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
10
第四节 物流合理化目标
一、距离短 二、时间少 三、整合好 四、质量高 五、费用省 六、安全、准确、环保
11
第二章 物流系统
第一节 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的定义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 功能的有机整体为系统。
二、系统的一般模式
12
三、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动态性 5.环境适应性
23
四、发展第三方物流关系的一般过程
24
五、物流外协第三方的做法与趋势
1.物流外部化的方法 (1)系统接管 (2)合资 (3)系统剥离 (4)管理型合同 2.物流服务采购的趋势 (1)以合同形式采购物流服务的比例增加 (2)合同方的数量减少
25
六、物流提供商与使用者关系的演变
1.合同条款更加详细
16
二、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 2.整体性 3.要坚持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4.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量化原则
17
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一)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1.物流生产率 2.物流质量
(二)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建立物流系统的目标体系 第二,根据目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考虑各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修改评价指标体系
二、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地位
装卸搬运是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整个物流环节不可或 缺的一环。
42
第二节
装卸搬运的作用和特点
一、装卸搬运的作用
1、附属作用 2、支持作用 3、衔接作用
43
二、装卸搬运的组成
1、装卸:将货物装上或卸下运输工具;
2、搬运:将货物在短距离移动; 3、堆码:将物品或包装货物进行码放、堆垛等; 4、取出:将物品从保管场所取出; 5、分类:将物品按品种、发生方向、顾客要求等进行分类; 6、集货:将物品备齐,以便随时装货。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
1.以运输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2.以仓库和配送业务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3.以货代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4.以托运人和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5.以财务或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公司
22
三、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
(一)运作效率
(二)客户运作的整合 (三)横向或者纵向的整合 (四)发展客户的运作
2.合同方与客户所有层次间沟通的改进 3.联合创新 4.评估体系的改进 5.采用公开式会计
26
第三节 国际物流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国际物流是指货物 (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 ) 及物 品 (包括邮品、展品、捐赠物资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 的流动和转移。
27
二、国际物流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这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国际间大规模物流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集装箱 港门的快速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动化搬运及装卸技术、国际集装 箱多式联运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物流信息化时代。 参见影视文件:a快速分拣系统与服务
40
三、包装合理化
(一)包装合理化的一般要求 (二)包装合理化发展的趋势
四、绿色包装
(一)使用绿色包装材料 (二)可重复包装材料 (三)用法律、法规则来规范包装
41
第五章 装卸搬运
第一节 装卸搬运的概念
一、装卸搬运的概念
按照我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 装卸是指: “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 物流作业。”装卸搬运是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
目标:时间、距离、质量、费用 原则:安全文明、节能、次数少、程序化、机械化、系统化
49
二、装卸搬运的合理化
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是装卸搬运合理化经验的总结,也是合理化的 基本要求。因此,装卸搬运合理化,
首先、必须坚持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 其次、是按照合理化的需求,进行装卸搬运作业。
物流信息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信息收集与需求分析 (2)定单处理 (3)物流动态信息传递 (4)物流作业信息处理与控制 (5)客户关系管理 (6)物流经营管理决策支持
6
第三节 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一、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
1、初级阶段 2、快速发展阶段 3、合理化阶段 4、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阶段
四、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 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规划和组织人力、物 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我们的工作在一 定期限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
13
第二节 物流系统的构成
一、物流系统的总体框架
14
二、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
1.先从保证为客户服务质量的角度来谈
34
第二节
包装材料与包装机械装备
一、包装材料
(一)纸和纸制品 (二)木质包装材料 (三)金属包装材料 (四)塑料包装材料 (五)玻璃、陶瓷包装材料 (六)复合材料 (七)包装用辅助材料 (八)生物包装材料
35
二、包装容器
(一)包装袋 1.集装袋 2.一般运输包装袋 3.小型包装袋(或称普通包装袋〕 (二)包装盒 (三)包装箱 (四)包装瓶 (五)包装罐(筒)
防无效搬运 提高活性 集装单元化 合理选择机械、方式及方法 利用重力 保持物流顺畅
28
三、国际物流的特点
1.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相比,其经营环境存在着更大 的差异 2.国际物流系统广泛,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性 3.国际物流中的运输方式具有复杂性 4.国际物流必须依靠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29
四、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1.运输子系统 2.仓储子系统 3.商品检验子系统 4.报关子系统 5.商品包装子系统 6.装卸子系统
8
三、国外物流管理的差别与借鉴
1、日本:成本物流独树一帜
(l)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1956一1964年) “物的流通” ( 2)物流近代化时期(1965一1973年) 大量物流设施建设/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 (3)物流合理化时期(1974一1983年) 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运动/输省流通对策部公 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 (4)物流纵深发展时期(1985年迄今) 高附加价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制定 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信息化、标准化
32
第四章 包装
第一节 包装的意义与分类
一、按照系统的性质分类
(一)包装的地位
1.包装要考虑运输的方式 2.包装要考虑搬运 3.包装要考虑保管
(二)包装的作用
l.保护产品 3.促进销售 2.方便储运 4.便于使用
33
二、包装的分类
(一)按包装功能分类:按包装功能分类可以把包装划 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类。 (二)按包装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包装也可以分为 单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 (三)按其它标志分类。
18
第三章 物流类型
第一节 物流分类
一、按照系统的性质分类
1. 社会物流 2. 行业物流 3. 企业物流
二、按照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1. 地区物流 2. 国内物流 3. 国际物流
19
三、按照作用的分类
1. 供应物流 2. 销售物流 3. 生产物流 4. 回收物流 5. 废弃物流
20
21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
30
五、国际物流合理化措施
(1)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 (2)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 (3)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 (4)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 (5)改进包装,增加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耗
31
(6)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有条件要扩建港口设施,合理利 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 更多的买卖双方人港。 (7)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 (8)国内物流运输段,在出口时,有条件要尽量做到就地、 就近收购,就地加工,就地包装,就地检验,直接出 口,称“四就一直”的物流策略,等等。
44
三、装卸搬运的目的
45
四、装卸搬运的质量
五、装卸搬运的特点
1、均衡性与被动性 2、稳定性与多变性 3、局部性与社会性 4、单纯性和复杂性
46
第三节
装卸搬运的分类和方法
一、装卸搬运的分类
(一)按物流设施属性分类 (二)按装卸搬运施行的物流设施、设备对象分类: (三)按装卸搬运对象分类 (四)按装卸搬运物品的属性分类 (五)按装卸搬运的内容分类 (六)按装卸搬运机械的作业方式分类
2.从物流七大环节的作业效率来说明
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
3.从物流各环节的技术水平方面看问题
三、物流系统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广泛性
15
第三节 物流系统评价
一、物流系统评价的目的
系统的价值是系统的功能与所支付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用 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价值(Value)=功能(Function)/费用(Cost) 简记为:V=F/C 这就是价值分析中所谓价值的含义。
3
三、物流的作用
1、保值 2、节约 3、缩短距离 4、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 5、加快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6、保护环境 7、创造社会效益和附加价值
4
第二节 物流的功能
一、主体功能
物流的主体功能包括:运输、储存和配送。 二、辅助功能 1、包装 2、装卸搬运 3、流通加工
5
三、信息管理功能
9
2、美国:追求高度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