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王自勤-修订版

第4章 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王自勤-修订版



2、物流运输的职能 (1)物品移动 运输首先实现了物品在空间上移动的职能,同时,运
输能使物品在需要的时间达到目的的,这就是时间效用。 运输是个增值的过程 (2)短时产品库存 产品进行短时储存也是运输的职能之一。
4.1.2 运输和物流的关系
运输 — 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运用适当的工具使人和货物产生位置的 移动。 物流 — 物流是为满足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 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效流动,以及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 管理、控制过程。 运输只是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8) 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零担托运。 例如,应该选择整车托运未选择,反而选择
4.3.2 运输合理化的一般途径
1、运输合理化的涵义 使货物走最短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快的时间,以最小的损耗,花 最少的费用,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
4.3.2 运输合理化的一般途径
2、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线上或平行的两条运输路线上,采取相对方向的运输。




为发货地
为收货地
对流运输流向线
隐蔽的对流运输,即同一种货物在违反近产近销的情况下,沿着两
条平行的路线朝向对的方向运输。

发货地
30

20
40
收货地
不合理运输路线
10
丁 乙
合理运输路线
(3)迂回运输 丙
是指货物运输绕道而行的运输现象。 乙
发货地
4.2.6 运输方式的选择
4.2.1 运输方式的分类
1、按运输的范围分
(1)干线运输 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
要运输形式,运输速度较块,成本也较低,
是运输的主体。 (2)支线运输 支线运输是干线运输与收、发货地
按运输的范围分
点之间的补充性运输形式,路程较短,运输 量相对较小。 (3)二次运输 补充性的运输形式,站与用户仓库 或指定地点之间的运输。 (4)厂内运输 指的是大企业。小企业内的这种运输 称为“搬运”。
(6)过远运输 是舍近求远的货物运输现象。
400公里 200公里 500公里
产地
300公里

销地
图4.7 货物过远运输示意图
(7)运力选择不当 ① 弃水走陆 在同时可利用水运及陆运时, 不利用成本较低的水运或水陆联运
② 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 运力选择不当
③ 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大马拉小车
4.4.1 运输服务与运输合同
2、运输合同
(2)订立运输合同的必要性 (1)明确托运人、承运人及收货人权利、义务和责任; (2)使承运人的服务适合托运人的物流需求。 (3)货物运输合同的基本格式
4.4.2对运输企业的选择
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选择可以分为以下4步: (1)问题识别 通常最重要的是与服务相关的一些因素。 (2)运输企业分析 过去的经验,企业界的运输记录,客户意见等。 (3)选择决策 对具体的运输企业来说,选择标准主要有: ① 准确、迅速、安全、可靠。 ② “门到门”运输服务费用合理、低廉。 ③ 提供运输车辆和运输状况等业务查咨询服务。 ④ 货物丢失时,及时处理有关索赔事项。 ⑤ 有正规合法的运输凭证。 ⑥ 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4)选择后评价
2、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4)运输时间 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用。此外, 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的作用,有利于货主 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贡献。 (5)运输费用 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运 输费用的降低,无论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 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运费的判断,也是各种合理化实施是否行之 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
4.2.1 运输方式的分类
2、按运输的作用分
(1)集货运输 将分散的货物汇集集中的运输形式,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2)配送运输 将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给各个用户的运输。
集货运输 / 支线运输
干线运输
配送运输 / 支线运输
4.2.1 运输方式的分类
3、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 (1)一般运输 (2)联合运输 4、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载分 (1)直达运输 (2)中转运输 5、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 (1)铁路运输 (2)公路运输 (3)水路运输 (4)航空运输 (5)管道运输
4.2.2 铁路运输 4.2.3 公路运输 4.2.4 水路运输 4.2.5 航空及管道运输 4.2.6 运输方式的选择
4.2.6 运输方式的选择
决定运输方式,可以在考虑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对下述五个具体 项目认真研究考虑: (1)货物品种 关于货物品种及性质、形状,应在包装项目中加以说明,选择适 合这些货物特性和形状的运输方式,货物对运费的负担能力也要认真 考虑。 (2)运输期限 运输期限必须与交货日期相联系,应保证运输时限。必须调查各种 运输工具所需要的运输时间,根据运输时间来选择运输工具。
4.3.1 不合理运输 4.3.2 运输合理化的一般途径 4.3.3 运输合理化的数学方法
4.3.1 不合理运输
1、不合理运输的含义 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末达到,从而造 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2、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1)返程或起程空驶 重形式 (2)对流运输 凡属同种货物或可以相互代用的货物,在同一条运输 空车无货载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
4.4.4运输规章 经济规章
(1)准入规章 (2)运输费率 (3)服务规范 (4)安全和社会规章 (5)放松管制
4.2.6 运输方式的选择
(3)运输成本
在考虑运输成本时,必须注意运费与其他物流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为
利弊的关系,不能只考虑运输费用来决定运输方式,要由全部总成本来
决定。 (4)运输距离 从运输距离看,一般情况下可以依照以下原则:300公里以内,用汽车运输;
300~500公里的区间,用铁路运输;500公里以上,用船舶运
(3)物流的出发点是以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
(4)物流的管理观念比运输更先进,它特别强调顾客服务不是管理者 和产品造就企业,而是顾客造就企业
(5)物流比运输更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
4.2 运输方式及其选择
4.2.1 运输方式的分类 4.2.2 铁路运输 4.2.3 公路运输 4.2.4 水路运输 4.2.5 航空及管道运输
4.3.3 运输合理化的数学方法
4.4 运输业务管理 4.4.1 运输服务与运输合同 4.4.2对运输企业的选择
4.4.3确定运输路线
4.4.4运输规章
4.4.1 运输服务与运输合同
1、运输服务
(1)运输服务提供者 ① 单一方式承运人 ② 小件承运人 ③ 多式联运经营人 (2)第三方运输
第4章 现代物流运输技术 与管理
第4章 现代物流运输技术与管理 4.1 运输与物流 4.2 运输方式及其选择
4.3 运输合理化
4.4 运输业务管理
4.1 运输与物流
4.1.1 物流运输的含义 4.1.2 运输和物流的关系
4.1.1 物流运输的含义
1、物流运输的概念 物流运输是指物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和较远的距离, 对物进行空间移位,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其中包括集货、 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搬运 与 配送
4.4.1 运输服务与运输合同
2、运输合同
(1)运输合同的含义 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 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费的合同 。
货物运输合同是指承运人将货物运送至约定的地点,托运人向承运
人支付运费的合同。 运输合同的特征: ① 运输合同是有偿的、双务的合同; ② 运输合同的客体是指承运人将一定的货物或旅客到约定的地点 的运输行为; ③ 运输合同大多是格式条款合同。
收货地
不合理运输路线 甲 合理运输路线 丁 戊
(4)倒流运输 现象。
甲 供应地
是指商品从销地向产地或转运地回流的一种不合理运输
丁 销地
乙 销地
甲地能够自己 生产的同一种 货物。

(5)重复运输 指一种货物本可直达目的的,但由于批发机构或商业 仓库设置不当,或计划不周而在中途停卸重复装运的不合理现象。 重复运输一般虽未延长里程,但增加中间装卸环节。 甲 乙 丙
4.3.2 运输合理化的一般途径
(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2)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 理化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6)配载运输 (7)“四就”直拨运输 (8)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9)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4.4.3确定运输路线
1、确定合理运输路线的意义
运输企业得到的好处是:
① 更高的车辆利用率;② 更高的服务水平; ③ 更低的运输成本;④ 更少的设备资金投入;
⑤ 更好的决策管理。
就托运人而言,合理的运输路线可以: ① 降低成本;② 提供所接受的服务水平。 2、路线计划问题的类型 (1)单一出发地和单一目的地(2)多起点、多终点问题 (3)起点与终点为同一地点 (4)各类限制
输。一般采取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5)运输批量 因为大批量运输成本低,应尽可能使商品集中到最终消费者附近,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是降低成本的良策。一般来说,15~20吨 以下的商品用汽车运输;15~20吨以上的商品用铁路运输;数百吨以上 的原材料之类的商品,应选择船舶运输。
4.3 运输合理化
4.1.2 运输和物流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