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卷精编九(解析版)
2020届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卷精编九(解析版)
2 mol H+通 过 质 子 交 换 膜 , 则 电 路 中 转 移 2 mol 电 子 , 由 阴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HOOC—COOH+2H++2e-===HOOC—CHO+H2O 和 阳 极 区 的 反 应 :2Cl--2e-===Cl2↑, OHC—CHO+Cl2+H2O===HOOC—CHO+2Cl-+2H+可知,两极各生成 1 mol 乙醛酸,共生成 2 mol 乙醛酸,A 项 正 确 ;M 电 极 是 电 解 池 的 阳 极 , 氯 离 子 在 阳 极 上 失 电 子 发 生 氧 化 反 应 生 成 氯 气 , 电 极 反 应 式 为 2Cl--2e-===Cl2↑,B 项错误;M 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 项错误;N 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若 有 2 mol H+通 过 质 子 交 换 膜 进 入 阴 极 室 , 则 电 路 中 转 移 2 mol 电 子 , 阴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为 HOOC—COOH+2e-+2H+===HOOC—CHO+H2O,则阴极反应消耗的 H+与迁移过来的 H+物质的量相等,但 由于乙二酸生成了乙醛酸,分子中羧基减少,故 N 极附近溶液的 pH 不会减小,只能变大,D 项错误。 13.已知 298 K 时,Ksp(NiS)=1.0×10-21,Ksp(NiCO3)=1.0×10-7 ;pNi=-lg c(Ni2+),pB=-lg c(S2-)或- lg c(CO2-3 )。在含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a2S 和 Na2CO3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i(NO3)2 溶液产生两种沉淀,溶 液中阳离子、阴离子浓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足原子个数守恒,故将 2 mol NO 和 2 mol O2 混合,充分反应后体系中原子总数为 8NA,故 A 正确;B.在
硫酸溶液中,除了硫酸外,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多于 0.4NA 个,故 B 错误;C.0.1
mol Fe 在 0.1 mol 氯气中燃烧,铁过量,氯气完全反应,而氯气反应后化合价变为-1 价,故 0.1 mol 氯气
B.M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HC—CHO+2e-+H2O===HOOC—CHO+2H+[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C.M 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来*源:^中教%@#网]
D.电解一段时间后,N 极附近溶液的 pH 变小 [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A 【解析】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由装置示意图可知,H+由左室移向右室,则 M 电极是电解池的 阳极,氯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 2Cl--2e-===Cl2↑,然后氯气在水溶液 中将乙二醛氧化为乙醛酸,OHC—CHO+Cl2+H2O===HOOC—CHO+2Cl-+2H+;N 极为电解池的阴极,乙二 酸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酸,电极反应式为 HOOC—COOH+2H++2e-===HOOC—CHO+H2O。
转移 0.2 mol 电子即 0.2NA,故 C 错误;D.未注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 0.1 mol·L-1 的 Na2SO4 溶液中含有
的离子总数,故 D 错误。 9.十九大报告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2020 年我国“PX”产能将达到 3 496 万吨/年。有机物 (烃)“PX”的结构模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X”的分子式为 C8H10 B.“PX”的二氯代物共有 6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PX”分子中,最多有 14 个原子共面 D.“PX”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 【答案】B
A.常温下 NiCO3 的溶解度大于 NiS 的溶解度
B.向 d 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对应阴离子的钠盐,d 点向 b 点移动
C.对于曲线Ⅰ,在 b 点加热,b 点向 c 点移动
D.p 为 3.5 且对应的阴离子是 CO2-3
【答案】C
【解析】A 项,常温下 Ksp(NiS)<Ksp(NiCO3),NiS、NiCO3 属于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常温下 NiCO3 的溶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九)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中%#国教*育^出版网~]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可能用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计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7.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解度大于 NiS,正确;B 项,Ksp(NiS)<Ksp(NiCO3),则曲线Ⅰ代表 NiS,曲线Ⅱ代表 NiCO3,在 d 点溶液中 存在溶解平衡 NiS(s)Ni2+(aq)+S2-(aq),加入 Na2S,c(S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Ni2+)减小,d 点向 b 点移动,正确;C 项,对曲线Ⅰ,在 b 点加热,NiS 的溶解度增大,c(Ni2+)、c(S2-)增大,b 点向 a 点方
向移动,错误;D 项,曲线Ⅱ代表 NiCO3, a 点 c(Ni2+)=c(CO2-3 ),Ksp(NiCO3)=c(Ni2+)·c(CO2-3 )=1×10-
7,c(Ni2+)=c(CO2-3 )=1×10-3.5,pNi=pB=3.5 且对应的阴离子为 CO2-3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 58 分。第 26 题~28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来%^~&源:中#教网]
A.步骤①,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酸浸”反应速率 [ww~w.zz%^s#tep.co&m]
B.步骤④,加稀硫酸调节 pH 在一定的范围内,让 Fe3+部分水解形成碱式盐
C.步骤⑤,减压蒸发,有利于降低水的沸点防止产物分解
D.步骤③,可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氯气等氧化剂将 Fe2+转化成 Fe3+
【答案】D [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A 项,将块状物质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会大大加快,正确;B 项,聚 合硫酸铁属于碱式盐,调节 pH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让 Fe3+部分水解形成碱式盐,正确;C 项,减压蒸 发有利于降低水的沸点,同时防止温度过高使聚合硫酸铁分解,正确;D 项,用氯气作氧化剂,还原产物 为 Cl-,会引入杂质,错误。 11.A.B.C.D.E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 A 的原子序数是 B 和 D 原子序数之和的 1/4,C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甲和丙是 D 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 B 元 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 mol/L 戊溶液的 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0.1 mol 铁在 0.1 mol Cl 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 2
A[w#@~w&w.zzst*]
D.常温下,0.1 mol·L-1 的 Na2SO4 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0.3NA
【答案】A
【解析】A.由于 NO 和氧气均为双原子分子,故 2 mol NO 和 2 mol O2 中含 8 mol 原子,而反应过程中满
须做答。第 35 题~第 36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做答。)
26.(15 分)半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 H2.CO、CO2.N2 和 H2O(g)及 H2S。工业上半水煤气经净化后可得到合成
氨原料气(H2+N2)。 (1)检验半水煤气中 H2S 可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根据模型可知,PX 为对二甲苯。A 项,分子式为 C8H10,正确;B 项,“PX”的二氯代物共有
, 共 7 种,错误;C 项,“PX”分子中,苯环上的 C 原子和 H 原子与两个甲基上的碳原子共面,有 12 个原子, 每个甲基中可有 1 个 H 旋转至该平面,故该分子中最多有 14 个原子共面,正确;D 项,对二甲苯难溶于 水,易溶于四氯化碳,正确。 10.聚合硫酸铁(PFS)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絮凝剂,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 PFS 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使硫酸盐、亚硫酸盐缓慢变化为植物 R1—S—R2,促进了 硫的循环,故 A 正确;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无机物,故 B 错误;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化合价升 高被氧化,也有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为-2 价被还原,故 C 错误;加入石灰石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 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但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 排放量,故 D 错误。 8.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 2 mol NO 与 2 mol O2 充分反应,体系中的原子总数为 8NA B.10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硫酸水溶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为 0.4NA
[中~#^国教育出版网&%]