糖酸钙8,天然物2 氯化镁62.5,单甘酯7.5,天然物20,富马酸一钠10
2.白油(液体石蜡、石蜡油)
(1)性状 白油为色半透明黏稠状液体,无臭,无味,加热
时有轻微的石油气味。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油。化学性质 稳定,长时间光照或加热,能缓慢氧化生成过氧化物。 (2)性能 白油具有良好的脱模性能,还有消泡、润滑和抑菌 作用。不被细菌污染,易乳化,有渗透性、软化性和可塑性 ,在肠内不易吸收。 (3)毒性 (4)应用 ADI不作特殊规定。安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1)规定,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巧克力制品 (以残留量计)0.0004。还可用于作胶姆糖基、抗结剂。
规定。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食用菌和藻类罐头 ,0.3。还可抗氧化,护色。
6.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1)性状 白色结晶颗粒或晶体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 水,微溶于乙醇。常温下稳定,有吸湿性。
(2)性能 对重金属离子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可除去和消除重 金属离子或由其引起的有害作用。 (3)毒性 ADI为0~2.5mg/kg体重。安全。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规定,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八宝粥罐头0.25 。还可用作抗氧化剂、防腐剂。
二、常用稳定剂和凝固剂
1.硫酸钙 2.氯化钙 3.氯化镁 4.葡萄糖酸-δ -内酯
5.柠檬酸亚锡二钠
6.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7.复配型凝固剂
1.硫酸钙(俗称石膏)
(1)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气味、有涩味。微溶于水 ,水溶液呈中性。难溶于乙醇,溶于强酸。石膏遇水成可 塑性浆状物,很快固化。 (2)性能 固。 (3)毒性 优良的蛋白质凝固剂。使热变性的大豆蛋白凝 ADI不作特殊规定。安全。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1)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常与 硫酸钙合用。
5.柠檬酸亚锡二钠
(1)性状 为白色结晶。易吸湿并发生潮解,极易溶于水,极易 如用于果酱的果胶,较快凝胶的适当pH为3.1~3.4 无毒。
被氧化。
(2)性能 (3)毒性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1)规定, 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水果 罐头1.0。
3.氯化镁(也称卤片)
(1)性状 无色、无臭小片、颗粒、块状晶体。味苦。易 溶于水、乙醇。 (2)性能 (3)毒性 (4)应用 能使蛋白质溶液成凝胶。形成的豆腐硬度、弹 安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性和韧性较强。
2. 被膜剂的要求和分类
(1)被膜剂的要求
①有一定黏度,易成膜; ②膜均匀、连续,保质保鲜,可提高果蔬的外观; ③无毒、无异味。 (2)被膜剂分类 天然类:主要成分-淀粉、多聚糖、三脂肪酸甘油酯、脂 肪酸酯、脂肪酸或蛋白质;(如糯米淀粉, 魔芋精粉) 人工合成类:天然物化学改性物、纯化学合成物。(如改 性淀粉、硬酯酸镁、蔗糖酯、聚乙酸乙烯酯)。
二、常用被膜剂
1.紫胶 2.白油 3.马啉脂肪酸盐果蜡 4.巴西棕榈蜡
1.紫胶(亦称虫胶)
(1)性状 暗褐色透明薄片或粉末,脆、坚;无味,稍带特 殊气味。溶于乙醇,不溶于水,溶于碱性水液。125℃加 热3h变不溶于乙醇物,有一定防潮能力。 (2)性能 涂于果面抑制水分蒸发、调节果实呼吸,防细菌 入侵,保鲜。涂于要防潮的食品如糖果表面,可成光亮膜 ,隔离水分、保持食品质量稳定、美观。 (3)毒性 安全。是我国传统中药。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1)规定,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经表面 处理的鲜苹果0.4。还可作胶姆糖基础剂。
2011)规定,主要用于豆类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4.葡萄糖酸-δ -内酯
(1)性状 白色结晶或白色晶体粉末,几乎无臭,呈味先甜 后酸。易溶于水,在水中缓慢水解形成葡萄糖酸及其δ -内 酯和γ -内酯。微溶于乙醇;热稳定性低,约153℃分解。 (2)性能 蛋白质凝固剂。形成蛋白质凝胶,效果优于硫酸 钙、氯化钙,且制得的豆腐质地细腻,保水性好;有防腐 性能。 (3)毒性 安全。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2011)规定,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饼干 10.0。还可作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等。
2.氯化钙
(1)性状 (2)性能 。 (3)毒性 安全。 白色、碎块或颗粒。微苦,无臭。易潮解。可 可使果胶的凝固;保持果蔬制品的脆度和硬度
溶于水、乙醇。5%水液pH=4.5~8.5。
7.复配型凝固剂
一般由两种或多种凝固剂及辅助剂配成。使凝固性能更 优良、效果更稳定,产品品质更好,且多为固体粉末型。
表10-1常见复配型凝固剂
名 称 性 粉末 粉末 粉末 白色粉末 状 成 分 及 配 比 (%) 硫酸钙99,碳酸钙0.96,二苯基硫胺素0.04 硫酸钙50, 葡萄糖酸-δ -内酯50 硫酸钙70, 葡萄糖酸-δ -内酯30 硫酸钙63, 葡萄糖酸-δ -内酯36,氯化钠1 豆腐凝固剂1 豆腐凝固剂2 豆腐凝固剂3 豆腐凝固剂4
)规定,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鲜蛋5.0。
3.马啉脂肪酸盐果蜡
(1)性状 半透明乳状液,溶于水,pH7~8。在-5~42℃
下稳定。 (2)性能 (3)毒性 有优良的成膜性。涂布于果蔬表面,抑制果蔬 安全。 呼吸,防水分散失,可抑制微生物入侵,并能改善外观。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