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械设备常见风险
一:机器设备抵押贷款之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随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以机器设备抵押方式取得贷款。但因机器设备的专有性、可移动性,银行对该类押品的管理难度大,若管理不当,将会给银行的信贷资金带来很大风险。如何在实践中防范其潜在风险?信诚通财富就设备抵押贷款实现零风险控制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求教同仁。
存在之主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政府职能部门登记手段落后、评估机构高估价值及客户经理押品知识欠缺等等原因,造成机器设备评估价值虚高、动态监测困难、重复抵押导致银行债权悬空,引起债权纠纷。具体表现如下:
一、抵押物评估管理不规范,造成评估价值虚高。同一机器设备价值在贷款办理与拍卖评估不同时点缩水严重,存在“冰棍效应”。一些评估机构由于自身利益驱使,往往根据贷款客户要求,虚增机器设备价值。 . . 二、抵押登记管理不严格,导致银行债权悬空。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器设备抵押采取纯手工方式办理相关手续,各地做法不一。工作人员并未到现场进行核实清点,政府也没有专门的查询系统,他项权证上既无动产抵押编号,又无具体经办人签字,不能分清责任。解除抵押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办人员没有认真核对底卡,对抵押设备不能做有效识别,容易产生重复抵押,造成权益纠纷,从而导致银行债权悬空。
三、银行动态监测管理不到位,诱发资产质量隐患。专用机器设备作为抵押物受市场变动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实体性、功能性及经济性损耗,价值逐步降低,并直接对银行贷款的质量产生影响或冲击。银行对机器设备抵押价值难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由于机器设备的专业性较强,信贷人员欠缺机器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
四、对外资企业减免税机器设备抵押不熟悉,引发债权债务纠纷。这部分设备属于海关监管物,处置受到严格限制。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海关监管物,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更换标记、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客户经理对外资企业减免税机器设备进行抵押的相关手续缺乏了解,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抵押无效,引发债务纠纷,可能导致银行债权流失。 . . 五、专用设备市场不健全,产生处置变现难题。由于专用设备专属性较强,市场活跃度较低,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变现困难。
解决之对策分析 银行向客户授信时,为防范机器设备抵押产生的现实风险,在贷款过程中实现零风险控制,在评价客户自身经营及偿债水平的同时,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作为债务履行的第二还款来源,该项担保应谨慎选用机器设备作抵押,尽量采取其他方式作担保。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严格评估机构准入制度,加强约束力。对评估机构采取准入制度,一年一选,严把准入关。评估机构要规范经营,科学评估,发现高估现象,打入黑名单立即清退。评估公司项目应交叉互评,即对同一押品进行重复评估时,建议由其他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该评估公司评估是否公允,防止垄断。
二、对新发贷款尽量采取非机器设备抵押,严把机器设备抵押准入关。对新增贷款应尽量采取非机器设备抵押,如必须采用机器设备抵押方式担保,则要选择通用机器设备进行抵押。 . . 三、建立有效的抵押物动态监控和管理模式,实施抵押物定期重新评估机制,避免出现押品流失和过度贬值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押品管理系统,正确录入押品信息,实时监控押品动态,对抵押物实行定期重新评估机制,及时提醒管户客户经理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押品流失和过度贬值情况。
四、呼吁督促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早建立机器设备抵押的网络信息系统平台。采取媒体、网络、专题座谈会等等形式,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利用一切机会和平台,宣传规范机器设备抵押手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呼吁督促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早建立机器设备抵押的网络信息系统平台。
五、加强专题培训,拓展信贷人员押品知识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关于押品知识的专题培训,延请专业老师授课,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拓展信贷人员押品知识面,提升业务素质。 二:设备融资租赁的风险与分析
自2004年卡特彼勒开始了厂商融资租赁以来,小松、斗山、现代、神钢等纷纷在中国设立控股或独资的融资租赁公司,中国内资厂商中柳工、厦工、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也设有厂商融资租赁公司。融. . 资租赁模式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销量增长,但是融资租赁中各方都面临着哪些风险,以及如何防控,是业界所希望了解的。 首先分析一下融资租赁中各方风险。融资租赁涉及到三方关系,即设备供应商,融资租赁公司(出租方),设备使用客户或个人(承租方)。三方由于角色不同,融资租赁中遇到的风险类型和大小都不同。融资租赁中,厂商提供设备,负责质量、售后服务,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和设备余值风险。经营风险一般指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租赁合同。 由于承租方对设备的非正常使用带来设备损耗的风险。如果出租方转移风险,要求供货商与租赁公司签订回购承诺,那么在租赁期间,承租方未全部还清租金前,供货商也增加了设备的余值风险。 融资租赁中,出租方主要负责购买设备和用户管理,是融资租赁中潜在风险最大的一方,但也是获利最多的一方。风险类型主要有信用风险、设备风险、索回操作风险、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包括,由承租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信用程度、对项目的管理水平、对项目未来获利预期的准确率、企业知名度与行业口碑、租金安全率等原因造成不能按合同要求定期支付租金的风险;由承租方在设备保险方面的过失或不作为导致的设备本身缺失造成出租方的损失风险;承租方提前解约行为造成的出租方损失风险。设备风险是对设备余值的保值与增值力风险,风险大小与二手设备使用效果、需求与性价比等原因导致的二手设备市场完善程度,厂商或经销商对二手设备的开拓力度有关。索回设备的操作风险是由于机械设备的流动性导致的监控困难而. . 造成出租方或厂商难以实行索回权的风险。金融风险是由于利率和汇率变化,造成资金价值损失。出租方利率风险表现在因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变化获得的机会成本风险、利率变化带来的结构性风险。汇率风险是在对外国客户或企业租赁设备时产生的因不同货币汇率变化导致的价值损益的风险。 此外,出租方还承受由于物流、流程、制度、手段、竞争、人员工作等原因带来的风险。在融资中,融资租赁公司还要有二手设备价值评估风险,这与市场需求、信息公开程度、价格驱动等因素有关。在售后回租过程中,出租方面临承租方利用设备所有权的提前转移,将设备他用而带来的资产流失风险,包括投资、转移、抵押、还债等,或由设备的属性带来的使用等方面的限制风险。 融资租赁中承租方是设备使用人,获得融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信用风险、设备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有供货商撤消出售产品或不履行合同有关内容而带给承租人无法正常经营造成损失的风险;出租方没能向供货商支付设备款项,导致出售企业拒付设备或延迟交付设备,使承租方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设备风险有由于设备质量缺陷、运输损伤、使用期限内的维护与保养、人员技能,或偶然的、不可抗的因素导致设备损耗风险;设备技术导致的生产率下降的经济损失风险。市场风险 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燃料价格、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导致承租方使用成本增加或者国家的宏观形势与政策使项目本身带来的收益损失风险。 . . 其次,介绍一下融资租赁中各方风险防控措施。做好风险防控是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发展的关键环节。融资租赁中,各方要做好事前防控、事中监督与事后追索三个过程。事前防控是建立规避、减少风险的制度安排、拟定详细规避风险的合同条款、以及培训相关业务人员租赁 知识,增加运作经验。 对信用风险的防控关键是做好事前审查、合同签订。在客户开发阶段,进行客户资信审查、评定。了解客户在行业中的地位、做过的项目、客户的信誉与实力。资信调查要做到有实效,对国外市场客户的资信评估要同客观的专业评估公司共同完成,将一部分评估风险转移到专业评估公司。在合同条款设置上,要详细规定对方所应承担的责任事项,及要求完成时间与违约后的相应惩罚及协商事宜。出租方有权在合同中约定免除对产品(设备)质量方面的相关 责任。在合同中约定租赁期限过程中不得擅自解除合同约定而中止债权,对出租方造成损失,并设定好如果造成中途解约的各种相应的防范条款。在合同条款中附属说明如果承租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经营问题不能履行合约支付租金,出租方可以有权中止合同执行,收回设备,并给予相应赔偿。在合同中规定,承租方不可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损失而享有免付租金的权利、解除合同的权利。出租方对由非己、不可抗力原因造成损失的,承租方不可要求租金减免或赔偿。要求承租方附加履行合同的担保,包括企业或个人财产、第三方担保、财产. . 性抵押物担保等。承租方也需要在合同中规定由于出租方或供货商原因导致的损失防控条款。 对设备风险的防控,出租方要从提高资产管理能力方面控制资产余值,通过供货商将回收的设备进行二手翻新、更新,提高再售或再出租价值。承租方要在合同中约定对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负有向供货方索赔或由出售方负责质量方面造成的问题及由此带来的损失赔偿。合同中约定对由于出租方原因导致产品无法正常使用带来的损失赔偿。保证设备按要求期限使用,通过预付定金的手段要求得到对设备在合同期限内的使用权的证明及违约保证。承租人在选择设备时,要了解国内外同行业该项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现有设备的应用限制与效率损失的可接受性,以合同使用期限调节因技术原因导致的不必要损失。使用期间,要关注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及时在设备的财务处理上弥补因此造成的损失。供货商可以通过打造二手设备平台,或是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通过易损零件的更换更容易再造设备,提高设备的再融资能力。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对利率风险防控双方要在合同中约定,将租金率和利率做一致的相应调整。对汇率风险防控要在融资租赁中尽可能使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或是使用期权、远期外 汇合约等达到减少汇率损失的目的。对于操作风险的防控。关键是掌握设备使用动态,通过加装GPS系统跟踪设备,随时了解设备地理位置、使用情况或通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了 解设备利用及收益。事中监督包括对设备进行管理,做好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严密的客户管理。设有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