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一年、月、日《年、月、日》 (2)二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9)《三吨的认识》 (14)四解决问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问题》 (18)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 (25)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1)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5)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围绿地》 (43)六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49)六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发》 (54)七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 (57)七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63)八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八个方向》 (73)《九整理数据》 (79)十数学百花园《比较》 (88)十数学百花园《合理安排时间》 (92)十一总复习《年、月、日》 (97)十一总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02)十一总复习《认识方向》 (110)一年、月、日《年、月、日》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2学情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3重点难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

(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新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猜谜语:有个宝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有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

(年历)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

(板书:年、月、日)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

(课件出示)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

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 1年)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

出示植树节图片。

(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大月)③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

(小月)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366天。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学生知道让学生来介绍。

)①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②用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

(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

)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6、学生质疑,引导解决。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①一起来研究下这特殊的二月。

(每位学生来说下自己手中的年历2月份的天数,课件展示表格)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2004二月的天数 29 28 28 28 29 28 28 28 29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介绍平年和闰年。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③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观看录像。

④那奥运会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994年呢?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7、有关闰年的小练习。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1996年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

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老师摘录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和大家共勉。

四、扩展练习。

前面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回去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大月)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

(小月)二月份:28天平年29天闰年二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1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理解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感悟运算的价值。

通过本节课在整个乘法运算知识体系中的了解,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悟“基础”的地位作用。

通过一估、二算、三验的运算程序的建立,提高学生一次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关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做了课前调研:1.测试目的:了解学生对乘法意义和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测试题目:24×12表示什么?怎么列竖式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4×2=48、24×10=240、288分别表示什么? 3.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学生能够准确算出结果,也能说出运算过程,而且对各个部分能够做出解释,说明学生理解了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学生掌握较好。

3重点难点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联系、掌握程序。

2、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一、口算,感悟联系与基础1.抢答下面各题(依次出示),感悟联系6 × 4 = 0 × 89 = 24 ÷ 6 = 60×40 = 24× 4 = 50×30 = 60× 4 =28×100 = 追问:怎么算的?28× 3 = 84 ÷ 4 = 4×6000= 40×80 =追问:怎么算的?13× 7= 25 + 37= 600× 4 = 95 - 26=2.分类建构,感悟联系(1)本单元学习的是两位数乘法,为什么还要练习一年级学习的100以内的口算?25 + 37= 95 - 26=从本单元的练习脱式计算(25 + 37)×85中认识100以内口算的重要性(2)将上述口算题中的一些题目整理如下,边带领学生回忆边建构6×4= 二上口诀求积60×4= 三上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600×4=6000×4=60×40= 三下两个整十数相乘追问: 都用了哪句乘法口诀?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口诀、基础)(3)为什么现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还要练习上学期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4× 4 = 24× 3 = 使学生直观地从一个竖式中看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实际上是由两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组成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2.解决问题,感悟联系情境:学生解决60位教师交每人50元的早餐费问题追问:多少钱?怎么算出来的?50×60=3000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讲授】笔算迁移解决问题,感悟联系学习例题4求32人的午餐费一共需要多少钱。

抢答结果,不能,感悟:口算已经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怎么办?笔算怎样计算?(1)98×32=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用竖式计算(3)全班交流——板演的学生讲解运算步骤,其余学生补充回答教师在板演处强调进位数的书写(4)与不进位乘法建构——例题4是新内容,老师没教,怎么就会了呢?学生畅所欲言后,与例题3不进位的两位数乘法比较板贴在例题4竖式的左边,比较:今天学习的例题4与例题3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本节课学习的依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出示本节课课题。

只是【进位】的问题。

启发学生感悟联系。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板书:旧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建立知识体系,感悟联系本单元:大家看看,本单元共有三部分,口算、笔算、估算。

口算:例题1: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例题2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例题3: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例题4: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例题5:中间或末尾带零的笔算估算:例题6: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本节课的知识在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大体系:阶梯图——表内乘法竖式一位数乘法竖式——两位数乘法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小数乘法竖式学习笔算程序,提高正确率回到例题4,计算寻求正确的结果是目标,那么怎样提高正确率呢? 启发学生介绍经验。

然后 Ppt 边小结边演示。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程序的。

计算之前,先估计一下结果的范围,并书写估计值启发学生说说,怎样估计,建议学生把估计的结果写在正确结果的上面,以备对照之用竖式计算:启发学生介绍经验。

每步求的是什么,每步一查与估计值对照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小结程序:一估、二算、三验(强化验在何时、何处)这样下来,尽管速度慢了些,但能够大大提高一次性正确率。

试一试男生做:64×82 女生做:58×763【测试】评价小结学习情况:利用已有经验知识学习了新知五分钟当堂检测:试一试的24【作业】作业拓展第14页第2题的前两列第14页第5题从条件入手分析、从问题入手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