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坐标平面上的两点的距离公式的导出是对同一坐
标轴上的两点(或平行于同一坐标轴的直线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拓展。
2、理解并初步掌握两点的距离,知道两点的距离公式是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数量化研究的体
现。
3、会用两点的距离公式解决一些坐标平面内基本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两点的距离公式。
难点:运用两点的距离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属于比较特殊的点,本节课借助于前一节课学习的“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是对前面知识的补充,更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能够掌握点的坐标表示,可以简单计算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生们学习了19.9“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在学习本节课时能运用“勾股定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引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本节课新知识点的生长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具体解题中培养“数形结合”的习惯,结合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勾股定理进行解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五、教学过程
例题一、例题二、学生作业板演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