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是在是人们在野外劳作、休闲或交往时演唱的,如上山砍柴、田间劳动、野外放牧或者行脚、小憩时,为了抒发内心的感情或向远处的人遥递情意,对答传语而即兴编唱的。
►分类: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音乐特征:节奏自由、声调高亢嘹亮、乐段结构较简单,乐句内部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简称“上长音”)来抒发感情。
►陕北等地——“信天游”►甘肃、宁夏、青海——“花儿”►山西西北部——“山曲”►内蒙西部——“爬山调”►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尤其是陕北这一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顾名思义是在天空中自由遨游的歌,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唱词一般为两句体,长的每首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音乐结构大多为上下句构成的单乐段,上句开放,下句收拢结尾。
►代表曲目:《脚夫调》、《赶牲灵》、《兰花花》、►“花儿”又名“少年”、“山歌”等,别称“野曲儿”。
►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回族、撒拉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藏族以及汉族等八个民族中的一种民歌歌种。
►“花儿”按流行地区可分为“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两大系统。
►曲调称作“令”,如莲花山令、河州大令、白牡丹令、尕马儿令、撒拉令、土族令等,共有数十种至上百种。
►“花儿会”:每年农历4-6月间举行的山歌节日。
►代表曲目:《白牡丹令》、《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山曲主要流传在山西西北部的河曲、保德和陕西的府谷、神木一带,内容多为情歌。
►乐曲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结构。
►山曲的歌词,一般都以7字为1句,上下两句为一段,旋律起伏度较大,大跳音程比较多,常有七度、八度,甚至九度、十二度的直接大跳,采用上下句体曲调。
►代表曲目:《三天路程两天到》、《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爬山调►爬山调主要流行于内蒙西部地区的主要山歌歌种。
►代表曲目:《爬山调》南方山歌比北方普遍,几乎各地都有,而且大多冠以地名,如江浙山歌,用吴语方言,因此又称之为“吴歌”,客家山歌,湘鄂山歌、西南山歌、南方的田秧山歌等,南方山歌较常见的是四句结构,多为两句结构的发展变化形式,南方较北方山歌比起来风格较婉转清丽。
►江浙山歌►顾名思义是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山歌统称,与北方山歌不同,江浙没有集中的歌种,基本曲调的数量也较少,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较窄,曲调委婉秀丽。
►代表曲目:《对鸟》、《叮叮当》►客家山歌:“客家”是历代因战乱而从黄河流域大批南迁的汉族居民,现集中在广东、江西、台湾等。
►歌词多为七言四句结构。
曲调较单纯、质朴,音域不宽。
►代表曲目:《打只山歌过横排》►田秧山歌主要流行在长江、珠江流域,例如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四川、贵州、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省区,多在水田栽秧、薅草、车水、挖地等集体性劳动中歌唱。
►田秧山歌的内容与形式在所有山歌中最为复杂,兼具山歌、号子和小调等多种体裁因素,而又以山歌体裁特征为主。
►歌唱方式有一领众和、分组对歌和轮流接唱几种,在湘鄂西南一带田秧山歌还常有锣鼓伴奏。
►代表曲目:《拔根芦柴花》、《黄山秧歌》►小调:定义: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一般有两种场合:►一是休息或从事家务劳动的时候,人们常常用小调来咏叹自已的心思,美化自已的生活环境;►二是集体娱乐在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或者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时候,用以消遣助兴。
►小调的音乐材料来源很广泛(生活语言\吟唱调的进一步艺术化\山歌\曲艺戏曲的器乐旋律素材)►分类:►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等)►谣曲时调►音乐特征:►节拍规整,节奏灵活多变、旋律线比较曲折、流丽、华丽,乐段结构形式变化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比较丰富。
►时调又称杂曲、小曲、俗曲等,是一种首先流行于汉族地区的城镇,而后遍布全国各地的小调.►同宗民歌家族:►流行最广的如“茉莉花调、剪靛花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对花调、无锡景调”等等。
►各地传唱的同一首时调,一般都有共同的曲调骨架,并以旋法乐汇、节奏型、润腔装饰的各种变化去适应不同的方言语音、地方色彩和歌词内容。
►茉莉花调:►又叫鲜花调,在宋代已见记载,起初多唱《西厢记》的故事,后以借唱鲜花表达男女私情为主,是一首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流传于全国.►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曲调基本形态是:徵调式、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句幅不匀称,第一句包含落音相同的两个短句,第三句紧缩并与第四句紧接,第四句拉长、带拖腔,常唱曲目:各地《茉利花》►欣赏曲目:河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剪靛花调:►在我国流布也很广,流行于我国南北地区,但以北方居多,北方地区则以河北南陂的《放风筝》为代表,其它剪靛花调如东北民歌《小看戏》、南方江苏的《姑苏风光》等.►剪靛花调曲调基本形态是:宫调式、起承转合五句体乐段,句末落音分别是1、5、5、1、1,当然这首曲子在传唱过程中调式、句式和落音的变化较多,音乐性格多变。
►欣赏曲目:河北民歌《放风筝》、江苏《姑苏风光》►►孟姜女调:►也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时调,源自江南地区的四句头山歌,又名“春调”,后因多唱孟姜女的故事而得名,属于孟姜女调的曲目有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陕西《十杯酒》,流传在东北的《摇篮曲》是北方孟姜女调的典型,其曲调基本形态是:徵调式,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句幅匀称,句末落音分别是2、5、6、5。
►欣赏曲目:东北民歌《摇篮曲》、江苏民歌《孟姜女》、江苏扬州《月儿弯弯照九州》►对花调:►在北方流行较广,有正对花和反对花之分,以十二月为序唱花。
曲调基本形态是:对应性多乐体乐段,问答式交替,句幅由宽渐紧,音乐性格活泼,欢快,曲目有东北《正对花》、陕北、山西、河北《对花》、山东、辽宁《反对花》。
►欣赏曲目:东北民歌《正对花》、山西《对花》►绣荷包调:►指在西北、华北、东北传唱的一首俗曲,以西北居多,曲调基本形态是:商调式,对应性二句体乐段,上句落下5、下句落2,有的变体会发生调式转化,变为徵调式,上句落1,下句落5,各变体性格不一,但以悲苦为主.►欣赏曲目:山东《绣荷包》、四川宜宾《绣荷包》、山西《绣荷包》、云南《绣荷包》►无锡景调:►流行于我国南北地区,以南方居多,曲调基本形态是:宫调式,四句体起承转合乐段,旋律逐层下降,音调婉转细腻,擅长描述景致,铺陈叙事,常唱曲目有“江苏的无锡景,河北的探清水河”等。
►欣赏曲目:江苏《无锡景》、河北《探清水河►谣曲是指传唱的地域范围比较局限,旋律的地方特色比较浓郁的小调,它多在日常生活中哼唱,既有一定的随意性,又有相对稳定的旋律形态,地方谣曲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题材:►诉苦歌(陕北民歌揽工人儿难、上海的长工苦等)►思情歌(如陕北五哥放羊、走西口等)►生活歌(如打酸枣)►仪式歌(如揭盖头歌、迎客歌等)►儿歌(如山东民歌花蛤蟆等)等等。
►►思情歌:►思情歌是独自表达对恋人思念之情的爱情歌曲,在汉族的地方谣曲中数量可观,多由女子演唱,也有许多思情歌是表现男女离愁的,在北方较多,如山西走西口,陕北的五哥放羊。
►欣赏曲目:《五哥放羊》►生活歌:►生活歌指的是反映农村衣食住行的寻常琐事和生活片段的小曲,涉及面极为广泛,内容也极其丰富,有在轻松劳动时唱的“劳动歌”,有在郊游或平时玩耍时唱的“嬉游歌”,有反映生活趣事的“诙谐歌”,也有讲故事时唱的“叙事歌”等.►欣赏曲目:《打酸枣》《幸福歌》►儿歌:►儿歌大多是儿童在游戏、玩耍时唱的歌,流传全国各地,曲调基本与儿童说话的声调一致,简单、平朴、琅琅上口。
►欣赏曲目:《天乌乌》《沂蒙山小调》►吟唱调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如叫卖、哭丧、哄孩、吟诵等,与自然语音和语调最为贴近的、实用性的歌唱。
在民歌的各个类种中,吟唱调与语言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语言作用最为突出,称得上是歌腔化的语言。
►欣赏曲目:山西《卖菜》器乐:器乐是借助乐器的物质性能特征,结合表演者演奏技巧的运用与发挥,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1、八音分类法(出现于周代),依据是根据乐器的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这种分类法在中国沿用了一千多年,还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
►2、1914年德国音乐家萨克斯创立的乐器分类法,根据乐器的声学振动体特征进行分类,他将乐器分为“体鸣乐器(木琴、锣鼓等)、膜鸣乐器(蒙有皮的鼓)、气鸣乐器、弦鸣乐器”四类,后来人们又加了“电鸣乐器”成五大类。
►3、我国民族乐器按乐器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可分为四大类:吹奏类乐器(笛、箫、唢呐、管子等)、弹拨类(如琵琶、阮、三弦、古琴、筝等)、拉弦类(胡琴类乐器,有二胡、高胡、板胡、京胡)、打击乐器(鼓、中国传统器乐根据其演奏形式,主要包括独奏音乐与合奏音乐两大部分,独奏音乐的范畴包括有吹奏类、擦弦类和弹拨类三大类,合奏器乐则包括有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打击乐、锣鼓乐几个类属。
►吹奏乐器根据发声原理约有三类:►1、以气息吹孔,引起空气柱振动或带动薄膜发声的:如笛、箫;►2、以哨子振动发声的;如唢呐、管子等►3、以簧片振动发声的,如笙、芦笙等;►笛边棱类气鸣乐器演奏技巧:气息技巧、唇舌技巧、手指技巧►气息技巧:平吹、急吹、超吹等;►唇舌技巧:花舌、吐音,花舌又叫打嘟噜、滚舌,颤动舌尖而发出的震音,吐音有单吐、双吐、三吐等;►手指技巧有滑音、颤音、垛音、叠音、打音等等。
分类:北方梆笛和南方曲笛、唢呐哨嘴气鸣乐器。
广泛流传于亚、非、欧许多国家形制: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下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有高音唢呐、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三种。
►唢呐音量大,音色明亮,粗犷,富有穿透力,擅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兴奋、欢快的情趣,大多用于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有南北派别之分。
唢呐善仿人声及动物鸣叫的自然音响,演奏技巧有滑音、颤音、吐音、花舌音等等。
►欣赏曲目:《百鸟朝凤》►管子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波斯(即今伊朗),中国古代称“筚篥、觱篥”。
►现代管子原为古龟兹乐器,西汉时期流行于新疆库车一带,大约公元四世纪传入内地。
北魏以来开凿的云岗石窟中有吹管形象►按管身的粗细长短不同可分为小管、中管和大管,高音管多用于独奏,或在乐队中领奏,音色尖锐高亢,中音管比高音管低一个八度,音色圆润明亮,低音管比中音管低一个八度,管子是一件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独奏乐器。
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合奏、戏曲乐队和宗教乐队中。
►欣赏曲目:《江河水》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
●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阮咸、直项琵琶、曲项琵琶三类时间:秦汉时期●阮咸因晋朝时竹林七贤善弹此器,称之为阮咸●形制:木制直柄,琴颈修长,圆形音箱,四条弦,十二柱,●直项琵琶时间:汉魏时期●来源:波斯、印度(佛教)——西域——中原●形制:直项、五弦,梨形音箱,有相(五相)无品●曲项琵琶时间:汉魏时期●来源:波斯、印度(佛教)—西域—中●形制:四弦、曲颈(呈90度),梨形音箱,有相(四相)无品●唐代是我国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